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一课:创造性方法

July 7, 2014 09:00

(Baonghean)- 在地方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涌现出许多好的、有创意的方法和模式,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原因在于地方动员了整个政治体系的参与,懂得选择正确的方向,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动员人民共同建设新农村。这些亮点值得复制……

当人们聪明时,道路就清晰了。

不难看出,一些乡已经成功开展新农村建设运动,例如山城乡、福城乡(安城乡)、三光乡(祥阳乡)、宜同乡(新祺乡)、宜泰乡(宜禄乡)、盛山乡(都良乡)、演红乡(演州乡)、雄新乡(雄原乡)、宜莲乡(荣市乡)……这些地方在建设新农村之前,已经打下了相当好的基础。然而,必须承认,党委、政府和人民已经正确、恰当地选择先行方向,并齐心协力,最终取得了成功。

Hệ thống thủy lợi được bê tông hóa tại xã Phúc Thành (Yên Thành).
福清乡(Yen Thanh)有灌溉系统。

相关新闻

三光公社虽然不是县级模范公社,但因落实农村公路标准而受到高度评价。全社有公社公路16公里多、乡村公路19公里、村级公路近12公里,具有土地面积大、人口稀少、人民经济困难等特点。到目前为止,全社已启动并实施了13公里多的公路建设。能取得这样的成绩,除了国家水泥的援助外,人民的贡献也是一大推动力。由于宣传动员工作的积极参与,全社人民已捐款20多亿越南盾,捐建了数千平方米的土地和围栏。公社人民委员会主席胡越山先生分享了公社的经验,他表示,公社确定了新农村建设的方向,即以道路建设为突破口,逐步落实其他标准。经验教训是,要加大宣传力度,选择先行先试的点,让其他村庄学习借鉴。为了建立信任,公社不会主动向民众收取资金,而是会组建工作小组,进行管理、规划,并在整个实施过程中进行讨论和监督。因此,民众参与热情高涨。

十年前,雄新公社是雄原县第一个动员群众完成100%乡村公路混凝土铺设的公社。如今,响应“全民携手建设新农村”运动,雄新公社的“民力”再次得到有力提升。启动仪式后,在党委、政府的特别重视和全系统政治参与下,雄新公社立即将新农村建设列为当务之急。要成功建设新农村,最重要的是从人民出发,发挥群众的合力。今天来到雄新,来到中心区,您将沿着一条12米宽、干净整洁的乡间公路前行。在“国家与人民携手合作”的口号下,在国家100%支持水泥的机制下,群众自掏腰包购买剩余的材料和工时。作为一个纯农业公社,人民的生活还面临许多困难,但仅在2012年,兴新村每人自愿捐献近200万越南盾用于投资建设公共工程,更不用说数千个工作日了。

赋予人民权力

石严乡(Tuong Duong)没有选择三光乡的路线,而是以收入标准为核心,提出改善人民物质生活的解决方案。凭借和平镇周边的优越地形,石严乡着力打造以商品生产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根据土地、交通和人民的生产水平,石严乡没有大面积投资,而是以村组和村庄为单位进行投资。石严乡将家庭经济作为支柱,从而为全乡经济发展创造前提,并投资到户,帮助人们摆脱贫困。例如,凯美村开展养猪运动,石严村饲养山羊,侬村种植蔬菜,陈村种植红香蕉,仁村、劳村和马村饲养奶牛和牧草……

得益于良好的宣传工作,过去三年里,砍伐森林用于耕种的比例从80%下降到30%。人们发展了花生和豆类种植,并饲养了山羊、牛、鸡等。得益于合理的政策,过去三年里,公社居民的收入大幅增加。2010年,人均年收入仅为400万越南盾,而到2013年,这一数字已达到1370万越南盾。Thach Duong村(Thach Giam)的Kha Tan Nguyet先生是参与圈养山羊模式的7户家庭之一。最初,他拥有3只山羊,但现在山羊总数已增加到8只,其中一些可以卖给商贩。阮先生透露:“以前我家养山羊,但由于资金不足,缺乏科技,羊群只能在田间自由放养,生长缓慢,甚至死亡。现在,感谢国家的支持,家里有了养羊的额外收入,养羊的收入很高。”

