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安则国富。

September 11, 2017 06:33

(Baonghean.vn)—— 可以说,民心是“因”,国运是“果”。民心一致,国家就会繁荣昌盛。民心安宁,国家就会富强。

Bác Hồ cùng các cháu thiếu nhi làng Sen, xã Kim Liên, Nam Đàn, Nghệ An nhân dịp Bác về thăm quê.
胡伯伯回乡探亲之际,与义安省南丹县金莲乡森村的孩子们合影。照片:档案馆

1.在胡志明主席的宝贵遗产中,70年前关于“改革工作作风”的指示在今天仍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党的建设和整顿工作,培养每一位干部、党员始终贴近人民、尊重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工作作风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说,阮爱国的救国之路也是从“民”字出发,源于人民亡国之痛,救国也是为了救民。因此,他一生的革命活动也是为了人民,为了人民有衣有食、有住有学。

在他的潜意识里,“人民”二字永远是最美的象征:“一切利益,皆为人民。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革新和建设,是人民的责任。抗战和建国事业,是人民的事业。从公社到中央,一切政府,都是人民选举的。从中央到公社,一切组织,都是人民组织的。”

简而言之,权力和力量在于人民。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撰写遗嘱初稿(1965年5月15日完成)的三个月前,他于1965年2月15日在昆山(海阳省志灵县)“拜访”了阮廌,或许也是为了探寻“人民”一词的永恒价值。

他说,“亲民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尊重人民就是“不浪费人民的人力物力”,“动员要适度,不能过多,白白浪费”,“要善于避免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事情”,“善于帮助人民”。

对人民,“凡是有利于人民的,我们一定要尽力去做,凡是不利于人民的,我们一定要尽力去避免”;“从中央到区、省、县、公社,各级各部门的干部,都必须是人民的忠诚仆人”;“从国家到乡村,所有政府机关都是人民的公仆,就是要为人民承担起共同的事业”,“而不是去做革命官”。因此,“干部要教育队员尊重人民、爱民、助民”。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亲民、助民,爱民、敬民、学民。

“党的一切路线、方针、政策,……都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党和政府必须把人民的生活放在第一位”,“人民挨饿,是党和政府的错;人民受冻,是党和政府的错;人民愚昧,是党和政府的错;人民生病,是党和政府的错”。

Bác Hồ đang theo dõi một cháu nhỏ đánh vần khi đến thăm lớp vỡ lòng ở phố Hàng Than, Hà Nội, năm 1958.
1958年,胡伯伯在河内恒滩街参观幼儿园时,正在观察一个孩子在学法。照片:档案馆

在《改革工作方式》一书中,胡志明虽然很少直接用言语表达,但通过表达的内容,我们看到尊重人民、服务人民、亲近人民是对干部、党员为人民服务的素质要求。

在工作作风改革中,每一位干部、党员首先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树立尊重人民的思想,践行亲民作风,亲民爱民;言行举止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人民,融入人民群众,感人民之苦,乐人民之乐。工作作风改革要始终树立“为谁工作、为谁负责”的思想,要“贴近群众、团结群众”,要积极践行他所教导的“向群众学习,但不跟着群众走”。

2.学习和践行胡志明亲民思想,尊重人民、亲民办实事,做好“改进工作作风”工作,是圆满完成党、国家和人民赋予的任务,也是赢得人民信任、尊重和爱戴的最佳途径。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确定干部、党员的“工作方法、组织方法”。

他指出:“无论大小,都要考察清楚,根据群众的文化水平、生活习惯、思想认识、斗争经验、愿望、愿望和实际情况,决定开展工作和组织工作的方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吸引群众。否则,如果我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意识形态、自己的主观性,把群众和我们捆绑在一起,那就如同“削足适履”。群众是我们的脚,而我们的鞋子是我们的组织和工作方式。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脚来做鞋,没有人根据自己的鞋子来做脚。

1.Bác Hồ, Thủ tướng Phạm Văn Đồng chụp ảnh chung với cán bộ, chiến sĩ cảnh vệ (1/1/1962). Chiến sĩ Lê Đình Uyển (đứng thứ 3 từ trái sang, hàng sau cùng)
1. 胡伯伯与政府总理范文同与卫兵合影(1962年1月1日)。 图片档案

尊重人民,就要反对虚张声势、目空一切,摒弃空谈理论,不看不起人民,不低估人民的作用;要积极践行革命道德,向人民学习,在人民面前为自己做过的错误事情感到惭愧。

只有尊重人民,才能看到人民的力量,才能积极团结人民;“要与党外人士合作,不能轻视、不能批评,要密切联系群众”。“在一个机关里,开会的时候,上级让大家畅所欲言,听取正确的意见,解释和纠正错误的言论”,“耳语的毛病也会消失”。

干部和党员要努力向群众请教,鼓励群众多去探讨、多去建议、多去办有利于群众的事。用群众的利益来决定干部和党员的“工作方法、组织方法”,要牢记:

