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法国学校学习的越南伟大知识分子
许多学生或多或少受益于20世纪初在越南建立的法国教育体系,成为了国家的伟大知识分子。
近一个世纪以来,越南的法国教育褒贬不一。1905年,潘佩珠曾表示,法国“只教法国人写法语、说法语,暂时奴役了法国”。然而,法国的意外积极方面是造就了一批拥有大学学位、掌握先进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
20世纪百科全书作家Dao Duy Anh
陶维映(1904-1988)是越南著名历史学家、地理学家、词典编纂者、语言学家、文化、宗教和民俗研究者。他出生于清化省,祖籍是河西省清威县(现河内市)。
1923年,他毕业于顺化国立中学(Thanh Chung),后任教于广平同海学校(Dong Hoi School)。三年后,他与黄叔康(Huynh Thuc Khang)共同创办了《中丹报》(Tieng Dan),并加入越南革命党(后更名为新越党)。)。
![]() |
陶维英教授和他的妻子。 图片:档案馆 |
陶维映最早感兴趣的科学领域是词典学。他先后完成并出版了《汉越词典》(1932年)和《法越词典》(1936年)。这些词典成为一代又一代高中生的必备参考工具。被视为老一代儒家,年轻一代西学。
近40年后,他出版了一部独特的专业词典——《侨传词典》(1974年)。虽然陶维英并非第一位编纂越南语词典的人,但他为现代词典学奠定了基础。
在历史学领域,1938年他的著作《越南文化史纲要》与阮文玄的《安南文明》(la Civilization Annamite,1944)一起标志着以科学精神和民族精神为基础的现代越南文化学的形成并奠定了基础。
他在该领域的一些典型著作如《儒家批评论文》(1938年)、《中国历史纲要》(1942年)、《金文乔论文集》(1943年)等,受到了国内知识分子和许多世界学者的欢迎。
他运用历史方法论和历史文献,积累了哲学、民族学、社会学等诸多社会科学领域的知识。陶维英从一名清中毕业生,凭借自学的意志,成为了一位世纪百科全书家。
Ton That Tung——标准化肝切除术的创始人
孙世松教授(1912-1982)是越南乃至世界肝脏外科领域的著名医生。他于1912年出生于清化,在顺化长大。
他出生于阮朝官宦世家,却并未立志成为一名官宦。1931年,他前往河内就读护国中学,两年后进入印度支那大学河内医学院学习,秉持着“医学是一门不分阶级的“自由”职业”的理念。。
![]() |
Ton That Tung 教授,博士。图片由他提供 |
有一次,他发现一个病人的肝脏胆管里有虫子,他就萌生了利用受感染的肝脏来解剖肝脏结构的想法。
随后的1935年至1939年,他仅用一把简陋的刮刀解剖了200多具尸体肝脏,研究其中的血管,并绘制了比较图。在此基础上,他撰写了题为《如何划分肝脏血管》的医学博士论文,并顺利通过答辩。
这篇论文得到了高度评价,并成为他著名科学著作的前提。孙世通凭借这篇论文获得了巴黎大学的银质奖章。
当孙世宗成为富团医院(现越德医院前身)的住院医师时,在多次切开死人的肝脏后,他向导师介绍了自己的方法。该方法随后被送往巴黎外科学院,并遭到了主要教授的猛烈抨击,因为 Ton That Tung 的想法太过新颖。
直到1952年,在丹麦哥本哈根举行的国际外科会议上,他的标准化肝切除术才得到认可,孙世东才受到国际医学界的关注,被誉为“标准化肝切除术之父”。
后来,他担任河内医科大学外科系主任、越德医院院长、越南民主共和国卫生部副部长,为越南医学做出了许多贡献。
黄如梅教授——文学研究领军人物
黄如梅教授(1919-2013)原籍河内,在北宁省朗上县出生长大。他上幼儿园(现一年级)时,一位老教师通过学习汉字、越南字和法语,培养了他热爱文学的爱好。
八九岁的时候,哥哥带他去河内看电影,亲耳听到演员用法语对爱人说的那句台词:“你的眼睛像地中海一样蓝。”这句话在之后的许多年里一直萦绕在哥哥的脑海里。
小学毕业后,他前往河内,就读于法越教育体系下的宝河中学(Buoi School),学习法国文学,包括16至18世纪的许多伟大作家和19世纪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
最早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小说是拉马丁的《格拉齐耶拉》,尤其是书末那首充满怀旧色彩的诗《最初的仇恨》(由阮文荣译成越南语)。六七十年后,他依然能背诵小说中的许多段落。。
![]() |
黄如梅教授。照片:文贤大学 |
在宝井学校读书的那几年,正值新诗运动蓬勃发展的时期,黄如梅那一代诗人也纷纷涌现。他崇敬春耀,但最喜欢读的是《鲁》、《太参雷巴》、《吕仲鲁》以及后来的武黄忠、陈玄陈等人的诗。
此后,黄如梅先后就读于河内医科大学和印度支那法律大学。1943年,在法律大学就读期间,他开始在私立东海中学(海阳)任教。
五年后,他受太平省越盟省委聘,出任潘城中学校长。之后,他先后在越北师范学校(1951年)、中央中等师范学校(1953年)、河内大学(1959年)、胡志明市大学(1980年)担任讲师、校长。
他留下了相当丰厚的文学研究遗产。黄如梅所著的《越南现代文学(1945-1960)》教材本身就很有价值,因为它是第一部开创性的著作,研究了当时尚且鲜活而热烈的文学历程。
关于诗歌的专著和论文《一个时代的诗歌》、《胡志明诗歌中的民族认同》以及关于蔡良作曲家陈友庄的舞台剧《蔡良评析》至今仍对研究者具有重要价值。
在戏剧领域,黄如梅教授也留下了自己的研究著作,如《河内鼓》、《边河》、《杜昭先生画像》等。。
据VNE报道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