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留特市场封面——在俄罗斯越南人的汗水和泪水
那些在 20 世纪 90 年代去过莫斯科的人都不会忘记萨留特商场,那里有成千上万的越南人努力挣取每一分宝贵的卢布。
萨留特2号楼原为莫斯科国立铁道运输大学的宿舍,被越南人租住作为居住和经商的场所。 |
“Op”是“obseriche”的缩写,意为“废弃机构和工厂的工人和学生宿舍”。他们租用这些地方不仅用于住宿和活动,还用于批发和从港口和其他来源收集货物。位于莫斯科滨城商业中心的Saliut 1、2、3、4、5号宿舍见证了一代越南人的兴衰起伏、喜怒哀乐。
萨留特1号宿舍建于1992年左右。萨留特2号宿舍最初是铁道运输大学留学生的宿舍,由于1号宿舍过于拥挤,越南人于1993年末1994年初租用了宿舍以扩大宿舍面积。随着2号宿舍因人数增加而超负荷,仅一公里外就建起了3号和4号宿舍。最后建起了5号宿舍。
越南人在这5个市场向俄罗斯人出售的商品主要是从其他市场进口的服装,如新Dom 5、新Zil、Hammer and Sickle、Nago、Luznhichsky Stadium市场……此外,还有少数业主从波兰和土耳其用集装箱进口货物来销售。
在俄罗斯的越南人有句俗话:“哪里有三个越南人手里提着一筐筐的货物,哪里就有市场!”当时,苏联实行社会主义制度,商品通过配给卡制度补贴。当时,越南人买卖的商品五花八门,从酒瓶、口红、竹帘、牛仔裤、风衣、T恤、运动鞋、北约夹克、电子表、黄金、美元……应有尽有,从高档到劣质,应有尽有。
他们在大约16到20平方米的房间里做批发。俄罗斯人来这里采购自用商品,也会在他们的小市场里转售。这里总是人山人海,货物排着长队,各种各样的汽车,还有拖着集装箱的巨型加长卡车进城。远道而来的人们成群结队地来批发。
20 世纪 90 年代的萨利乌特。 |
20世纪90年代后苏联时代的俄罗斯进入改革时期,当地民众生活极其艰难。物资匮乏,失业率居高不下,银行资不抵债,工厂倒闭,许多家庭不得不变卖家产维持生计。卖淫、抢劫甚至谋杀猖獗,黑社会势力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政治动荡、经济衰退以及严重的腐败贿赂现象导致俄罗斯社会严重分裂。此外,与车臣人的战争也耗费了俄罗斯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在此背景下,越南人民凭借自己的双手和智慧,成为俄罗斯消费者庞大而直接的商品来源。除了少数在大学就读的学生和研究生外,大多数越南人根据两国劳务合作政策前往俄罗斯,没有再返回。有些人甚至回国后也遇到了困难,难以返回俄罗斯。
当时,批发商只有越南人,中国人、韩国人、印度人、阿拉伯人、阿富汗人、土耳其人、非洲人……都还没有参与。因此,许多越南批发商开始迅速致富。许多人攒钱在越南和俄罗斯购买土地和房产,存入银行,购买汽车、房屋和贵重物品。他们把孩子送到国外留学,并在俄罗斯定居。去俄罗斯经商的越南人数量迅速增加。
Saliut 1号和2号板发挥了重要作用,越南人蜂拥而至,居住在这两个地方,居民多达数千人。大多数房间的阁楼用于睡觉,底层则用作售卖商品的地方。回购这些房间出售商品的价格可能高达数十万美元,这也是因为越南人之间互相买卖。
皮夹克商是商人中最富有的。萨利内特二号的整个三楼都被皮革商占据了。买房的钱,进口货物的资金,支付管理费的租金,家人和孩子的生活开销……都靠批发来的货物维持。
在这里谋生的越南人群体也非常多元化,有工人、游客、学生、研究人员、公务员、官员、音乐家、记者、画家、歌手、医生和药剂师。她们从事各种各样的工作,从参加董事会、开餐馆,到销售商品、开公司,到搬运货物、清洁,但销售仍然是主要工作。
