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股权化过程中避免资产流失

February 20, 2014 09:56

(Baonghean) - 日前,在河内举行的2014-2015年国有企业改组任务落实会议上,政府总理强调,政府在未来两年的重点任务是改组国有企业,推进股份制改革。

目标是完成432家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政府首脑发出了强有力的信号:“任何在国有企业重组和股份制改革方面犹豫不决的人,部长应该要求他做其他工作,而不是提拔他到更高的职位。” 这体现了政府实施股份制改革的决心,也表明了股份制改革是国有企业重组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

股份制是国有企业改制的重中之重,为国有企业结构更加合理、聚焦国有经济关键核心部门和领域、提高股权竞争力和利润率、更好地履行职责奠定基础。因此,必须加快股份制进程,力争实现既定目标。但股份制不能为了进度而一味追求,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加速推进大量国有企业股份制,令人担忧国有资产流失。事实上,在东欧国家,国有企业股份制后,大量国有资产落入少数人手中,并在很短的时间内成为声名显赫的亿万富翁。在我国,上世纪90年代初,近4000家国有企业进行了股份制改革,大量国有资产落入一小撮人手中。典型的例子是长田冰淇淋的黄金土地或河内的富嘉酒店,其实际价值高达数千亿越南盾,但股份却只值几百亿越南盾,并落入少数人手中。

当然,股份化的所有步骤都被认为是“正确”且合法进行的。人们想通过股份化将公共财产变为私人财产,有很多花招。但最简单、最常见的手法,是对股份化前的资产进行远低于其实际价值的估值。这种做法巧妙地隐藏在公开招标的形式之下,实际上,同一批人一分为二,互相玩着“蓝红”的游戏。经过几番迂回操作,土地、资产和机器设备最终落入企业中权势显赫之人的手中。更何况每家国企都拥有包括品牌、关系、商业信誉和签订的协议在内的无形资产。然而,这些有价值的东西往往不会完整地列在资产汇总表中,即使列了,其估值也非常不准确,远低于其实际价值。

因此,国有资产又一次落入他人之手。国有土地也是容易被低估的资产,其价值往往被地方政府公布的土地价格表低估。而这种价格往往远低于市场价格,或者仅仅计算缴纳给预算的地租。这又为国有资产的挪用提供了又一个漏洞。在不久的将来,将会有一系列拥有巨额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的知名国有企业被股份化,例如越南邮电集团、化学集团、农业与农村发展银行、造纸总公司、北方食品总公司、南方食品总公司、水泥总公司、北方电力总公司、中央电力总公司、南方电力总公司……

此外,建筑行业的一系列企业也面临着股份制改造的挑战。如果没有有效的预防措施,股份制改造后国有资产流失的数额将会非常高。而防止这种情况发生的最有效、最可行的措施,就是在资产申报和评估过程中做到公开透明,并辅以国家审计部门的积极参与和内务、司法、监察等部门的密切监督。唯有如此,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

维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