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老兵收集了数千份有关胡伯伯的文件。
(Baonghean.vn) - 数千张照片,h数百几十年来,范玉平先生收集并保存了有关胡志明主席生平和事业的文章和数十本书籍。
纪念与胡伯伯的会面
来到安山县谅山乡,很容易就能见到4/4级老兵、伤残军人范玉平。他出生于1936年,家住安山县谅山乡6组,家中有八个兄弟姐妹,他排行第六。他从小就加入共青团,后来在乡里担任土地干部。1960年,响应祖国的神圣召唤,范玉平入伍义安省军区第25工兵营,驻扎在南丹县敦山。
正是在这支部队工作的几年里,他和队友们有幸结识了胡伯伯,命运让他从此对收集有关胡伯伯的文献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 |
平先生正在清理和保存有关胡伯伯的资料。照片:黎祥孝 |
平先生分享道:1961年,有一天值班时,营里传来消息,一连选拔了10名身体健康、政治素质好、专业技能好的同志担任营长,并指派他参加一项特殊任务。那天晚上,平先生和队友们非常紧张,担心这项任务是什么,但他们非常紧迫地、高标准地完成了任务。
部署任务时,营长站起来说:“为了确保胡志明主席第二次回家乡的绝对安全,上级要求该部队选派10名工程兵官兵,前往安城县永盛乡和南丹县金莲乡进行扫雷排爆作业。时间非常紧迫,工作量很大,要求积极、加紧工作。这是莫大的光荣,也是非常重大的责任。该部队的领导、指挥员有最高的决心。”
归途中,年轻的战士们兴奋不已,欣喜若狂,因为他们从小就渴望见到胡伯伯,现在终于有机会了。全连发起“白天干活不够,晚上干活”的竞赛运动,决心出色地完成任务,确保胡伯伯回乡探亲时绝对安全。
胡伯伯回家乡的日子里,工兵战士们看到胡伯伯的言谈举止、衣着打扮都十分朴实、友善,而且极其无私。如同战友们一样,范玉平对胡伯伯的敬佩和爱戴之情溢于言表。
胡伯伯回到首都后,《人民军报》刊登了胡伯伯回家乡活动的文章和照片。战友们读完后,平先生向部队要了当天的报纸,并剪下了胡伯伯回家乡的照片留作纪念。
从此,他又燃起了收集胡伯伯资料的热情。后来,他每次去地方工作,只要听到有人说有胡伯伯的照片、书籍或报纸,他就会去借。如果借不到,他就用工资买。
他的名声远播,朋友、邻居、孩子,尤其是他的贤妻良母,都一直支持他的工作。因此,许多人偶然发现了关于胡伯伯的照片、文章或书籍,并把它们带回家作为礼物送给他,以此来支持他。如果住得远,人们就把这些礼物邮寄给他。
然而,有人说他疯了,房子拥挤,经济拮据,把钱都花在了孩子的教育上,而不是做无用功。他对这些流言蜚语毫不在意,每天默默地追求自己的热情所在。
收藏数千份有关胡伯伯的文献的“博物馆”
至今,他已将有关胡伯伯的文献按时期分类,买了100多个大相框,里面装着1000多张胡伯伯的照片。相框上都编了号,注明了照片拍摄地点、年份、与何人……
此外,他还收集了几十年来有关胡伯伯的数百篇文章和数十本书籍,并将它们按照从胡伯伯童年时期到胡伯伯出国寻找救国之路、创建越南共产党直至胡伯伯担任国家主席的时期进行分类。
每个阶段,他都将其划分为以下主题:胡伯伯与农民、与儿童、与知识分子。
他欣然透露:他曾经收藏过很多胡伯伯的照片。为了长久保存,并表达对他的敬意,他不得不给照片做过塑,还买了相框,花光了所有的工资。妻子问他这个月工资发了没,他只好说借给朋友了,下个月就能拿到!
![]() |
范玉平先生热衷于收集有关胡伯伯的文献,他的妻子也一直支持他。照片:黎祥孝 |
看到他温柔的妻子坐在他身旁,总是面带微笑,我问他平先生是否热衷于收集有关胡伯伯的文献,她是否曾反对过。她说:“我完全支持他的工作。每次看到他费力地寻找照片,我都更加同情他。有时,当我听到有人说他们拥有关于胡伯伯的珍贵文献,无论远近,他都会骑着自行车不惜一切代价去寻找或购买。”
多年来,平先生的家一直是当地师生们参观、学习、了解胡伯伯生平事迹的熟悉场所。他不仅热情接待,周到服务,还向他们详细介绍每张照片和每篇文章的来龙去脉,激发他们学习胡伯伯的热情和兴趣。
出于对胡伯伯的崇敬,平先生除了收藏文献资料外,还创作了数百首赞美胡伯伯的诗歌,并用自己的工资印制书籍赠予友人。他还收集并展示越南历代党、国家、政府、军队和国会领导人的照片和文献资料。这些照片都被他裱糊装裱,按时间顺序和主题排列。
据悉,平先生家族曾三次荣获县级“文明户”称号,一次荣获省级“文明户”称号,并荣获乂安省人民委员会颁发的功绩证书。他本人也曾荣获一、二、三级光荣士兵勋章和一枚抗美援朝勋章。他的子孙后代个个孝顺善良,事业有成,五个儿媳和女婿都在人民公安部门工作。
在夕阳西下之际,我们与范玉平先生告别,心中始终铭记这位四四残废人的话:“只要我活着,我就要继续收集有关胡伯伯的照片、书籍和报纸,永远教育我的子孙后代永远学习和践行胡志明的思想、道德和作风。”
黎祥孝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