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B 观众”寻找回忆
(Baonghean)——国家统一近半个世纪后,与“B-going”干部生活相关的文件和纪念品终于回归原主。这些“B-going”文件回顾着那些感人而神圣的故事……
简单而神圣
泪水顺着杨氏丹女士布满皱纹的脸庞滚落下来,双手颤抖着,小心翼翼地翻阅着丈夫——烈士邓春盛的档案。邓春盛先生于1972年在南方战场上牺牲。
寡妇手里捧着文件,回忆如潮水般涌来。新婚仅三天,青年邓春盛就接到了一项特殊任务,秘密离去。一年后,他年轻的妻子杨氏丹也收到了噩耗。她的丈夫去世了,连孩子都没见过。
这位年轻的女士强忍着痛苦,决定继续单身,抚养孩子,照顾年迈的母亲。“我由衷感谢党和国家的关心和帮助,让我们获得了这些极其珍贵的文件和文物。这些都是神圣的文物,我们会精心保存,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能够了解祖先,并以他们为荣,从而以他们为榜样,弘扬家族的革命传统。”丹女士动情地说道。
![]() |
官员“赴B”参观记录和纪念品。图片:Thanh Le |
缅怀那些逝去的战友,他们甚至来不及触摸这些遗物——那是战争年代的神圣“记忆”。我们怎能忘记“闯长山救国”的岁月?我们肩扛枪,背上背包,克服山风雨雨,甚至冒着恶性疟疾、饥寒交迫,奔赴南方战场。
![]() |
时隔数十年,B级官员们终于拿回了证件,既高兴又感动。图片:Thanh Le |
当时,吴德进先生在青云乡(Thanh Chuong)任教。1969年3月,他被宜安省教育厅调往河内学习政治和军事技能。1969年底,他与战友们一起渡过长山南下。在这里,这位年轻干部参与了解放区和敌我交界地区的教育工作。
1973年底,他回到了驻扎在西宁省沙末战区的南方解放教育支部(B3)。1973年《巴黎协定》签署后,田先生还被指派参与撰写新闻和文章,为每周一和周四播出的解放电台进行宣传工作。“如今,省里将我50年前(1969年)亲手撰写的‘前往B’文件移交给我,我非常感动,因为我感到自己仍然被铭记,能够重逢战场上的老朋友,能够看到那些美好青春岁月的纪念品。”田先生分享道。
![]() |
18岁或20岁时就离开家乡前往南方战场的士兵。图片由 |
文件很简单,只有:赴B地志愿军申请书、从教育部安仁培训学校寄往和平统一委员会培训学校的米字格剪纸、党员介绍信……仅此而已,但这永远是最真实的行李,记录着一段青春岁月,记录着那段艰苦、英勇、美好而有意义的青春岁月。“我计划写一本回忆录,记录着参战的岁月,这是一份珍贵的资料,可以帮助我实现这个愿望。”——吴德进先生补充道。
![]() |
国家档案局领导向“B级”官员移交文件。图片:Thanh Le |
抗美援朝战争年代,响应南方革命的号召,数万北方干部志愿悄悄翻越长山山脉,为南方提供兵源支援。他们活跃在各个战场、各个战线、各个战场。这是一次秘密而崇高的革命使命,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去B”。正是“去B”部队的热情参与,为祖国的独立统一做出了贡献。
祖国统一近半个世纪后,值此纪念荣军烈士纪念日72周年之际,内政部举行了抗美救国“赴B”战斗人员档案及遗物归还仪式。 “这不仅是政治任务,更是档案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我们致力于保存民族记忆和崇高价值观,为越南年轻一代传承爱国主义传统做出贡献。我们希望,这项工作一方面能够表达对‘去B’干部的感激之情,缅怀他们的贡献,为干部本人及其亲属提供了解情况、处理相关制度和政策的信息。另一方面,这也将为各级机关为革命有功人员处理相关制度和政策创造更好的条件。至于‘去B’但没有档案的干部,我们将继续配合各级机关、部门和部门寻找并归还他们及其亲属。”——内政部国家记录档案局副局长阮氏娥女士表示。
![]() |
福山乡(Anh Son)的杨氏丹女士,小心翼翼地捧着丈夫的每一页档案,感动不已。摄影:Thanh Le |
![]() |
“去B”干部的档案已交到相关人员及其亲属手中。图片:Thanh Le |
“B”族人的纪念品和个人物品包括:干部履历;党员履历;工作调动文件;勋章以及照片、日记、信件等个人物品,但它们意义非凡。此外,这也是一份丰富的文件和史料来源,它们见证了民族历史上一段英雄时期,与战争年代、国家分裂、家庭离散时期成千上万人的命运息息相关。
将遗物归还给“B”级干部及其亲属,是表达对为民族独立而献出血肉的一代革命干部和战士的感恩之心的实际行动。一份份遗物,一步步地归还给真正的主人和亲属,让他们铭记那段弥足珍贵、引以为豪的历史岁月。
内政部已落实对全国89个省市(按1945年至1975年行政区划)近5.6万件“去B”干部档案和遗物进行鉴定、移交的政策,交由各省市继续返还给干部及其家属。其中,义安省接收了1967件“去B”干部档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