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多:党的决议与村委会的共识
(Baonghean)- 为迈向模范新农村建设,琼琉乡党委和人民严格落实人民制定的文化习俗,从而调整地方自治社会关系。在党委的领导下,按照文化习俗生活和工作,在家乡文化活动中弘扬优良风俗。
此时正是琼香村的旺季,一踏进村门,一股股沉香扑鼻而来。乡党委副书记胡宝通同志说:“几乎没有游客知道,春节期间必不可少的沉香,其创始人就出自我们琼台。几百年前的村规里,我们的先辈就曾提及这个古老工艺村的文化特色。”
琼多香出现于17世纪,并在这里世世代代保存、维护和传承。过去,香仅以粉末形式发展,用香炉焚烧,后来演变成棒状,用纸包裹。19世纪,香火发展至今。琼多香工艺村于2012年12月获得认证,共有30户家庭参与生产经营。
![]() |
Quynh Doi 公社 (Quynh Luu) 的香生产。 |
据公社副书记介绍,我们来到了村长胡国越先生的家。这里,几十名工人正在加急完成货物的装运,每个人负责不同的工序。胡国越先生说:“我们家每年平均靠香火收入1亿到1.5亿越南盾,创造了10个季节性工人和5个正式工人的就业机会,平均每人每月工资400万到500万越南盾。”
建设和发展香艺村已被列入琼都乡党委的年度决议,并成为政府和人民的行动计划。这也是一项帮助人们就业和收入,同时保护这片文人土地古老文化的“决定”。
琼多村的旧约明确规定,村民依靠土地和当地产品自食其力,但必须遵守村落文化和村落契约。旧约共115条,琼多村的村民世世代代都遵守着。至今,村党委、政府和村民仍然认为旧约具有重要价值,并不断对其进行补充完善,使其适应现代生活。
在党委的领导下,在新颁布的公约下,琼多族人民弘扬优良风俗传统,维护祖国传统道德伦理,同时建立维护治安秩序、环境卫生、预防和打击社会弊病、落实人口政策、发展生产等机制。此外,通过执行这些公约,社区内的小规模冲突也得到化解,确保了村集体的团结和民主,促进了人民当家作主。
因此,如果乡里的公民不遵守公约的规定,他们将无法享受地方福利,也不会在当年被视为文化家庭。为了严格执行公约,所有居住在乡里的琼多县公民都有责任在当年充分参加村民会议或派户代表充分参加村民会议;同时,每个公民都有义务就经济发展、文化家庭建设、保护环境、确保当地安全秩序等提出建议和倡议……
在新农村建设运动中,公社各村、各村齐心协力,成功实践了公社开创的模式,人民群众的贡献也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工程的快速推进。
2014年,该乡完成了通往历史文化遗址的道路建设,全长2.5公里;8个村完成了村内道路建设,全长15.2公里;新建田间水渠超过10公里。此外,还对寺庙、中心城区和其他一些民生工程进行了改造。尤其对琼多村的村民来说,新农村建设标准的完成必须与按照传统文化村建设同步推进。
对琼多乡人民来说,生产经营必须始终致力于保障乡村安全有序、文化特色和整洁文明的乡村环境。承包地生产经营户也必须严格遵守公社的规定,未经政府书面批准,不得擅自翻耕、翻地、迁址、转产。
拥有冬季作物生产用地但无力自耕自种的家庭,可以将其土地出租给其他家庭以增加收入。使用农业机械进行生产的,必须承诺保护田间交通和水渠。违反规定的,必须自行修复或向农业服务合作社支付相应费用,雇佣工人进行修复。所有这些规定旨在提高人们的劳动和生产意识,营造“合理适度行为”的文化氛围。
琼多乡8个村的村民都认真履行了建设婚丧嫁娶文明生活的习俗。乡里每逢有丧事,家属不请鼓乐队彻夜演奏,只在规定时间演奏丧乐,并严格执行禁止撒纸条的规定,以免造成环境污染和浪费。子女结婚后,家属只在当天请吃请喝,不大张旗鼓,不摆设宴席。
五村党支部书记古政权表示:“要有效落实村盟,首先每一位党员要发扬先锋模范精神,并在全村广泛传播。在此过程中,村党委、村委会要严密监督,发挥村级自治小组的作用……因此,五村没有发生任何违反治安秩序的事件,人人、户户都自觉维护环境,村邻关系融洽。”
在建设模范新农村的路线图中,琼多乡正在指导落实由党委、政府和人民共同制定的7个章节、23项村社公约。大多数农村地区都有文化村社公约,但像琼多乡这样将其付诸实践,值得赞赏。因为在那里,优良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和弘扬,既体现了党的意志,也得到了人民的“和谐”执行。
清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