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安则国富。
(Baonghean.vn)—— 可以说,民心是“因”,国运是“果”。民心一致,国家就会繁荣昌盛。民心安宁,国家就会富强。
![]() |
胡伯伯回乡探亲之际,与义安省南丹县金莲乡森村的孩子们合影。照片:档案馆 |
1.在胡志明主席的宝贵遗产中,70年前关于“改革工作作风”的指示在今天仍然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特别是对党的建设和整顿工作,培养每一位干部、党员始终贴近人民、尊重人民、一切为了人民的工作作风具有重要意义。
可以说,阮爱国的救国之路也是从“民”字出发,源于人民亡国之痛,救国也是为了救民。因此,他一生的革命活动也是为了人民,为了人民有衣有食、有住有学。
在他的潜意识里,“人民”二字永远是最美的象征:“一切利益,皆为人民。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革新和建设,是人民的责任。抗战和建国事业,是人民的事业。从公社到中央,一切政府,都是人民选举的。从中央到公社,一切组织,都是人民组织的。”
简而言之,权力和力量在于人民。值得一提的是,就在撰写遗嘱初稿(1965年5月15日完成)的三个月前,他于1965年2月15日在昆山(海阳省志灵县)“拜访”了阮廌,或许也是为了探寻“人民”一词的永恒价值。
他说,“亲民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尊重人民就是“不浪费人民的人力物力”,“动员要适度,不能过多,白白浪费”,“要善于避免危害人民生命安全的事情”,“善于帮助人民”。
对人民,“凡是有利于人民的,我们一定要尽力去做,凡是不利于人民的,我们一定要尽力去避免”;“从中央到区、省、县、公社,各级各部门的干部,都必须是人民的忠诚仆人”;“从国家到乡村,所有政府机关都是人民的公仆,就是要为人民承担起共同的事业”,“而不是去做革命官”。因此,“干部要教育队员尊重人民、爱民、助民”。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要亲民、助民,爱民、敬民、学民。
“党的一切路线、方针、政策,……都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党和政府必须把人民的生活放在第一位”,“人民挨饿,是党和政府的错;人民受冻,是党和政府的错;人民愚昧,是党和政府的错;人民生病,是党和政府的错”。
![]() |
1958年,胡伯伯在河内恒滩街参观幼儿园时,正在观察一个孩子在学法。照片:档案馆 |
在《改革工作方式》一书中,胡志明虽然很少直接用言语表达,但通过表达的内容,我们看到尊重人民、服务人民、亲近人民是对干部、党员为人民服务的素质要求。
在工作作风改革中,每一位干部、党员首先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树立尊重人民的思想,践行亲民作风,亲民爱民;言行举止要真正做到一切为了人民,融入人民群众,感人民之苦,乐人民之乐。工作作风改革要始终树立“为谁工作、为谁负责”的思想,要“贴近群众、团结群众”,要积极践行他所教导的“向群众学习,但不跟着群众走”。
2.学习和践行胡志明亲民思想,尊重人民、亲民办实事,做好“改进工作作风”工作,是圆满完成党、国家和人民赋予的任务,也是赢得人民信任、尊重和爱戴的最佳途径。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要以人民的利益为中心,确定干部、党员的“工作方法、组织方法”。
他指出:“无论大小,都要考察清楚,根据群众的文化水平、生活习惯、思想认识、斗争经验、愿望、愿望和实际情况,决定开展工作和组织工作的方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吸引群众。否则,如果我们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自己的意识形态、自己的主观性,把群众和我们捆绑在一起,那就如同“削足适履”。群众是我们的脚,而我们的鞋子是我们的组织和工作方式。每个人都根据自己的脚来做鞋,没有人根据自己的鞋子来做脚。
![]() |
1. 胡伯伯和政府总理范文同与卫兵合影(1962年1月1日)。 图片档案 |
尊重人民,就要反对虚张声势、目空一切,摒弃空谈理论,不看不起人民,不低估人民的作用;要积极践行革命道德,向人民学习,在人民面前为自己做过的错误事情感到惭愧。
