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阻止奇山蒙族人自由迁徙

July 13, 2015 08:12

(Baonghean) - 近年来,边境地区奇山县的一些蒙族民众出售房屋、水牛、奶牛和财产,非法移民到老挝,影响了社会秩序和经济发展。针对这一情况,政府及各级部门采取了多项宣传措施,并支持生产和畜牧业发展,以限制人员流动,逐步稳定蒙族民众的生活。

找到原因

从芒森镇出发,驱车30公里到达被视为非法移民“热点”的会都乡镇中心,我们见到了该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邓巴隆先生。邓巴隆先生表示:“在党和国家的关心和支持下,会都乡人民享受到了许多优惠政策,特别是发展经济、消除饥饿和减贫方面的政策。但该乡仍然贫困。全乡共有857户,4262人,主要以农业为生,但由于气候和地形条件恶劣,生产用地有限,粮食歉收,人民生活极其困难。人均月收入不足40万越南盾,贫困率为53.19%。今年以来,会都乡13个村庄中只有2个通了电;约70%的村民仍然缺乏清洁的日常用水……

一些不良分子利用该乡群众知识匮乏、生活发展薄弱等劣势,煽动、指使、引诱他们变卖房屋、牲畜,偷渡到老挝。他们通过一些非正规途径,或利用邻国每月15日、30日在越老边境口岸附近举行的边境市场,两国人员可以自由往来,进行贸易,一些人轻易地越境进入老挝。据会图乡公安局统计,2010年至今,全乡共有42户245人偷渡到老挝,集中在那尼、会乌、会木3个村。

Lực lượng chức năng tuyên truyền về tình trạng di cư bất hợp pháp  của đồng bào Mông sang Lào.
当局宣传蒙族人非法移民至老挝。

然而,老挝的生活并非人们“梦想”的那样。据曾移民到老挝又返回的会图乡会卡村村民邓杜阿·丘先生回忆:“2000年以前,听信一些人的教唆和利诱,说老挝做生意容易,地大物博,产量高,我就和妻子商量,卖掉家里所有的家当,带着孩子们越过边境去老挝。”

但刚到的时候,我们家无家可归,没有工作,也没有土地可以耕种;疾病肆虐,全家都病倒了。在离家多年之后,2003年,我们家决定返回故土。幸运而感动的是,在当地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村民的呵护和照顾下,我们一家如今过上了平静的生活。

造成苗族人移民的原因之一是老挝各地户籍管理不严,为其他地区人员自由迁徙和谋生创造了空间。此外,还有一些人违反法律或将银行贷款用于不当用途,导致无力偿还债务,于是携家带口逃往老挝。经调查和实际考察,非法移民到老挝的人员大多经商,生活艰苦,生活贫困,得不到老挝政府的任何支持。同时,老挝民族社区也不希望越南境内的苗族人非法移民到老挝。

同步解决方案

奇山县是越南最贫困的县之一,该县21个乡中有20个乡受益于135计划第三阶段和政府第30a号决议。贫困率为52.79%。该县近97%的人口属于苗族、泰族和高穆族。近年来,奇山县的苗族人非法迁往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川圹省和波里坎赛省,情况复杂。具体而言,根据该县人民委员会的统计,从2007年到2015年第二季度末,全县共有513户、2406名自由迁徙的苗族人。

为遏制蒙族人非法移民老挝,奇山县努力动员整个政治系统参与其中;同时发挥村长、村长和有声望人士的作用,宣传动员民众不要非法移民。每半年,奇山县与老挝农黑县、芒康县、芒官县和芒木县协调召开会议,汇报本地区经济、政治、国防安全发展情况,包括汇报奇山县蒙族人非法移民老挝的情况;同时,配合邻国主管部门组织严密检查,将非法居住在老挝的蒙族公民遣返越南。

特别是政府对极度困难地区少数民族的民族政策和优惠政策持续得到有效落实,根据167号决定新建房屋数千栋,逐步消除群众破败的竹屋、茅草屋。2009年至今,全区已支持购买近4000头种奶牛,并直接配送到户。全区还形成了282个经济发展模式。承包护林、土地划拨、林木配套种植生产林等扶持政策得到有效引导和落实,森林覆盖率由45%提高到50%。根据71号决定实施的劳务输出政策已全面落实,共有114名工人赴马来西亚务工……

在Huoi Tu公社,政府和组织配合村里的长老和村长,加强宣传动员,深入村落,深入户户,使群众清楚地认识到非法移民是违法行为,存在诸多风险。同时,公社干部定期参加村委会会议,直接交流、座谈,了解群众的想法、愿望、困难和问题。同时,通过检查和群众举报,如发现有家庭有意向出售水牛、奶牛或房屋去老挝,公社政府将立即联系并告知全社群众,不得购买该家庭的房屋、水牛和奶牛;同时,不断组织多次会议进行宣传,劝说群众放弃走上艰苦、挨饿的移民生活的念头。

逐渐打消移民的念头

会图乡的一大优势是土地和气候适宜种植雪山茶。因此,青年志愿者第八队选择这里作为种植和加工茶叶的基地。此外,志愿者第八队还创造条件,帮助村民发展经济,包括提供种子、技术指导和收购茶叶进行加工。目前,全乡约有200户农户,种植面积超过370公顷,每户每年收入约3000万越南盾。

与此同时,社会政策银行的贫困户信贷贷款帮助人们发展经济,消除饥饿,减少贫困。优惠信贷渠道帮助3813户贫困户获得贷款,发展畜牧业和生产。贫困户投资购买水牛和奶牛4万多头,为4万多名当地工人创造了就业机会;900名学生安心学习;贫困户新建住房2423栋;支持农民修复净水和环境卫生工程2000多处等。

例如,在火口村(Huoi Tu)的邓杜阿·卓(Denh Dua Cho)先生一家在老挝流亡了一段时间后,于2003年回到了老家。在政府的支持下,卓先生又从县社会政策银行借了250万越南盾,买了一头种牛。由于精心照料和正确的饲养技术,他的牛群逐年增加,目前总数已达10头。此外,他家还种植并管理了超过2公顷的茶叶,用于进口给第八青年联盟(Yunction 8)。他们每年的收入为7000万至8000万越南盾。

通过提高积极劳动、努力奋斗的意识,邓大祖一家以及其他许多家庭逐步实现了可持续脱贫。从这个现实出发,各级各部门始终希望大家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稳定生活,充分利用地方优势、国家优惠政策和单位支持,切实把这些优势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只有彻底打消背井离乡的念头,才能为自己和子孙后代创造稳定、富足、发展的生活。

范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