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非物质遗产必须限制戏剧化的情况。

February 14, 2015 07:59

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如果一项遗产受到尊重,就必须广泛宣传,让更多人知道。

遗产必须在创造它的社区中得到保护。这是原则。然而,随着生活的演变,许多遗产价值会根据现有材料进行补充、更新,有时甚至会进行改编。保护非物质遗产价值需要限制改编,尤其要避免戏剧化,以使遗产更贴近公众,服务于社区生活。

虽然歌筹、春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并未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遗产名录,但维、侗、侗歌和官贺民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却在当地社区广受欢迎,并被认为面临“戏剧化”的风险。许多人认为,如今这些民间艺术形式的真正表演空间已经发生了变化。昔日的布帛和斗笠行会已不复存在,榕树成荫的水码头也消失了;不再有舂米的场景,不再有年轻男女用情歌互相回应的渔网。取而代之的是,舞台上五彩缤纷的灯光和现代化的音响设备,让民歌、官贺民歌、维和侗歌更快地走进大众的视野。

Các kỳ liên hoan cũng là một cách để bảo tồn di sản phi vật thể. Tuy nhiên cần tránh lạm dụng dẫn đến di sản bị sân khấu hóa
节日也是保护非物质遗产的一种方式。然而,我们需要避免过度使用,以免遗产被戏剧化。

在此背景下,文化工作者巧妙地将这些文化遗产带回社区,通过改变表演场地和调整内容以适应新的生活。《维》、《义静》、《官和》或《唐卡泰图》被带入剧院,在舞台上、俱乐部里、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上演出。

乂安省文化体育旅游厅副厅长范进勇先生表示:“现在不像以前那样,在田野里唱歌,在河边唱歌。但这些表演形式也通过表演俱乐部的活动清晰地展现出来。无论戏剧化是否会影响遗产,表演俱乐部的形式都是一个准备步骤,确保遗产的可持续性保护。”

许多人错误地认为,如果一项遗产值得尊重,就必须广泛传播,让更多人了解它。然而,文化保护主义者认为,无论它多么受欢迎,都必须确保其传承的原则。民歌在当代音乐家的作品中可以成为衍生价值。然而,如果不加以注意,有时会导致混淆,遗产会被重新定义,变成其他价值。正如国家遗产委员会委员阮文辉教授所说,必须明确区分哪些遗产是由社区创造、世代传承下来的,哪些是经过改编的。

“在舞台上呈现民间艺术时,我们必须向观众、听众明确地传达,这些是改编自《唐卡太子歌》、《维宪》、《官和》等歌谣的素材,并搬上舞台,让人们看到,古老的歌唱方式是这样的,现代的歌唱方式是这样的。至于观众喜欢哪种价值观,则取决于听众的心理。但再次强调,传承工作最终还是要传承古老的歌曲、古老的旋律和古老的舞蹈,它们是传承遗产进入现代社会的基础。”阮文辉教授强调道。

Người dân học hát dân ca - một cach để di sản sống trong cộng đồng
人们学习唱民歌——一种在社区中传承传统的方式

随着许多非物质遗产的表演空间发生变化,其功能也必须随之改变。将非物质遗产引入俱乐部、剧院或打造旅游产品,使其更贴近公众,这在所难免。然而,文化遗产价值研究与推广中心主任黎氏明里博士认为:将非物质遗产搬上舞台或电视荧屏时,必须明确区分表演形式,并向公众推介非物质遗产。

“如果能举办一些节日,让社区有机会介绍自己的文化遗产,让他们参与其中并展示自己的文化遗产,那就太好了。但如果这些节日仅仅是一个专业的节日,那就属于另一个领域了。它不属于遗产保护的范畴,而是属于专业表演艺术的范畴。问题在于,组织者和社区支持者必须注意到这一点,”李女士说道。

音乐研究员邓黄鸾也认为,虽然要根据不同的演出场所改变表演方式,但仍要避免戏剧化,保留其固有的音乐、旋律、方法、演唱方式等。

“至关重要的是要保持其完整性,保留歌曲的原汁原味的旋律。就像我们观看音乐节时,艺术家们登台演唱相同的歌曲,这就足够了。这就是保存。如今,人们常常把它变成俱乐部。一旦变成俱乐部,就会立即有表演者和听众,但在过去,却没有。我们必须承受历史的压力,现在我们如何才能保留其旋律和语言,以便将其融入其他现代生活形式呢?” 研究员邓黄鸾分享道。

如果“官浩”被集体演唱以创下纪录,春歌被“切奥化”,宫节被还原其最戏剧化、最神圣的部分并多次演出,又或者西原锣鼓的古老旋律与管风琴、吉他和电子音响等现代乐器融合,许多人随之翩翩起舞……那么,这些都是对文化遗产舞台化风险的警示,它体现了文化遗产对创作者而言是陌生的,人们不再将其视为自己的遗产。因此,为了以最可持续的方式保护文化遗产,最好的方法就是限制舞台化,让文化遗产真正融入社区生活。

据越南之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