为了提高农民收入,实现标准10(收入)和标准12(劳动力结构),3年来,福清公社致力于建立生产模式,让人们参与学习。此外,公社通过鼓励、支持和创造条件,推动生产形式的发展,使2个制香村和1个合作社有效运作,为数百名闲置工人提供就业机会,增加收入。凭借纯农业公社的特点,主要依靠水稻种植,公社建立了F1杂交水稻生产模式和许多其他示范模式。此外,公社还建立了1公顷药材生产模式和50公顷改良集约化水稻种植(SRI)模式。但为了取得上述成果,公社此前一直致力于以每区一村、每块一户的标准推动土地转用。在实施过程中,公社把稻田规划与新农村建设规划结合起来。

这是公社动员民力、调动外部财力的基础、前提和手段。要想民心一致,就必须确保生产效益和便利。因此,在制定转耕计划时,公社会规划哪些田地靠近本村居民区,鼓励父子、兄弟姐妹或几户人家聚在一起。在分配田地时,公社根据地块和面积的原则,采取一亩户分田和两亩户分田的方式。这些是公社规划大片土地的前提,在这些土地上,农户的耕作方式和种子来源相同,从而建成大片高收入的示范田。公社人民委员会主席丁文阳先生说:“要想动员民力,首先要增加民收入。”因此,公社积极利用资金落实这两项标准。得益于此,人民收入不断增加。2011年,人均收入达到1740万越南盾,2012年增至2090万越南盾,2013年达到2465万越南盾/人/年。

为了提高单位面积产值效率,重要的解决方案之一是与企业“携手”,实施商品化农业生产模式。在新岐县,Vintechco Duc Viet投资股份公司与当地民众合作,利用110公顷农田,实施辣椒种植模式,出口到韩国市场。其中,30公顷位于新龙乡和新富乡,公司投资种子、肥料,并为农民提供技术支持。产品上市后,公司将以每公斤5000越南盾的价格全额收购。在义平乡和义勇乡,公司租赁了80公顷土地,并已完成所有阶段的种植工作。

公司还以每天12万越南盾的价格雇佣工人进行除草和采摘等工作。经过7个月的实施,该模式已取得良好效果,每棵辣椒可以收获4-5公担果实。预计在110公顷的种植面积上,该公司将收获约800吨辣椒,出口到韩国市场。义勇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阮文方先生表示:“这不仅提高了单位面积产值,从而增加了群众收入,而且与企业的合作也改变了人们分散、落后的生产习惯,让人们熟悉了科技进步。”

除了上述亮点之外,在实践中,不少地方在新农村建设中探索出了许多富有成效的创新方法。不可否认,这些地方在新农村建设开始前具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如果没有领导人的积极性、活力和创造性思维,以及广大群众的共识和共同努力,就很难取得上述成效。新农村建设中,各地的自然条件、人口结构、风俗习惯等各不相同,学习借鉴优秀经验也需要因地制宜。但无论选择哪种方向和方式,地方党委政府都需要明确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目标和可持续目标。这是一个长期的、综合性的、继承和发扬的工程,不能操之过急,不能搞形式主义,不能急功近利。一切成败都取决于人民的力量,哪个地方懂得凝聚人民的力量,并把人民的力量充分调动起来,那么新农村建设的道路才能走得长久。

3月24日,越南政府副总理武文宁在新农村发展计划实施三年总结大会上强调,新农村发展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发展可持续农业和农村地区,提高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的生活水平;必须关注人民的精神和物质实际利益,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作用,让人民自己做,自己监督自己;地方在规划时要考虑到大规模商品生产,要从公社到县、省进行联动。要将高科技应用于生产,复制新的、有效的生产模式,如农民与农民之间、农民与合作社或企业之间的联动;产品生产-加工-消费环节的联动,避免出现商品消费不了的情况。

范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