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同志回家”:旅行的意义

May 7, 2017 06:23

(Baonghean)——我们,居住在全国各地的数千名前苏联军团老兵,携手组织游行,向永远留在广治战场的战友们表达感激之情。“把祖国带给战友们”的朝圣之旅已经开始,并将永远持续下去……

森林里的温暖夜晚同志们

在南安(Nam Anh)和南丹(Nam Dan)——该团于1968年成立的地方——举行完出发仪式后,我们径直向广治行进。四月底,风雨骤然降临,对朝圣团来说,这似乎只是个小小的挑战。刚抵达的500多名老兵身着战时军装,甘城(Cam Thanh,Cam Lo)的白千层树林顿时变得温暖起来。我们开始了为战时营地悬挂吊床的“表演”,模拟了“同志森林里的温暖之夜”节目。

Cựu Cchiến binh Trung đoàn hành quân bắt đầu “khoa mục” mắc võng trú quân thời chiến - mô phỏng chương trình Đêm ấm rừng đồng đội. Ảnh: Trần Cảnh Yên
该团老兵列队行进,开始“温暖吊床”表演,模拟《与战友在森林里度过温暖的夜晚》节目。摄影:陈景燕

朝圣总指挥的移动扩音器里大声播报:“北边有太平代表团,西边有河内代表团,南边有义安代表团,还有海阳代表团……老将黎巴阳的扩音器里,风声、军声、山林声都盖过了!最好让各个代表团穿插在一起。”

的确,三田军区原文工团女工们的吊床环绕着我们,让一片白千层树林焕然一新,她们穿着鲜艳的服装,在小路两旁晾晒着演出服。除了烈士家属,参加朝圣的队员几乎绝大多数都已年过六七十,但她们依然身手矫健,一副军人的风范。

旁边有一位老兵正快速地系着吊床绳。我问了问,才知道他已经88岁了。他自我介绍道:“我是阮友义,原C3/D3护士,来自河静省芹禄县长禄乡。我参加了全部5次朝圣,叔叔。”

霎时间,白千层林里挂满了各式各样的吊床,降落伞吊床、网状吊床、晾衣绳等等。喇叭开始沙沙作响,音量也随之调高,几乎整个锦城白千层林都随着长山“合唱团”在战斗岁月中高声歌唱起来!“我的人生是一场军旅行……”——仿佛是河静军营的歌声;“在长山之巅,我们重逢在战火纷飞的季节……”——一个不知道来自哪个军营的尖锐男声,如此激昂地响起!

“吊床溪边驻足……”一位女歌手高声唱道,听歌声,女孩的年纪应该不小,我挤过杂乱的吊床,看到两个身穿军装的女孩,正摇晃着吊床,兴致勃勃地唱着歌。“我们是海阳人……我后来参军了,这里……我的孙子是烈士的亲属……”我的心一下子哽咽了,我知道,这次朝圣,以及之前的朝圣,有几十、几百位烈士的亲属跟随我们,去瞻仰这片他们父兄曾经浴血奋战的土地!刚才唱着《吊床之歌》的女孩年纪很小,想必是烈士孙辈的。

CCB Nguyễn Hữu Nghị 88 tuổi tham gia hành hương. Ảnh: Trần Cảnh Yên
88岁的老兵阮友义(Nguyen Huu Nghi)参加了朝圣之旅。图片来源:陈景恩

我们收到了村里母亲和姐妹们送来的盒饭,然后把它们整齐地摆放在干白千层叶铺成的地毯上,点燃香火,邀请战友们一起享用。我们为战友们的灵魂祈祷,整个森林仿佛都沉浸在香烟缭绕之中!一切都被记者兼士兵黎巴杨的一句感人肺腑的话所鼓舞:“请你轻轻地划着船,顺着石汉河而下/我的朋友依然长眠于河底/二十岁时,他化作了水波/永远地、平静地拍打着岸边。”

士兵返回村庄

告别新林白千层林、胡溪多北,告别豆茅、蒲罗、多苗……这些见证着我们团部昔日浴血奋战的遗址,我们返回平原。“母亲迎接战士回家休憩……”,我们再次热情高歌。从桂舍(甘城、甘罗)、芳岸(朝龙、朝风)、贤良(永盛、永灵),到安东(广治镇),朝圣团所到之处,都受到了当地民众和干部的热烈欢迎。我们仿佛重温了昔日并肩作战、保卫村庄的热烈气氛!

和以往的朝觐一样,虽然对“回村士兵”的分配计划有详细的规划,细化到每个村、每个街道,甚至每个家庭,但“不公平”的事件依然难免发生。不少母亲和姐妹去找村长,但问题得不到解决,于是就去找总司令黎巴阳“告状”,因为她们家已经登记,却不被允许收养士兵。

我们回到了熙熙攘攘的村庄,村庄不再狭小,而是熙熙攘攘、空旷开阔。村里的道路和小巷里挂满了写着欢迎口号的红旗和横幅。与村民们欢聚一堂,享用了一顿温馨愉快的晚餐后,我们回到村里的文化屋院子,与村民和当地组织进行交流。

将家乡融入石汉的心中

怀着“如果我们不能把牺牲的战友带回祖国,我们就把祖国带给他们”的愿望,自2009年4月起,“把祖国带给战友”朝圣活动得到了曾在广治前线战斗过的战士们的支持,并成功组织实施,其中核心是第一军第390师第27赵海团(原第27西越义静团)的战友们。

Đêm thả hoa đăng trên sông Thạch Hãn. Ảnh: Trần Cảnh Yên
石汉江上放花灯之夜。摄影:陈景燕

这是自2009年以来第五次大规模朝圣,由资深记者黎巴杨发起并主持。朝圣团的最后一站是位于广治市石汉河北岸落花码头的烈士陵园。在广治市慈善感恩中心举办的“同志追思会”后,我们开始为朝圣之旅最重要的活动——“让江山与河流融入石汉心中”做准备。取土和水分别来自升龙皇城、还剑湖;雄庙、邵江;林江、归山;连同“Hoc Mon 十八个槟榔园村”的土壤、来自芽荣河的水……在庄严的仪式上混合在一起,然后倒入石汉河的河心,成为火城时期 81 个日日夜夜士兵灵魂的安息之地。

Nghi lễ hòa đất nước quê hương vào lòng Thạch Hãn. Ảnh: Trần Cảnh Yên
祖国融入石汉中心的仪式。图片:陈景安

北河码头聚集了上万盏蜡烛和数百艘花筏。迎请烈士的钟声响起后,人们默默地排成队,彼此跟随,来到河码头。载满香火的花筏缓缓升入河中,成千上万盏花灯如同夜空中闪烁的眼睛,向烈士的英灵致敬。石汉之夜,花火之河之夜——这是朝圣之旅最后的悲壮篇章;但也是在这一夜,我们相信,将祖国的土地和水融入石汉心中的这一夜,也是那些留下来的人永不停止的朝圣之旅的开始!

陈景安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