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在林江边的渔村过上平静的生活
(Baonghean.vn)——13户人家居住在河边,随着渔业日益不稳定,他们的生活面临着无数困难。他们梦想着在河岸边拥有一块土地安家落户,但这却遥不可及。与此同时,不远处却有一片废弃的安置区。
生活不易
船宽约10米。2这里是范玉协先生(38岁)一家八口人的家。这是流经兴原县春林乡的林河沿岸众多渔民家庭之一。尽管生活艰辛,一家人挤在狭小的空间里,但范玉协先生和妻子如今已育有六个孩子。
这艘小船已经很旧了,为了给全家人提供足够的居住空间,希普先生不得不上岸捡木板,把它们拼凑起来。“雨季的时候非常危险。那时,我和妻子不得不带着孩子上岸,向当地人寻求庇护。”希普先生说。


这个渔村有十三户人家,渔船就停泊在临春铁桥脚下的林江边。和这里许多家庭一样,叶先生也记不清自己家在江边生活了多少代。他只记得自己出生在船上,长大后娶了一位江边女子,继续以捕鱼为生。叶先生的小女儿才几个月大,大女儿今年读高二。虽然生活艰辛,但叶先生和妻子为能够供孩子们读书而感到自豪。因为在这个渔村,世世代代都没有人能像他女儿一样,送孩子上高中。
“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熬过这段日子。我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我努力送孩子们上学,希望能摆脱父母的命运——世世代代的贫困。现在我只希望能在岸边得到一块地,安顿下来。”Hiep补充道。Hiep的船旁边是43岁的Nguyen Van Viet一家的船。与许多渔民家庭不同,Viet一家“条件好一些”,因为他们在河岸边建了一栋房子,不捕鱼的时候可以住在那里。虽然被称为房子,但实际上只是三面简陋的墙,上面盖着破旧的波纹铁皮屋顶,正面光秃秃的。

越先生说,几年前一场风暴损坏了他家的船。由于无家可归,越先生只好请求乡政府在乡政府管理的土地上盖了这栋房子。越先生加固了旧船,把它拖到岸边,停放在房子旁边。这样,每当洪水上涨淹没房子时,全家人都可以爬到船上避难。“去年,洪水淹到了屋顶,多亏了这艘船,我们才不用跑到村子里去避难。”越先生说。据越先生说,现在捕鱼越来越难了,因为河里的鱼虾越来越少。很多时候,他和妻子辛辛苦苦撒了一整天的网,却一无所获,只好向邻居借钱。大多数渔民家庭都没有积蓄,只能勉强糊口。 “由于贫困,这里很少有孩子有机会接受正规教育。父母那一代人都是文盲,现在大多数孩子也只读完小学,学会读写之后就辍学了。像协先生家这样能送孩子读到11年级的家庭实属罕见,”越先生补充道。

梦想安定下来
在这个渔村里,除了越先生之外,还有另一户人家获准在河岸边盖房子避难,那就是65岁的阮文光先生家。光先生的房子其实是用他四处收集回来修补的旧铁皮搭建的,宽度只有十多米。2房子大约2米高,但要容纳多达7名家庭成员。汛期时,光先生的房子会被林河淹没。
光先生说,几年前他妻子腿受伤无法行走,住在船上非常不方便也很危险。因此,他们一家向政府申请搭建了这个临时棚屋。光先生和妻子只有一个女儿,女儿长大后嫁给了一个河边人,就住在他的船上。随着水资源日益匮乏,船上的生活不仅艰难,也充满了危险。很多孩子不幸遭遇意外。

“就在去年汛期,全家人正在吃饭,我最小的儿子,当时才4岁,掉进了河里。我潜了三次才把他拉上来,他当时已经脸色发紫了。幸好我救了他。”阮文越说道。这里的居民说,他们世世代代的梦想就是能得到一块地,在河岸边安家落户。近年来,随着渔业的衰落,这个梦想变得更加迫切。
“这里几乎与世隔绝,只有渔民家庭之间有往来。孩子们长大后,大多嫁给了渔民。这就是为什么他们世世代代都饱受苦难。最令人心痛的是,每当有婚礼和葬礼,却只有寥寥几户渔民在场的时候,”越先生悲伤地说。世世代代以来,这个渔村只会捕鱼。但近年来,生活变得艰难,许多家庭都想改行。不幸的是,没有人有足够的资金去做生意。
“村里的年轻人也想出国打工,但他们没有资金。因为他们没有任何值钱的资产或土地可以抵押,所以无法从银行贷款。他们也没有外界人脉,因为只有渔民之间才会往来。他们不知道该向谁借钱,”越补充道。
当渔民们梦想着拥有一块土地安家落户时,同样位于春林乡,几百米之外,有一个已经建成的安置区却“空置”着,人们拒绝入住,造成资源浪费。这就是位于9号村林河滑坡灾区的安置区。2011年,省人民委员会批准了一项投资项目,旨在扩大该项目的规模,为兴林乡(现为兴原县春林乡)自然灾害和滑坡灾区居民的安置区建设基础设施。该项目包含100个住宅地块(每个地块315平方米)。2)位于林河堤坝内,为堤坝外易受洪水和山体滑坡影响地区的 100 户家庭安排新的住所;其中大部分是 9 号村的居民,投资额超过 242 亿越南盾,资金来自中央预算以及用于灾区紧急疏散的区、乡预算。

该项目由义安省农村发展厅投资,工期24个月。项目启动后,乡人民委员会通知了堤坝外4个村庄的村民。随后,100户家庭登记前往安置区,希望能躲避洪水。尽管这是一个紧急项目,但村民们却年复一年地等待。直到2021年底,安置项目才竣工并移交给当地政府。然而,自那以后,安置区一直处于废弃状态,无人居住。在一些地区,人们甚至利用这块土地种植蔬菜。据登记领取土地的村民反映,由于等待时间过长,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已经花钱加固房屋以应对洪水。因此,至今为止,真正需要前往安置区的人并不多。投资方代表、义安省农村发展厅厅长黎文良先生表示,由于资金有限,该安置项目不得不延期。“我们已要求当地政府与民众召开会议,了解他们的意愿。如果民众不再需要该项目,主管部门将另行安排解决方案,例如拍卖安置用地。”黎文良先生说道。
春林乡人民委员会主席阮文潘先生表示,该渔村共有13户人家,约100人,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渴望获得土地,在岸边安家。“政府也确实希望将他们迁往岸上,以便每次发生洪水时都能更方便地应对。如果能将他们安置在废弃的滑坡区安置点,那就太好了。但乡政府无权决定此事,必须咨询省政府的政策。”潘先生说道。他还补充说,虽然这是一个紧急项目,但直到2020年,投资方才开始填土平整土地。由于安置点建设耗时过长,村民们等不及了,因此大多数登记搬迁的村民都重建了房屋,并抬高了地基以适应洪水。目前,只有大约10户人家需要这片安置点,而这片安置点却有近100块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