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勋艺术家黎黄:“一曲排箫,便能唤起一个民族的灵魂与认同”
(Baonghean) - 功勋艺人黎黄是昆强县少数几位至今仍保留着数百年前泰族排箫、弦和雪儿等古老旋律的艺人之一。他也是为培育和发展泰族民歌遗产而付出辛勤劳动的人。
乂安报社就乂安省少数民族民歌的保护与发展工作采访了功勋艺人黎黄。
PV:您能向《义安报》的读者讲述一下您多年来一直热衷和追求的保护泰国民族民歌这一珍贵文化遗产的历程吗?
功勋工匠 Le Hoang:民歌是我的血液,我的呼吸,我生命中的必需品。我出生并成长于蒙山乡(Con Cuong),这片土地上充满了泰国民间旋律,例如lam、xap、xuoi、nhuon、on、Mo Pi的xuong、mo khen。从小,我就经常听父亲弹khen,母亲唱xuoi,姐姐们学唱歌,我也跟着唱……
![]() |
功勋工匠 Le Hoang。图片来源:NVCC |
十三四岁的时候,我喜欢听泰国人的“蓝夏雪仁”(Lam-Xap-Xuoi-Nhoon)旋律。每个晚上,哪里有歌唱比赛,我都会去听。渐渐地,这些旋律就像我的呼吸本能,我记住了我们族人大部分古老的歌曲。就这样,我在这些充满激情的音乐中长大。后来,到了谈恋爱的年纪,我便沉浸在月夜里,和当地的少男少女们一起弹奏着圆周率琴,唱着情歌。
后来,我四处游历,经常收集、学习、筛选、整理成歌,把这些旋律发展成歌曲。或许正因如此,我的创作中,常常会出现一些充满古老民乐气息,却又易学易记,尤其受年轻人喜爱的歌曲。
PV:那么,可以理解您是 Con Cuong 村最致力于保存和推广少数民族民歌的人,多年来致力于表演艺术,并向年轻一代传播对民歌的热爱?
功勋工匠 Le Hoang:我从小就经常登台演出。那时,舞台只是人们在节日期间表演的场所。后来,我不断受邀参加当地内外大大小小的节日庆典。在森村节期间,我总是代表我的乡镇表演我的民族民歌。有时我获得过高分,有时只获得过集体奖。但来到节日现场,将我的民歌带给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那种兴奋和激情总是让我兴奋不已。节日前整整一个月,我们热情地练习和传授释放声音的技巧,以及如何演奏pi和khen来营造感染力并赋予民族认同感。我最喜欢的表演包括《Pieu围巾旁的笛声》、《班赞的姑娘》、《土贵的声音》……这些作品在表演时确实给了我们很多灵感,我们能清晰地感受到观众融入其中。
![]() |
Le Hoang 从小就对“nhuon”、“xap”、“xuoi”的韵律充满热情。图片:NVCC |
PV:在您为保存泰国民歌所做的贡献中,这类民歌的什么特点给您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功勋工匠 Le Hoang:古代旋律的歌词总是富有比喻性、暗示性、隐喻性,富有诗意,言行一致;它表达的意义使听众能够感受到、反思,甚至从中看到自己的身份。在旋律中,只有“lam”有节奏(2/4拍),可以用“khèn”(排箫)演奏,也可以用锣声伴奏,让大家一起跳舞。凭借这些旋律,人们创作出了许多触动人心、通俗易懂又充满艺术感的泰国民间旋律歌曲。
当然,其他旋律在欣赏时也会让我们,无论是观众还是歌手(舞者),都为之着迷,比如nhuon,xuoi……这些旋律让我们感受到我们民族民歌最细腻、最独特的风貌。
![]() |
泰国民族民歌需要保护和弘扬。图片:纪录片 |
PV:他不仅是一位优秀的泰国民间音乐、歌唱和舞蹈表演者,还是许多旋律和歌曲的创作者。在他的所有作品中,听众和观众都能清晰地感受到浓郁的民族民间音乐元素,这种元素不仅体现在旋律中,也体现在歌词和表演者的呼吸方式中。您能更具体地分享一下吗?
