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馨的师生关系
(Baonghean)——在义安省民族寄宿高中——一个充满爱的共同家园,一个培养义安省西部少数民族青年才俊的校园里,老师们不仅是教书育人、引领学生的导师,更是操持学生衣食住行、分享生活乐趣、辛劳和困难的父母。在老师们充满爱心的怀抱里,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许多莘莘学子如今已成为干部,为家乡、山区、边远地区的发展贡献力量。
今天是我终生难忘的一天……我病了,没法去上课,一个人躺在医务室。班主任来看望我,她轻轻地坐下,用柔软的手擦去我脸上的泪水,亲切地问候我。然后她给我端来了粥,买了药,鼓励我努力吃饭、好好休息,早日上学……那一刻,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孩子,被妈妈的爱抚着。老师,让我叫您一声妈妈吧……!这是来自梁河南12C班的泰国学生写给班主任梁氏秋贤的充满爱意的日记,并在学校每周广播节目的“传递爱”栏目中分享。这些真挚的情感得到了省立民族寄宿高中学生们的共鸣。由于孩子们来自 Ky Son、Tuong Duong、Con Cuong、Tan Ky 等山村,远离家人,缺乏父母的关爱,所以老师们承担起了这一崇高的责任。
相关新闻 |
---|
![]() |
省立寄宿学校的学生在学校成立日向他们的老师表示祝贺。 |
老师们始终视学生为自己的亲生子女。在寄宿学校,与山区学生并肩作战,学校的老师们始终深知,除了专业的工作之外,照顾学生也是身为父母的责任和爱。老师们时刻了解每一位学生的处境,时刻关心和分享他们的学业、家庭、感受……爱护贫困学生,老师们还义务课后辅导,为他们存钱,让他们每个月分期付款……十多年来一直陪伴在山区学生身边的文学老师胡玉越娥分享道,很多学生家庭困难,住得很远,生病时父母无法及时赶到,老师们会去照顾他们的家人,为他们送药;有时学生要去医院,家人只能照顾几天,老师们就会“送他们去老师那里帮忙”;班里的师生轮流照顾……
放学后,老师们也会到食堂关心、问候学生,让学生的每一顿饭都像家人一样温馨。全校500多名学生的一日三餐,都由食堂14名工作人员亲自打理。不仅菜品每天更换,老师们也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学生,为节食或生病的学生提供特殊餐食……正因如此,学校的学生虽然远离家乡,远离父母的怀抱,却依然感受到老师的温暖、关爱和关怀。因此,12C班的往届学生武氏庄虽然已经离开学校,但仍然对老师们怀有深厚的感情,并在宿舍默默值夜班。三年的寄宿生活,深深地刻在了我心中:老师在半夜默默地、认真地提醒我们要认真学习、按时睡觉。他不仅给我们带来精彩纷呈、引人入胜的课堂,更是我们每个人的父亲和亲人。在我们心中,他不仅仅是一位老师!
学校的学生来自偏远山区,大多生活困难;有些学生处境艰难,因此得到了老师的关注和帮助。11A3班的Vi Xuan Tu是土族人,他离开Giai Xuan(Tan Ky)的山村,立志通过学习改变命运。他家境贫寒,父亲早逝,母亲不得不远赴外地打工,Tu和哥哥相依为命。学校的老师们都同情他,鼓励他继续努力。所有班级基金的捐款均免除;学校还为像Tu这样的贫困学生提供“点亮梦想”奖学金。Tu分享道:“老师们的关注和分享让我感受到了家人的爱,给了我更多的信心和动力,让我更加努力地学习。”学校里还有像陈氏梅老师这样的老师,她是一位数学老师,为了鼓励高地学生刻苦学习,每年都会给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颁发奖励;还有潘龙老师,他在民族寄宿高中工作了20多年,在高考期间也一直为学生提供支持。他知道学生们住得很远,家庭也很困难,所以在考试期间,他创造条件让他们住在自己家里,照顾他们的饮食和休息……学校里还有无数的老师,他们总是像“精神支柱”一样,回来分享他们的喜怒哀乐、烦恼甚至生活中的困难……
省立寄宿民族高中副校长阮氏侨华老师表示,学校的特色是培养来自全省各山区民族县的多民族学生,因此老师们除了肩负育人重任外,还时刻体会到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照顾子女的责任。学校不仅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还通过设立奖学金来鼓励学生,资助生活困难的孩子们;通过体育活动、文化艺术俱乐部等为孩子们搭建活动场所。让孩子们在欢乐的氛围中交流思想、感受和担忧;希望孩子们即使远离家人,也能在同一屋檐下感受到亲切和温暖。
在老师们充满爱心的怀抱中,义安省民族寄宿高中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许多莘莘学子已经成为干部,为家乡、山区、边远地区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文章和照片: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