只有尊重人民,才能看到人民的力量,才能积极团结人民;“要与党外人士合作,不能轻视、不能批评,要密切联系群众”。“在一个机关里,开会的时候,上级让大家畅所欲言,听取正确的意见,解释和纠正错误的言论”,“耳语的毛病也会消失”。
干部和党员要努力向群众请教,鼓励群众多去探讨、多去建议、多去办有利于群众的事。用群众的利益来决定干部和党员的“工作方法、组织方法”,要牢记:
(1)凡事都要向群众学习、讨论,并向群众解释;(2)相信群众;(3)不要固守“老套”;(4)绝不要跟着群众走;(5)要把政治落实到群众中去。过去一切都是“自上而下”的,以后一切都要“自下而上”。
二是工作要面向群众,联系群众、贴近群众,认真听取群众意见。
他指出:“脱离群众就是孤独”,“孤独就是失败”。如果“群众和党脱离了,上层觉得什么都好,下层就不敢说什么了”。
他们不敢说话,不是因为自己没有意见,而是觉得说了上级不会听,不会考虑,甚至可能因此受到其他处罚。他们不敢说,就憋在心里,于是心里就积怨成疾,郁闷不已。于是就养成了“人前不说话,人后说闲话”、“党内沉默,党外多嘴”的习惯,养成了“遮遮掩掩、鬼鬼祟祟”等陋习;“远离群众,不紧密联系群众,如同站在天上,必然会失败”。
![]() |
胡志明主席与武元甲大将、团长泰勇和营长勇马共同研究边境战役作战计划。图片来源:档案馆 |
要贴近群众,干部党员要纠正“区干部下省、省干部下区、区干部下村,颐指气使”的毛病,避免公式化讲话、长篇大论、空洞无物、“空谈”,让人有人打哈欠、让人有人昏昏欲睡。
在工作中,要勤于征求群众意见,了解群众需要什么、想听什么、喜欢什么,如果按照命令把干部的主观意见强加给干部,就会犯官僚主义、军国主义,态度脱离群众。
很多官员因为不尊重、不关心民众,不与民众沟通、解释,不让民众表达意见,只强迫民众服从命令。即使民众表达意见、澄清问题,他们也想方设法压制,导致民众产生猜疑、怨恨和不满。
官员要想让人民群众诚实表达意见,就必须真诚、勤勉,善于让人民群众发言,善于收集意见,有序地整理意见,然后和人民群众一起去落实。
三是工作时要清楚“为谁工作、为谁负责”,避免误伤群众。
干部党员无论做什么工作,首先都要正确回答为谁做、谁说了算的问题。但现实中,很多干部误以为自己是为政府、为党做事,以至于“把政府和党的干部分成一边,把群众分成另一边”。
事实上,“政府和党的宗旨是解放人民,所以一切为了人民,必须对人民负责”。“凡是立志于造福群众,肯学习,肯请教群众,肯动脑筋,肯努力工作的人,就一定有进取心,就一定能做出有益于人类的事情”。“要学群众的说话方式”,“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例子”,“使群众听得懂,听得信,听得起”。
四是工作实施前,要做好宣传、解释、教育,使人们清楚明白。
修筑堤坝、护堤、增产增收、普及教育等直接惠及老百姓的事情,官员们却只是以命令、强制的方式去做,结果老百姓不理解,所以就反感。
祂说,我们必须牢记这个真理:人性本善。一旦他们明白了,就能完成任何艰巨的任务,并且不惧任何牺牲。但首先,我们必须费尽心思,想方设法向他们解释,这些事必须是为了他们自身的利益。
有时,由于干部不理解,为了完成任务,他们会使用命令和压迫,违反官僚主义和军国主义,以至于政府或党必须惩罚他们。当人民团结一致时,任何事情都可以做到。
如果民众不支持,就什么都不能做。当然,我们不能盲目听从民众的意见。官员必须认真比较分析各种意见,明辨是非,然后选择正确的意见。
![]() |
1961年12月,胡志明主席亲切慰问并指导人民公安部队官兵。图片来源:档案馆 |
五是干部和党员必须不掩盖自己的缺点,要下决心改正;把贴近群众、尊重群众、为群众办事作为选拔干部的标准。
党员干部不隐瞒自己的缺点,不怕批评,必须承认自己的缺点,并决心改正,不断进步。因为“党员干部也是人。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但是,既然懂得了,既然自愿加入一个为人民、为国家服务的党,既然成为一名革命者,就必须努力发扬优点,改正缺点。”
因为一个人的品质不好,往往只危害到这个人自己;而一个党员、一个干部的品质不好,就会危害到党,危害到人民。
在干部党员品格修炼中,要允许人民批评。尊重人民,也是要克服干部党员的不良习气,懂得用人以利国利民;“长短皆须明辨是非”、“不宽容,不加减”、“不用尖酸刻薄、恶毒的言辞”、“批评行动,不批评人”。
“人才用不好,就干不成事。选拔不慎重,必然会把光说不练的人放在领导岗位上,这是很有害的。”他特别要求,“提拔干部,要看清楚这个人是否贴近群众,是否受群众信任和爱戴。”
可以说,民心是“因”,国运是“果”,民心一致,国家就会繁荣昌盛。民安则国富。反之,民心不安,国家就会衰败。
黎德黄博士,
宣传部摇晃
相关新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