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安全法并不禁止人们发表个人观点。

西莉 September 15, 2022 07:34

“《网络安全法》并不禁止人们在网络空间发表个人观点。但是,在网络空间参与评论或发表个人观点时,人们需要考虑。”

利用机会传播不良和有害信息

目前,我国人口接近1亿,智能手机、各种工具、设备和社交网络(用户超过7000万)的使用率非常高。河内国家大学非传统安全管理和行政研究中心副主任、副教授杜景盛博士指出,网络犯罪几乎存在于所有领域,从侵犯国家安全到诈骗、侵占财产、诽谤和羞辱他人,但当今最危险的是敌对势力和不满情绪的民众,他们经常利用社交网络,以各种方式反对党和国家。

副教授、博士杜景盛博士指出,网络空间的利用在于其能够迅速传播到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直接影响信息获取者。信息获取者往往会使用各种伎俩,歪曲事实、夸大其词、恶意评论、制造阴谋。不良信息、模糊信息使获取信息的人们无法辨别真伪,感到困惑,甚至对党和国家失去信心。

副教授,Do Canh Thin 博士。

不仅在党的代表大会、国会代表、各级人民议会代表选举等国家重大政治活动期间,利用社交网络破坏党和国家,还社交网络也是欺诈、财产侵占、诽谤和中伤的温床。甚至通过社交网络销售违禁物品的行为也层出不穷,而且愈发复杂,例如冒充警察、检察官和法院官员,打电话发送威胁信息,要求受害者向其账户转账;冒充银行职员,发送信息要求受害者提供账号和一次性密码,然后提取资金;创建冒充知名机构、组织和公司的网站,为房地产项目筹集投资资金;或采用“空中楼阁”的商业模式,引诱那些想要快速赚钱的人转移资金;冒充 Facebook 和 Zalo 用户,发送借钱信息进行诈骗。

面对网络犯罪形势复杂严峻,公安机关密切配合网络服务提供者和管理机构,同步开展多项打击和预防工作,发现、清除和处置了数百个含有恶意诈骗内容的网站和数千个网络账号,严厉打击了数百名利用网络空间侵犯国家安全、诈骗财物、贩卖人口、侮辱他人名誉等违法犯罪分子。

打击这一犯罪活动仍然十分困难。

然而,专家认为,效果仍不尽如人意,因为打击此类犯罪面临诸多困难。人民警察学院原院长阮春炎教授坦言,对于普通犯罪,收集和确立证据非常困难。而对于我们称之为非传统犯罪的新型犯罪,证据大多是电子证据,因此收集和确立证据的难度更大。

人民警察学院原院长阮春炎教授。图片来源:人民警报

《网络安全法》已实施三年多,但社交网络用户仍然未能充分理解法律规定以及禁止的行为,从而无法有效利用社交网络,避免不幸遭遇违法。2019年初,新《网络安全法》正式生效,除了多数民众支持外,也存在一些反对的声音。甚至有人心怀不轨,借机煽动、传播法律规定的某些内容,扼杀民主自由和言论自由。

但事实上,该法实施三年多来,人们的言论自由不断扩大,网络空间环境更加文明、健康。

河内律师协会陈俊英律师评论称,法律并不禁止人们在互联网上发表意见和分享信息,但任何自由都有其限度。因此,人们在互联网上分享和评论信息时,需要注意信息的来源和准确性,以及发布信息的目的。

陈俊英律师。

“《网络安全法》并不禁止人们在网络空间发表个人观点。但是,在网络空间参与评论或发表个人观点时,人们需要考虑自己在网络空间参与的内容是否违反了《网络安全法》第8条。”Tuan Anh律师说道。

信息技术专家阮明红女士表示,《网络安全法》与其他法律文件一道,不仅有助于维护国家安全、维护社会秩序和安全,更好地维护公民在网络空间的尊严和荣誉,还能帮助人们在参与社交网络时更加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此外,它也是一剂良药,可以有效防止虚假信息。

越南Anh Vu律师事务所的Nguyen Thien律师认为,只要人们的言论自由在越南法律允许的范围内,《网络安全法》不仅不会限制他们的言论自由,反而会更好地保障他们的言论自由。

“所有自由都有限度。不仅发布信息的人会受到行政处罚或刑事起诉,即使是未经核实就分享这些信息的人也会被视为违法。”

数千人因在社交网络上传播虚假信息以博取点赞、拉拢舆论或歪曲党的政策和国家法律而被当局行政和刑事处罚,数百名公民依靠执法机构援引《网络安全法》的规定,在网络环境中维护自身荣誉和尊严的案例表明,《网络安全法》是一部切实可行的法律,旨在更好地保障国家安全以及网络环境中主体的合法权益。然而,为了保障自身安全,每个社交网络用户都必须时刻警惕所发布的信息。更重要的是,为了社会的和平与发展,必须营造尊重法律的文化氛围。

义安省警方成立网络安全部门

12/04/2021

西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