包层内设有新鲜农产品柜台。 |
他们不仅批发布料、衣服、鞋帽、手袋或杂货,还开餐馆。曾经有一段时间,Saliut 2号楼的整个五楼,包括几十个房间,都成了餐馆。每家每户的门前都潦草地写着各种颜色的招牌,或者只是白底黑字:米饭、河粉、粉丝、香肠、春卷、血肠、猪大肠、鸭蛋……除了不情愿的厨师,还有很多聘请越南厨师的专业餐厅。整栋楼里弥漫着油、炖、炸、烤、虾酱和典型的越南糯米饭的香味。
尤其是从越南运来的肉类、石斑鱼、蔬菜、糕点、鲜花、粉丝、竹笋、木耳等新鲜农产品,让人们即使远在异乡也能感受到与祖国的亲近。医疗、理发、缝纫、摄影、文书工作、售卖书籍、报纸、音乐CD、录像带、卡拉OK等其他服务也熙熙攘攘。如果说Saliut 1区拥有一种丰富的资源,那么Saliut 2区则拥有许多其他丰富的资源。哦,因为房间数量增加了 4 倍,当然人也增加了 4 倍。
这些商店通常营业到午夜,但凌晨四五点就已经熙熙攘攘,因为他们必须早早开门,为远道而来、甚至从莫斯科和郊区赶来的顾客提供服务。一个原本是家庭生活和工作场所的公寓楼,突然变成了熙熙攘攘的市场。
然而,每当管理委员会的喇叭发出警察或OMON(特别行动小组)、跨部门委员会或检疫队、消防局、移民局、户政局和税务局要来检查的警告时,整个区域就会立刻变得混乱!关门的声音、挥舞着货物的杆子的声音、挥舞着货物的手的声音、大声奔跑的脚步声、沉重的呼吸声、四处张望的眼睛的声音、大声说话的声音、失声的说话声、失去冷静的声音,让整个区域变得嘈杂。有些人屏住呼吸躲在房间里,另一些人惊慌失措地跑到街上,害怕被检查身份证、货物和税款。很多时候,检查力量过于强大,给店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管理委员会不仅关注业务,还为人们安排住宿滨城商业中心也非常关注越南人在吊舱里的日常生活。人们可以在吊舱里欣赏免费的音乐表演,表演者可以是来自海外或国内文化艺术团体的著名艺术家。滨城贸易中心还成立了自己的艺术团,拥有许多“本土”歌手,在春季、新年和节假日为人们提供服务。旅俄越南文学艺术协会举办诗歌之夜。
此外,越南还成立了乒乓球、足球、排球等俱乐部,并与其他俱乐部、有越南人参加的机构、大学等进行比赛。有时还会组织主队到越南比赛,或前往东欧国家与朋友进行友谊赛。
为 Saliut 1、2、3、4、5 的创作做出贡献的人们。 |
1992年至2007年,萨留特1、2、3、4、5市场是整个俄罗斯最重要的商品供应国。有了这些保障,数以万计的越南人,甚至俄罗斯人,都拥有了稳定的工作。如搬运工、保安、董事会成员、律师。这种市场模式不仅在俄罗斯联邦境内不断扩展,而且还传播到越南人居住和经商的欧洲。
2000年后,俄罗斯政局稳定,经济繁荣,世界油价上涨,卢布兑美元升值。与西方的贸易开放也对俄罗斯的市场经济产生了强烈影响,导致商品需求开始饱和。俄罗斯人和西方人在俄罗斯投资的高端超市纷纷涌入俄罗斯。原本以大众化、低档商品为主的市场,不得不退居幕后,为超市让路。
2007年,莫斯科政府决定取消19个地点的一系列选举。整个城市,越南商店都被迫关门。越南居民中,有的返回家乡,有的远赴城市经商,有的分散到新兴的Vom市场。然而,到了2009年,这个市场也永久关闭,让位于新市场。
如今,曾经居住在萨留特1、2、3、4、5市场区的人们,仍常常怀念起过去的时光。偶尔也会花一些空闲时间回到这个曾经庇护他们、依恋他们、流过汗水、泪水甚至鲜血的地方。大多数“豆荚”的居民留在了俄罗斯,他们的孩子也在这里出生长大,追随父母的脚步去学习和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