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湖迎来鲤鱼捕捞季,养殖龙虾
(Baonghean.vn) - 如今,傍晚在会门,随处可见成双成对的船只拖着成吨的贻贝回到港口。船只靠岸后,码头工人迅速地把一袋袋贻贝搬上岸。
一位姓海的老渔民刚把船开到港口,他说他的船早上出海,白天捞完回来。这个季节水浅,沙地上的贻贝很厚,所以每次3-4个船员就能捞到800公斤到1吨左右的贻贝。这些贻贝被装进50公斤的麻袋里,运上岸后加冰,再由商贩收购,运往南方。

“渔船在河里捞鱼,把所有渔获都装进袋子里。我们知道,商贩们买来卖给龙虾养殖户,然后磨成虾饲料。他们把能捞到的都买下来。”一位姓海的老渔民说。
库阿海港的海鲜贸易商阮氏花女士说:“我们也等着买淡菜到市场上去卖。淡菜个头小,肉多,水质清甜,可以用来做汤或粥。可惜的是,我们想买,但他们不卖,因为他们把钱都寄到南方去了。我们只能在这里等,如果有淡菜,我们就买。”
和码头上的其他妇女一样,阿华女士等着船回来,心里想着“抓不到贻贝,就等蛤蜊”。因为在捞贻贝的过程中,每艘船的船员都能捞到几十公斤贻贝,有时甚至能捞到虾拿到港口去卖,每公斤贻贝的价格在8万越南盾左右,每艘船也能赚到几百万越南盾。每艘船白天航行,不算杂费,卖掉贻贝后,每艘船能赚500万到1000万越南盾。每袋50公斤的贻贝被商贩以60万到70万越南盾的价格收购,每公斤贻贝的售价在1万到1.2万越南盾之间。

沿海地区的渔民非常善于区分贻贝和蛤蜊。贻贝和蛤蜊一样,也是软体动物,但贻贝的壳更重,颜色更丰富,而且纹路明显。贻贝只有拇指尖那么大,而小蛤蜊体型更大,壳光滑有光泽。蛤蜊越大,颜色就越深,呈棕色或紫色。


蛤蜊是旱季来自大海的馈赠。蛤蜊肉质香甜,渔民经常捕捞它,取其内脏来熬汤或粥,就像在河里捕捞贻贝一样。现在,由于商贩大量收购,渔船们也开始加紧捕捞。由于产量不多,捕捞高峰期大约持续一周,但这属于过早捕捞,可能会导致沿海资源减少,尽管拖网渔船已经改进了渔网,以捕捞小型蛤蜊。
鲤鱼有时也被称为鲤鱼。如果你找到的是壳薄、体长的鲤鱼,它的经济价值会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