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hanh Ly 与 Trinh Cong Son 的三次特别会晤

March 31, 2016 14:57

Khanh Ly 表示,每次见到音乐家 Trinh Cong Son 时,她都会感到高兴和感动,其中最让她难忘的有三次。

3月29日上午,庆丽在河内出席了纪念郑功山逝世15周年的演出《千里路》前的新闻发布会。她分享道,每年郑功山逝世的那一天,她通常只是在心里默念,最多也只是提醒丈夫那一天。今年,庆丽、洪绒、金文-克朝、光勇和童星玄陈将代表郑功山的几代歌星同台,共同缅怀这位已故的歌手。

这位著名歌手回忆起了许多往事。当被问及她与郑公山人生中那些难忘的邂逅时,庆丽说,她与郑公山的第一次相遇是1964年在大叻,第二次是1988年在法国,第三次是在2000年——郑公山去世之前。“每一次相遇都让我感动难忘。当然,每一次相遇都不尽相同,但都意义非凡。它们记录着我人生旅程的每个阶段,让我回想起人生中的许多事。对我来说,每一段回忆都弥足珍贵,每次见到郑公山,我都感到无比幸福。”

ba-lan-gap-go-dac-biet-voi-trinh-cong-son-cua-khanh-ly

3 月 29 日上午,阮庆利出席新闻发布会。阮庆利将于 4 月 2 日参加阮庆利纪念郑公山演唱会。照片:阮侨顺。

1964年,命运让庆丽结识了郑功山,两人的音乐情缘也随之延续,载入史册。在《微笑背后》一书中,她写道:“我以为人生会一直悲惨下去,但如果命运真的存在,它却在大叻的一个雨夜降临到我身上。他身材苗条,戴着圆形白框眼镜,玳瑁色镜框,鸽眼,高而宽的额头,挺直的鼻子,笑容灿烂却牙齿歪斜。那个男孩跟我说话带着顺化口音。大叻大多数人都会说顺化语,但略带混杂,而郑功山却是一个‘纯正’的顺化人。郑功山用他纤细的双手,修长灵巧的手指,给了我一双翅膀,给我穿上了一双七英里长的鞋子。灰姑娘蜕变了,从一个悲剧走向另一个悲剧。”

几年后,李庆丽跟随郑功山来到西贡演唱——这位“赤脚女王”从此一飞冲天,两人都成为了音乐界的标志性人物。1975年,李庆丽移居美国定居。第二次特别的相遇是在1988年的法国。特别之处在于,这是李庆丽移居美国后他们的第一次重逢,而不是像很多人常说的那样,1997年在加拿大的那次。

庆丽说,她没想到他们会见面。她去巴黎巡演,郑功山正好也在。因为种种原因,两人没能轻易见面。然而,电话里,郑功山哭着对庆丽说:“我跑了半个地球,我们却见不到面,现在不见面,更待何时?” 庆丽听后“不予理会,随便人家怎么说”,主动去见了这位歌手。这位著名歌手说,当时在场的还有日本教授美智子和几个朋友。“你喝酒,我喝水,我们只是正常地聊天。”

第三次特别会面是在2000年,也是阮庆丽最后一次见到郑功山。这位著名歌手表示,她想将那次会面保密,目前还不能透露。一年后的4月1日,郑公山圆寂。在他们最后一次见面时,她预言郑公山的离世已近。得知这位音乐家的死讯,这位著名歌唱家震惊不已,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作为一名天主教徒和佛教徒,她相信每个人终将逝去,没有人能够永生。相信教诲,便会感到安心。当你知道每个人生来都有来去的命运时,去留便是生命的无常。

“我知道我的心很痛,因为从今以后,我再也不能和那个人牵手,坐在一起了。但我知道,多年以后,当我看着郑公山,他还会像离开时一样年轻,只有六十多岁,而不是一个老态龙钟的老人。”她说。

ba-lan-gap-go-dac-biet-voi-trinh-cong-son-cua-khanh-ly-1

在 Khanh Ly 的记忆中,Trinh Cong Son 永远 62 岁了。

庆丽表示,她渴望在亲人还活着的时候,留下他最美的影像。秉承着“眼睛看不见,心却痛”的理念,她尽量不去看亲人去世的场景。“我没有看到郑功山先生躺在棺材里。家人打开裹尸袋的时候,我也拒绝去看。”丈夫咽下最后一口气时,庆丽立即转过身去,只为留下他生前最美的影像。她还说,如果她看到郑功山躺在棺材里,或者看到丈夫被送往火葬场,她可能就活不下来了。

这位著名女歌手视生命重于死亡。她很遗憾这次回国没能见到音乐家Thanh Tung。“可是哭是不是太假了?为什么要等到人死了才哭?当他们还活着的时候,就给他们一点爱吧。如果我们能为彼此做些什么,那就去做吧。不要让生活总是充满遗憾。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不应该呢?”

因此,这一次,庆丽想要找到她曾经迷恋的音乐家,趁现在还来得及去看望他们。“人生百态,唯有歌声永存,我们必须感恩那些人。没有音乐家,歌手怎能歌唱,又怎能有歌后和歌后呢?”这位著名歌手肯定地说道。

据VNE报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