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正在“吞噬”亚洲
(Baonghean) - 亚洲各国政府和银行持续提供优惠金融方案和其他形式的支持,以帮助濒临破产的公司(也称为“僵尸”公司)维持生存。他们希望这些公司一旦恢复增长势头,就能成为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然而,实际上,这类公司正在摧毁全球经济……
例如,目前韩国大宇造船海洋株式会社的情况。3月23日,两家国有银行——韩国产业银行和韩国进出口银行——同意向这家陷入困境的造船厂提供26亿美元贷款,并将债务转换为股权,以防止其破产。
韩国产业银行在一份声明中还警告称,如果大宇破产,“整个造船业可能崩溃,金融机构可能面临更大的损失,对国家经济造成的损害可能是巨大的。”
![]() |
大宇造船近期面临诸多困难。图片来源:彭博社 |
事实上,大宇造船和航运业正遭受着一场严重的危机,全球经济增长和贸易放缓对该行业造成了沉重打击。另一家韩国巨头韩进海运去年破产。大宇的债权人很可能希望获得救助,以维持公司运营,直到行业状况好转。
然而,这部电影的情节却非常熟悉。大宇造船获得第一笔救助贷款和债转股还不到两年。事实上,该公司最初是一家规模庞大、资金短缺的造船厂,是政府于1978年强行强加给不情愿的大宇商业集团的。
随后,大宇集团在 20 世纪 90 年代末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倒闭,大宇造船也从废墟中重生,并于 2000 年通过债转股成为一家独立公司。
当然,迫使大宇这样的公司破产代价高昂。工人可能失业,银行可能背负坏账等等。但如果这些“僵尸企业”继续存在,代价会更大。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 (OECD) 今年 1 月发布的一项研究称,“僵尸”企业(定义为难以偿还债务利息的老企业)导致发达国家生产力增长缓慢,进而导致经济增长乏力。
僵尸企业剥夺了健康企业的扩张机会,并为新企业设置了进入壁垒,进而影响投资。对于经合组织国家,该研究的作者认为,与2008年金融危机之前相比,僵尸企业的增加与累计2%的投资损失和0.7%的就业损失有关。
在危机后复苏缓慢导致经济增长乏力、失业持续存在的背景下,错失这样的创造就业和鼓励投资者的机会显然不是一件小事。
研究作者断言:“研究结果显示,自2000年代中期以来,僵尸企业的数量和投入的资源都在增加,越来越多的低生产率企业濒临破产,堵塞了市场,抑制了生产率更高的企业的增长。”
![]() |
僵尸公司利润低甚至没有利润,而且流动性不足的风险很高。图片:《每日邮报》 |
然而,政策制定者在某种程度上仍然相信,他们可以挑战市场。在中国,政府高层官员屡屡违背打击产能过剩、负债累累行业的“僵尸企业”的承诺。
据测算,中国“僵尸企业”的沃土之一就是钢铁行业,2016年实际运营产能有所增加。虽然破产企业数量仍在增加,但勉强生存的企业数量仍然很大。
北京人民大学经济学家何帆最近估计,中国约有 10% 的上市公司符合“僵尸企业”的标准——专家表示,与问题的实际规模相比,这个数字还不算太高。
他说,中国官员把钱浪费在濒临倒闭的企业上,并在此过程中增加了巨额企业债务,从而牺牲了未来经济所需的增长、就业和创新。
“僵尸企业正在阻碍中国经济复苏。它们的存在阻碍了资源向生产率更高的行业重新配置,从而导致了不公平的竞争环境,”何帆写道。
美国或许可以从中汲取教训。在追求振兴美国制造业的目标时,唐纳德·特朗普总统必须小心,不要让政府干预扰乱市场,例如为了应对海外生产产品的成本效益而征收高额税收。
在这种保护下生存下来的工厂不一定是“僵尸”企业,但它们肯定会对经济产生同样的影响。通过阻止海外生产,特朗普或许能挽救一些美国就业岗位,但他却通过提高价格将负担转嫁给了间接消费者,并通过降低企业利润将负担转嫁给了股东。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那就像另一部恐怖电影一样,这个“僵尸”会制造出更多的“僵尸”。
守江
(据彭博社报道)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