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 年奥斯卡获奖影片给儿童的教育信息
导演迪克·克里斯托夫手捧奥斯卡奖杯,说道:“让我们以一种让我们将来能以他们为荣的方式抚养我们的孩子。”他还补充道,他把这部电影献给那些能够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孩子们。
匈牙利电影史上首次有一部20分钟的短片荣获奥斯卡最佳短片奖。年轻导演戴克·克里夫托夫(Deák kriftóf)大约两年前拍摄了他的处女作《每个人》(Everybody),当时的预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除了一两位选定的主演外,其他所有角色都来自布达佩斯一所小学合唱团的孩子们。
因为是短片,所以剧情很简单。一个名叫佐菲娅的女孩转学时,申请加入学校合唱团。起初,一切似乎都很顺利,因为校长鼓励学生唱歌,学校合唱团很有名,参加过很多比赛,赢得过很多奖项,也为学校带来了荣誉。
![]() |
匈牙利电影史上首次有一部20分钟的短片获得该类型的奥斯卡奖。 |
但第一次练习结束后,小女孩就被声乐老师拉了出来,测试她的声音,当她发现佐菲亚除了喜欢唱歌之外,并没有什么特别的嗓音时,老师直截了当地要求佐菲亚只能“假装唱歌”,意思是仍然站在合唱团里,但只动嘴唇,不要大声唱出来,以免“影响”其他孩子天生的嗓音。
小佐菲娅非常伤心,但她天真的心灵接受了老师的教诲:“在心里唱歌也是唱歌,不需要把所有的事情都大声说出来。”
![]() |
年轻导演戴克·克里夫托夫以小成本拍摄了他的处女作《每个人》。 |
不久之后,佐菲娅和莉莎成了朋友。莉莎在课堂上也和佐菲娅一样热爱音乐和唱歌。有一天,佐菲娅练习唱歌时,站在她旁边的莉莎注意到佐菲娅并没有唱歌,只是动了动嘴唇。佐菲娅被问到这个问题时,忍不住哭了起来,告诉她的朋友,是老师让她假装唱歌的。
接下来的一个小时,莉莎义愤填膺,独自站起来,大胆地说自己在撒谎,比不上朋友们,并要求不再参加合唱团。但音乐老师并非好惹的,她运用自己的经验和技巧,给孩子们施加心理压力。
她分析说,生活中没有什么是平等的,因为不是每个人都有像丽莎和其他朋友那样的好嗓子,如果每个人都一起去唱歌比赛,他们就不会赢得任何奖品,也不会获得旅行,学校会失去名声,家长也不会高兴……他们必须按照她说的去做,为每个人创造机会……所有的孩子都很痛苦,没有人再和她争论了。
影片的结尾完全出乎意料。比赛上场的时刻到了,大家都盛装打扮,观众们焦急地等待着,老师举起手,开始唱:一、二、三……整个合唱团都“全神贯注”地唱着,音调优美,就像真的在唱歌一样,只是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尽管她生气地翻着白眼,摇晃着每个孩子,唠叨着:“唱,唱,唱大声点,真的大声点,大家!!!”台上一片寂静,只有他们的嘴像没有灵魂的木偶一样动来动去。
然后老师就尴尬地摔门而去,观众们一头雾水,像暴风雨来临前一样交头接耳……突然,莉莎清脆高亢的歌声响起,整个合唱团热情地唱了起来,年轻、勇敢、真诚的脸上洋溢着幸福。
![]() |
这部电影让观众相信美丽、相信正义、相信同情心和集体的力量。 |
![]() |
匈牙利的多所学校已开始讨论这部电影。 |
影片结束时,歌词依然萦绕在我的心头,让我忍不住一遍又一遍地聆听。这部电影赋予观众对美、对正义、对共情力量和集体力量的信仰。影片《每个人》在成为多伦多、东京、芝加哥和柏林的奥斯卡候选影片之前,就已斩获众多观众奖项。每一帧画面,每一个画面都自然流畅,从始至终都引人入胜。
很多学校,包括我孩子的学校,都安排老师讨论过这部电影。重要的是,班上的大多数学生都同意,歧视是不允许的,作弊也是不允许的,哪怕是为了得到所有孩子都喜欢的丰厚奖励。
合唱团最享受的,就是一起唱歌、一起分享的感觉。很多老师都很理解歌唱老师,因为她也要承受学校的压力,要考试,要有成绩,才能继续教下去。
在当下的社会动荡中,电影《每个人》似乎想提醒我们一种早已被遗忘的人类价值。导演迪克·克里斯托夫手捧奥斯卡小金人时说道:“让我们好好抚养我们的孩子,让他们日后成为我们的骄傲!”他还补充道,他将这部电影献给那些能够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孩子们……
根据丹特里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