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

November 29, 2013 15:59

(Baonghean)——《人民报》和《义安报》最近刊登文章,反映了大多数非国有企业(私营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没有党组织的现状。

文章作者表示,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有很多:许多企业主(非国有)不同意在企业内建立党组织;一些在这些企业工作的党员不愿参加企业内的党派活动,但希望参加居住地的党派活动;直属上级党组织尚未出台必要的政策措施。那么,我们该如何找到解决方案来克服这种情况呢?

Chế biến đá trắng xuất khẩu tại Công ty Toàn Cầu - KCN Nghĩa Long  (Nghĩa Đàn).Ảnh: Hữu Nghĩa
在义隆工业园区(义丹)的Toan Cau公司加工白色石材用于出口。图片:Huu Nghia

首先,我们必须回答以下问题:非国有企业是否需要建立党组织?为什么需要?需要满足哪些客观要求?假设这些问题已经得到解答,我们得出的结论是:非国有企业(在一定规模以下)需要建立党组织。基于此,主管党组织必须有明确而明确的政策。制定政策的同时,还要确定实施该政策的必要充分条件。将责任直接交给党委(企业集团或区、市、县党委),由党委直接组织实施该政策。

直接负责落实政策的党委要制定规划和计划,指派干部到企业逐一开展党组织建设。条件具备的,要先行建设;条件不具备的,要创造条件进一步建设。最后,要“培育”已建立的党组织,使其能够履行职责。只有这样,才能突破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的“形式主义”困境。必须将上述问题视为必须突破的瓶颈,让越来越多的非公有制企业拥有党组织。一旦突破了瓶颈,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的根源(上述系列文章已提及),才能逐步找到解决之道。具体而言:

第一,无论企业主同意与否,在企业内设立党组织都不是企业主的“权利”,而是党的权利。为什么必须经过企业主同意才能设立党组织?我们党在没有政府的时候,设立党组织还要向政府(殖民的、封建的)“请示”吗?非国有企业的党组织依法运作,不做任何妨碍企业合法生产经营的事情,不使用企业的资金和设施,不占用企业职工的工作时间……

所以,不必担心企业设立党组织会让投资者(包括国内外投资者)望而却步。这并不是说,如果非国有企业党组织有效运作,维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维护职工和企业主的合法权益,那么“好酒自有好喝”。企业主不认同,慢慢就会认同。

第二,非国有企业党员不愿(或不喜欢)参加企业党组织活动,只想参加居住地党组织活动。我们党自成立以来,从未出现过党员想(或喜欢)去哪儿就(或喜欢)去哪儿的情况。党组织有部署,规定党员到哪儿参加活动,都必须接受所在地党组织的教育和管理。因此,党组织需要号召在企业工作的党员,给他们布置在企业建设党组织、参与党组织活动的任务。当然,布置任务的同时,也要为他们创造有利条件。尤其要注意企业主怕被他们看不起甚至被开除的心理。特别是,如果党员人数不足3人,无法建立党支部,就需要从外地派党员到企业参加活动,以达到建立党支部的条件。

第三,在非国有企业建立党组织并不难,但要使党组织有效运作起来却极其困难。非国有企业党组织的职能和任务的确定并不一定清晰明确,党组织与企业主的关系更是难上加难。非国有企业党组织的运作条件与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条件截然不同。即使是中央组织部、省委、市委、区委以及企业部门党委,在非国有企业党组织建设和领导方面的经验也并不丰富。非国有企业党务工作的干部几乎为零。各类党支部对党支部书记的培训还只是停留在一般水平,非国有企业中更缺乏党支部书记。

建设、领导和指导非国有企业党组织的活动,对党的组织工作来说,即使不是全新的,也是一个新课题。因此,必须设立专门的部门来负责。这个问题必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探讨。必须以理论指导行动,以实践补充理论。

换言之,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设不仅仅是一项简单的组织工作,而是社会主义定向市场经济条件下执政党建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建立率的高低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有多少个党组织能够作为领导核心,得到企业主和员工的信任和认可。相反,如果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数量众多,但规模不大,意义不大,问题不在于数量,而在于质量。

张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