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部长不安全落地到官员“中饱私囊”的故事
长期以来,人们用“袖珍案件”来指尚未开庭审理、但结果已可知的案件,而现在社会上又出现了“袖珍干部”的概念。
人类社会发展史,就是不断筛选和选拔人才的历史,选拔人才是为了满足国家治理、建设和发展的需求。因此,黎朝初年著名学者丹仁忠有句名言:“人才,国家之气也。气盛则国强,气衰则国衰。”
任何时代,没有优秀的领导人,特别是没有高级官员,一个国家就难以生存和发展。
任何一个组织、一个领域、一个地方、一个层级,如果有一个人才济济、人人信赖的领导者,那么工作的成功率就有六七成左右。平心而论,这些领导者一定是国家、地方、行业、领域的杰出领导者和管理者。
这样说,是想说明,职位,原则上是社会安排的,用来做事、服务社会的。符合条件的就坐下来干活,不符合条件的就让位。坐下来干不了活的就辞职,贪污腐败的就开除。
会安市委原书记阮洙说:“职务不是私人财产”,这话很有道理。他还要求提前退休,为年轻干部腾出空间。
因为他相信:“国家的未来掌握在年轻人手中。社会需要一种机制来提拔和使用他们。但年轻人必须自力更生。不要用腐败的政策,把你的亲属和孩子安排进体制。如果你把无能的人安排进体制,将来他们会毁了这个国家。”
近期洪灾期间,阮春福先生与广南省主席丁文秋在山体滑坡高发区(会安市)进行会谈。图片来源:VNN。 |
然而,一些地方选拔使用年轻干部的工作却令人担忧。职位对很多人来说成了特权、福利、特权。人们为了升迁而游说贿赂并非毫无道理。“职位不是财产”这一句话没错。但职位,尤其是一些“光鲜亮丽”领域的高位、重要职位,会催生“财产”。
“袖珍干部”
长期以来,人们用“口袋案件”的概念来指那些开庭前就已知结果的案件。在这种情况下,法律的严格性和公正性不得不屈服于某种地下力量的主观意志。如今,社会上出现了“口袋干部”的概念。
这就是利用干部年轻化政策的情况,有些人趁机把自己的子女、弟弟妹妹、亲信塞进这个部门、那个部门,甚至更高的领导岗位。
刚大学毕业几年,在政府机关工作几年,问问你们的孩子,他们学了什么,做了什么,取得了什么成就,才能这么快就爬到处长、这个或那个部门的正职或副职。
中部地区一位任职5个月的省委书记在党代会前主动辞职,让5个月大的儿子——一位副局长——坐上局长之位。还有一位部长,他用调职的手段,把一个经营着亏损数千亿越南盾企业的软弱官员培养成人才,介绍给当地党委,一路攀升到省副主席的位置,差点就当上了国会议员……
那位部长“落地不安全”,受到了党纪处分,在全民面前被国会以决议严厉批评,还被政府撤销了部长职务。这就是那些无视纪律、腐败施政、将职位视为财产和特权的人必须付出的代价。
这类以重用人才、年轻化官员为幌子的调动、任命、提拔子弟、拉帮结派,老百姓和党员都心知肚明,只有那些想蒙混过关的人才会装作不知道。
据越南网报道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