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利与郑公山的三次特别会面
Khanh Ly表示,每次见到音乐家Trinh Cong Son,她都会感到开心和激动,其中有三次让她印象最为深刻。
3月29日上午,庆丽在河内出席了纪念郑公山逝世15周年的演出“千里路”前的记者招待会。她表示,每年在郑公山的忌日,她通常只是默默地缅怀他,最多也就是提醒丈夫一下。今年,庆丽、红绒、锦云-克朝、光勇以及童星玄陈将代表郑公山的几代歌迷同台演出,共同缅怀这位已故的音乐家。
这位著名歌手回忆起许多往事。当被问及与郑公山先生一生中难忘的相遇时,庆丽说,第一次相遇是在1964年的大叻,第二次是在1988年的法国,第三次是在2000年——郑公山先生去世之前。“每一次相遇都让我感动不已,难以忘怀。当然,每次相遇都不尽相同,但都意义非凡。它们见证了我人生旅程中的每一个阶段,让我铭记生命中的许多事情。对我而言,每一段回忆都弥足珍贵,每次与郑公山先生相遇,我都感到无比幸福。”
![]() |
3月29日上午,Khanh Ly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这位著名歌手将于4月2日参加纪念Trinh Cong Son的音乐会。照片:Kieu Thuan。 |
1964年,命运让庆丽遇见了郑公山,从此开启了一段载入史册的音乐情缘。在《微笑背后》一书中,她写道:“我曾以为人生会一直痛苦下去,直到生命的尽头。但如果命运真的存在,它就在一个雨夜降临在大叻。他身形纤细,戴着一副圆圆的白色玳瑁框眼镜,一双鸽子般的眼睛,高高的宽阔额头,挺拔的鼻子,笑容灿烂,却有一颗歪牙。那个男孩操着一口顺化口音跟我说话。大叻的大多数人说顺化语,但都带点混杂,而郑公山的口音却是纯正的顺化。郑公山用他那两只纤细的手,修长灵巧的手指,给了我一双翅膀,又给我穿上了一双七英里的鞋子。灰姑娘变身了。从一场悲剧走向另一场悲剧。”
几年后,庆丽追随郑公山来到西贡唱歌——从此,“赤脚女王”一炮而红,两人都成为了音乐界的标志性人物。1975年,庆丽移居美国定居。第二次特别的会面是在1988年的法国。之所以说是特别的,是因为这是庆丽移居美国后两人的首次重逢,而不是像许多人常提到的1997年在加拿大的那次会面。
Khanh Ly说她没想到会见到Trinh Cong Son,她去巴黎巡演的时候,Trinh Cong Son恰好也在那里。由于种种原因,他们一直没能见面。然而,Trinh Cong Son在电话里哭着对Khanh Ly说:“我跑遍了半个地球,我们却见不到面,现在不见,什么时候才能见呢?”听到这话,Khanh Ly“不去理会别人怎么说”,径直去见了这位音乐家。这位著名歌手说,当时还有日本教授Michiko和她的几个朋友在场。“你喝酒,我喝水,我们只是正常地聊了聊天。”
第三次特别会面是在2000年——也是庆丽最后一次与郑公山见面。这位著名歌手表示,她想把那次会面的事保密,目前还不能透露。一年后的4月1日,郑公山去世了。在他们最后一次见面时,她就预言郑公山的离世已近在眼前。得知这位音乐家去世的消息后,这位著名歌手震惊不已,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作为一名天主教徒和佛教徒,她相信人终有一死,没有人能够永生。如果你相信这些教义,你就会感到释然。当你明白每个人生来都有来来往往的命运,那么去或留,便是生命的无常。
“我知道我的心很痛,因为从今以后我再也不能牵着他的手,也不能坐在他身边了。但我知道,很多年后,当我再次见到郑公山时,他仍然会像离开时一样年轻,只有六十多岁,而不是一个衰老的老人,”她说。
![]() |
在 Khanh Ly 的记忆中,Trinh Cong Son 永远是 62 岁。 |
Khanh Ly表达了她想要在爱人还活着的时候,永远珍藏他最美好瞬间的愿望。秉持着“眼不见,心不痛”的理念,她努力不去看爱人去世的现场。“我没有看到Trinh Cong Son先生躺在棺材里。当家人拉开他的裹尸袋拉链时,我也拒绝去看。”当丈夫咽下最后一口气时,Khanh Ly立刻转过身去,只为永远留住他活着时最美好的影像。她还说,如果她亲眼看到Trinh Cong Son躺在棺材里,或者看到丈夫被送往火葬场,她可能就活不下去了。
这位著名女歌手认为生命比死亡更重要。她遗憾这次回家没能见到音乐家清松。“但哭出来就显得虚伪吗?为什么要等到别人去世才哭?当他们活着的时候,就应该多给他们一些爱。如果我们能为彼此做些什么,那就去做。不要让生命永远充满遗憾。为什么,为什么,我们不应该这样做呢?”
因此,这一次,Khanh Ly想要找到她曾经合作过的音乐家,趁一切还来得及,去拜访他们。“人生百态,唯有歌曲永存,我们应该感谢这些人。没有音乐家,歌手又怎能歌唱,又怎能有歌后和天后呢?”这位著名歌手说道。
据越南国家经济研究所(VNE)
| 相关新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