(1)凡事都要向群众学习、讨论,并向群众解释;(2)相信群众;(3)不要固守“老套”;(4)绝不要跟着群众走;(5)要把政治落实到群众中去。过去一切都是“自上而下”的,以后一切都要“自下而上”。

二是工作要面向群众,联系群众、贴近群众,认真听取群众意见。

他指出:“脱离群众就是孤独”,“孤独就是失败”。如果“群众和党脱离了,上面什么都好,下面什么都不敢说”。

他们不敢说话,不是因为自己没有意见,而是觉得说了上级不会听,不会考虑,甚至可能因此受到其他处罚。他们不敢说,就憋在心里,于是心里就积怨成疾,郁闷不已。于是就养成了“人前不说话,人后说闲话”、“党内沉默,党外多嘴”的习惯,养成了“遮遮掩掩、鬼鬼祟祟”等陋习;“远离群众,不紧密联系群众,如同站在天上,必然会失败”。

Chủ tịch Hồ Chí Minh cùng Đại tướng Võ Nguyên Giáp và Trung đoàn trưởng Thái Dũng, Tiểu đoàn trưởng Dũng Mã đang nghiên cứu sơ đồ tác chiến Chiến dịch Biên giới.
胡志明主席与武元甲大将、团长泰勇和营长勇马共同研究边境战役作战计划。图片来源:档案馆

要贴近群众,干部党员要纠正“区干部下省、省干部下区、区干部下村,颐指气使”的毛病,避免公式化讲话、长篇大论、空洞无物、“空谈”,让人有人打哈欠、让人有人昏昏欲睡。

在工作中,要勤于征求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要什么、想听什么、喜欢什么,如果按照命令把干部的主观意见强加给干部,就会犯官僚主义、军国主义,态度脱离群众。

很多官员因为不尊重、不关心民众,不与民众沟通、解释,不让民众表达意见,只强迫民众服从命令。即使民众表达意见、澄清问题,他们也想方设法压制,导致民众产生猜疑、怨恨和不满。

官员要想让人民群众诚实表达意见,就必须真诚、勤勉,善于让人民群众发言,善于收集意见,有序地整理意见,然后和人民群众一起去落实。

三是工作时要清楚“为谁工作、为谁负责”,避免误伤群众。

干部党员无论做什么工作,首先都要正确回答为谁做、谁说了算的问题。但现实中,很多干部误以为自己是为政府、为党做事,以至于“把政府和党的干部分成一边,把群众分成另一边”。

事实上,“政府和党的宗旨是解放人民,所以一切为了人民,必须对人民负责”。“凡是立志于造福群众,肯学习,肯请教群众,肯动脑筋,肯努力工作的人,就一定有进取心,就一定能做出有益于人类的事情”。“要学群众的说话方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例子”,“使群众听得懂,听得信,听得起”。

四是工作实施前,要做好宣传、解释、教育,使人们清楚明白。

修筑堤坝、护堤、增产增收、普及教育等直接惠及老百姓的事情,官员们却只是以命令、强制的方式去做,结果老百姓不理解,所以就反感。

祂说,我们必须牢记这个真理:人性本善。一旦他们明白了,就能完成任何艰巨的任务,并且不惧任何牺牲。但首先,我们必须费尽心思,想方设法向他们解释,这些事必须是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

有时,由于干部不理解,为了完成任务,他们会使用命令和压迫,违反官僚主义和军国主义,以至于政府或党必须惩罚他们。当人民团结一致时,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

如果民众不支持,就什么都不能做。当然,我们不能盲目听从民众的意见。官员必须认真比较分析各种意见,明辨是非,然后选择正确的意见。

Chủ tịch Hồ Chí Minh đến thăm và huấn thị cho cán bộ, chiến sĩ Công an nhân dân tháng 12/1961.
1961年12月,胡志明主席亲切慰问并指导人民公安部队官兵。图片来源:档案馆

五是干部和党员必须不掩盖自己的缺点,要下决心改正;把贴近群众、尊重群众、为群众办事作为选拔干部的标准。

党员干部不隐瞒自己的缺点,不怕批评,必须承认自己的缺点,并决心改正,不断进步。因为“党员干部也是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但是,既然懂得了,既然自愿加入一个为人民、为国家服务的党,既然成为一名革命者,就必须努力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因为一个人的品质不好,往往只危害到这个人自己;而一个党员、一个干部的品质不好,就会危害到党,危害到人民。

在干部党员品格修炼中,要允许人民批评。尊重人民,也是要克服干部党员的不良习气,懂得用人以利国利民;“长短皆须明辨是非”、“不宽容,不加减”、“不用尖酸刻薄、恶毒的言辞”、“批评行动,不批评人”。

“人才用不好,就干不成事。选拔不慎重,必然会把光说不练的人放在领导岗位上,这是很有害的。”他特别要求,“提拔干部,要看清楚这个人是否贴近群众,是否受群众信任和爱戴。”

可以说,民心是“因”,国运是“果”,民心一致,国家就会繁荣昌盛。民安则国富。反之,民心不安,国家就会衰败。

黎德黄博士,

宣传部摇晃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