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木族文化特征——第一部分:结婚意味着“提升”父亲的角色

June 26, 2015 07:06

编者按:乂安省西部克木族人,尤其是男性,从出生到死亡,都与许多习俗和仪式息息相关。乂安报社希望通过“克木族文化特色”这一专题,向读者介绍这些习俗。

据宝胜-奇山县卡达村(Ca Da)的老人卡特·万道(Cut Van Dao)说:“一旦结婚,男人就被视为成年了。”对克木族人来说,结婚要经过许多仪式。除了嫁妆,他们还要经历一系列颇有意思的“程序”。

Người Khơ mú ở Lượng Minh (Tương Dương) mang đệm cưới đi biếu cô dâu, chú rể.
梁明 (Tuong Duong) 的克木族人会将婚礼坐垫作为礼物送给新娘和新郎。

与妻子家人一起生活并缴纳罚款的故事

前往宝胜乡中心地带并非易事,因为从7A国道经昭琉乡,再到良明乡(Tuong Duong),路途漫长,长达29公里。要到达Cut Van Dao老人的家,更是需要穿越森林。山坡陡峭,有些路段甚至只能通过摩托车。宝胜乡党委书记Moong Pho Hoan表示,Cut Van Dao先生居住的Ca Da村不像乡里最偏远的Xa Va村那么偏僻。然而,前往Ca Da村已是难上加难。

这个小村庄坐落在一座密林深处。我们暗自赞叹Cut Van Dao老人的聪明才智,竟然将自己的房子建在了一条终年潺潺流水、悦耳动听、令人心旷神怡的小溪旁。Dao老人在保胜公社担任了十年党委书记,退休后从事了编织行业,制作藤椅卖给村民和路人。据说,他的双手至今仍在被打磨,以减轻它们的伤感。

看到我们来到他家,老道停下脚步,用从森林里煮的树上取下来的水,用来强筋健骨、招待客人。我们问起克木族的风俗习惯,他那双平静苍老的眼睛仿佛闪闪发光。他说:“很久没有人来打听克木族的情况,也有机会分享,我很高兴。”然后他开始讲述这个故事。

克木族的风俗习惯与男人的一生息息相关。讲述一个男人的一生,也就讲述了克木族的全部风俗习惯。男人结婚后,就不再是孩子,而是成年人,自然而然地被视为一个男人。因此,男人一生的故事,从他向妻子求婚的那一天开始。

住在棚屋里的人,无论是泰国人还是克木人,婚礼习俗都是一样的。男方可以自己找老婆,也可以由父母安排,但最终还是由儿子决定,父母的意愿只是其中一部分。婚礼前必须订婚两次。和低地人一样,求媳妇时必须有槟榔和蒌叶。此外,还要有柴树皮,高地人至今仍用它来嚼槟榔。每样东西20个:20个切成四瓣的干槟榔,20片蒌叶,20片约两拃长的柴树皮。除了蒌叶和槟榔,现在村里的人还会带一套衣服作为传统服饰。以前比较贵,带一对银手镯、一对金耳环、2枚银币、衬衫、酒、围巾……一般来说,每样东西都要带一对。

订婚后,儿子就要去女方家居住。通常为半年,有时为三年。当男方家有足够的钱举办婚礼时,他们就会停止。也有人家没有钱举办婚礼,就继续住在女方家,直到公婆同意他们独立生活。婚礼上的彩礼是担保。如果在与女方居住期间,由于一些矛盾,新郎抛弃了新娘,他将失去订婚时带给女方家的所有彩礼。不仅如此,男方家还要被罚两个银镯、一对耳环、两个银币,以及与男方彩礼等值的米酒、鸡和猪。相反,如果新娘抛弃了丈夫,她必须双倍偿还男方彩礼。

结婚后,他称自己为“爸爸”

与泰国人一样,求妻或结婚时,媒人是领头人,代表儿媳为儿子物色妻子。不同的是,泰国人只有一对媒人,而克木族有两对媒人,其中副媒人负责在婚礼上协助主媒人讲话或接待宾客。迎亲最重要的时刻也由媒人决定,那就是迎亲的时间。吉日到来时,媒人会催促男方家人停止饮食,迎接新娘。准备前往夫家时,新娘会带上刚刚坐过的藤椅。这时,媒人会把新娘引下楼梯,开始以新娘的身份前往夫家。新郎会跟在后面,手里拿着两根酒吸管。其中一根酒吸管上挂着一枚银环,这是新娘父母为女婿准备的。如今,许多村落已经摒弃了在酒杆末端悬挂银环的习俗。按照习俗,这是新郎在公婆年老时照顾他们的“报酬”。当公婆去世,新郎不能及时归来时,他必须把这只银环交给在公婆临终前照顾过他们的人。

与泰国族群一样,宝胜的克木族也有新娘进夫家时为其洗脚的习俗。新娘进家后,人们会割下一只鸡喙,让鸡血滴在新郎的膝盖上。人们会通过观察新郎膝盖上的血滴来预知他们的未来。如果血滴凝结成大滴,预示着他们未来的生意兴隆;但如果血滴分成两三股,则不吉利。

第二天清晨,新婚夫妇会一起去溪边捉螃蟹。库万道说,这也是克木族婚礼习俗中的另一个仪式。新婚夫妇会试着捉几只螃蟹,然后把它们带到溪边的一片水边放生。如果螃蟹只是随波逐流,那是任何新婚夫妇都不希望看到的。他们希望螃蟹能找到一个岩石洞,钻进去。人们认为这象征着夫妻双方勤劳谋生、共同建立家庭。

克木族婚礼的另一个仪式是为了驱除新娘身上的厄运。新娘会穿两套衣服,一件内搭,一件外搭。媒人会把新娘带到村口,脱掉外衣扔掉,然后回家。人们相信这样做可以驱除厄运。

一周后,新婚夫妇在婚礼上带着系着两个银环的酒龙头归还给新娘家。这一习俗与京族的“lai mat”习俗有些相似,但在克木族的观念中,这是为了表达新郎对妻子生母的尊重和感激。

婚礼结束后,克木族新郎有权称呼自己为“giông”(父亲,克木语)。这是男性在家庭和社会中确立自身地位的方式。

(待续)

Huu Vi-Dao Th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