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官员都是如何退休的?

October 2, 2016 07:18

武官70岁退休,文官65岁退休,这是后黎朝的规矩。之后,官员65岁退休,这一规矩一直沿用到阮朝。

据潘辉珠《历代志》官吏篇记载,自陈朝以来,官员有退仕之制。史书记载,阮先敖退仕后又复官。

黎圣宗时期,国王下令在位的文武官员,如果年满65岁想要退休,必须向吏部呈请,并上报执行。

自黎中兴(黎世宗)时期起,文武官员年满七十岁便要退休。可见黎朝官员的年龄很高。按照规定,凡年满六十九岁的官员,必须在年底写奏章,经群臣讨论后呈请郑君审批,才能在退休时晋升。

quan-ngay-xua-nghi-huu-the-nao

阮朝柑橘。插图。

有一些具体事例记载了黎忠兴初期官员的退休,如太平天国阮淳和绍平天国阮明哲,都是80岁退休。兵部尚书阮开78岁退休。

黎宦时期,即永盛十五年(1719年),曾颁布法令,规定武官中,同治监序以上宦官七十岁可退,六品以下宦官七十岁可退,文官亦同。

黎元洪时期,永和三年(1737年),朝廷大臣韩林承志陈安进请求以65岁为退休年龄,郑王郑江准许。从此,朝廷大臣得以65岁为退休年龄。

黎显宗时期,许多官员都想提前退休。文武两院都上书,请求在60岁时退休。明王郑营不同意这些请求,并规定官员必须年满64岁才能申请退休。

到了显宗末期,许多年过六十的文官都厌倦了当官。当时的廷王郑三下令,要按照旧规矩,官员到七十岁才能退休。

谈到段南王郑开大人,总理裴辉碧递交了一份请愿书,要求恢复先前的习俗,允许65岁的官员退休,以示对他们老年生活的照顾。大人听取了请愿书。

潘辉珠评论说,在黎忠兴朝初期,退休并不光彩,或许正因如此,官员们即使年事已高,仍努力工作。按照黎朝传统,退休官员被召回(复职)被视为享有特权。

当时的习俗是,每逢官员退休之日,朝中所有官员都会一一题诗,在丝绸上送别。安郡守范公柱(1600-1675)七十岁退休时,他命人将一首诗传阅于同僚。来自各府、各部、各厅、各科、各学院的五十多人,会在丝绸窗帘上题诗,在河畔亭台举杯送别。从此,这便成了一项习俗。

自保泰元年(1720年)黎都统以后,每逢官员退休,国王都会颁布诏书,官员们会举行庆典,表彰他们的功绩,送别的马车也热闹非凡,被称为“太平佳话”。

阮朝时期,官员65岁退休的规定仍然保留,但对于高级官员来说,适用的年龄可能没有那么严格,而是视具体情况而定。

阮功秩,文武双全,于嗣德元年(1847年)69岁退休。同知大学时高宣德,国家历史研究院院长,于1913年70岁退休。1933年,保大王决定改革朝廷机构,将5位大臣全部退位时,吏部尚书阮有排已年届70岁。

不过,历史上也有一些例外。例如,河静省香山区的段子光先生,1900年82岁时考取了学士,仍然被特聘为香山区的教员,后来又被任命为芹禄县的教员。85岁时,他请求退休,以照顾年迈的母亲。

至于钦差大臣陈廷笃,他在第二次河内战役(1882年)后与法国将军亨利·里维埃尔谈判后获准退休,当时他64岁。嗣德王驾崩,协和王继位后,法军占领了顺安门,顺化朝廷派陈廷笃作为全权代表与阮仲合谈判,签署了《归梅条约》(又称《哈曼条约》 - 1883年)。

与此同时,阮朝两位与法国有效合作的重臣——阮丹(吏部尚书)和黄高凯(军事部长)在互相争权夺势后,于1903年双双被迫退休,当时阮丹先生只有58岁,黄高凯先生只有53岁。

据VNE报道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