功勋工匠 Le Hoang:任何民族的民歌,都是每个人、每片土地的灵魂,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它让远道而来的人念念不忘,渴望回归;让终生相伴的人,哪儿也不想去;它让兄弟、邻居、同胞更加亲近、团结,共享衣食,相亲相爱。因此,当我们吟唱一首歌,吹奏一曲笛子,我们便会感受到身临其境,感受到童年的记忆,感受到亲人、同胞的温暖。
![]() |
许多泰国民歌俱乐部的成立是为了保存和弘扬祖先留下的民歌旋律。图片由泰国民歌协会提供 |
民歌是一代又一代传承下来的,当代人有责任去保存、弘扬和推广。因此,在创作民族民歌时,歌词必须与爱情、劳动、生产息息相关,与地域风俗习惯紧密相连,紧扣先辈留下的旋律;创作时,必须兼顾听众和演唱者的情感,形象鲜明,易于演唱,才能被观众接受。
PV:您不仅在泰国古村落中还原了许多节日习俗,还开设了许多民歌社团,同时还教授许多社团如何保存和发展泰国民歌。您如何看待近年来义安省西部少数民族的文化生活?
功勋工匠 Le Hoang:总体而言,我们的人民仍然对民族民间文化活动充满热情。只要一听到笛声,我们就会忍不住跟着一起跳舞,而手足情谊和社区团结的精神也由此而来。然而,现实情况是,如今各种类型的文化和民间艺术活动正在逐渐消亡。尤其是“韩姜”之类的民间艺术似乎已经从泰国人民的日常生活中消失了,乐器和人物似乎也消失了。
![]() |
如今,排箫的制作也面临诸多困难,能制作出符合音质标准的排箫的人已经寥寥无几。 |
比如制作堪贝,并不是所有精通民族乐器制作的人都能制作堪贝。过去,有少数人能制作出音质完美、能够用声音发出正确旋律的堪贝,但这些人已经追随祖先去了天堂,带走了他们灵巧的双手以及在制作堪贝时对声音的鉴赏能力和选择材料的能力,所以现在已经没有人制作这种乐器了。
或者,许多长者仍然保留着摇篮曲,这些摇篮曲无法通过乐谱或录音技术来传达,只能通过口口相传来传承。如今,这些长者已不在人世,再也没有人能够继承这份使命。因此,摇篮曲的旋律要么失传,要么没有得到系统的传承。
此外,还有一个现实是,现在的村子里,已经没有年轻人会唱歌、会演绎民歌了。爱情二重唱已经不存在了,一些芒族村落的节日也未能保留,在泰国人的精神生活中已不复存在。这是我深感遗憾和担忧的事情,但说实话,仅凭我个人的努力无法挽回。近年来,随着社区旅游的发展,一些文化活动得到了恢复,但它们被扭曲了,不再符合原有的风貌。此外,语言混杂、服饰繁杂,与当地身份认同格格不入,也让我感到担忧和煎熬……
![]() |
在义安省西部的村庄里,泰国民族民间音乐活动的形式正在逐渐减少,因为年轻人越来越少,老年人也越来越年老体弱。图片:纪录片 |
PV:您认为在当今时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最重要的是什么?
功勋工匠 Le Hoang:为了保护和弘扬这些非物质文化形式的独特性,不应允许民间俱乐部像现在这样自发、无序地运作。文化主管部门和相关部门需要建议政府真正关注收藏家和民间艺术家——非物质文化瑰宝的持有者。
同时,文化部门需要有策略和计划,系统地恢复和教授少数民族民歌,以保存灵魂和民族特性,将这些类型的音乐与社区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并很好地服务于旅游业,使俱乐部能够自给自足并可持续发展。
PV:感谢您的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