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姆河渔村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天鸿 DNUM_CAZAIZCACD 11:23

(Baonghean.vn)——随着渔业越来越不稳定,沿河生活的13户人家面临着诸多困难。他们的梦想是在岸边拥有一块土地安居下来,但却无能为力。与此同时,不远处有一个废弃的安置区。

生活很艰难

在约10米宽的船上2这里住着范玉协(38岁)一家八口。他们是林江边的渔民家庭之一,隶属于兴原县春林乡。虽然生活十分艰辛,不得不挤在狭小的空间里,但范玉协夫妇如今已育有六个孩子。

小船已经很旧了,为了让全家人有足够的居住空间,希普先生不得不上岸捡木板,把它们拼凑起来。“雨季的时候,非常危险。那时候,我和妻子不得不带着孩子们上岸,向当地人寻求庇护,”希普先生说。

bna_t1.jpg
这个渔村有13户人家,坐落在流经春林乡的林河上。图片来源:Tien Hung
bna_t2.jpg
希普先生很自豪自己是少数几个让孩子读到11年级的家庭之一。照片:Tien Hung

这个渔村有13户人家,他们的渔船就停泊在兰江边,就在安宣铁桥脚下。和这里的许多其他家庭一样,Hiep先生记不清他的家族在这条河上生活了多少代。他只记得自己在船上出生,长大后娶了一位江边女子,继续着捕鱼的生活。Hiep先生的小女儿才几个月大,大女儿今年读11年级。虽然生活艰难,但能够供孩子们上学,Hiep先生和他的妻子感到很自豪。因为在这个渔村,世世代代,没有人能像他的女儿一样,把自己的孩子送进更高的学校。

“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撑这么久。我只能过好每一天。我努力送孩子们上学,希望摆脱和父母一样的命运。世世代代贫困。现在我只希望在岸边分到一块地,安定下来。”Hiep补充道。Hiep的船旁边停着Nguyen Van Viet家(43岁)的船。与许多渔民家庭不同,Viet家“条件更好”,因为他们在河岸边建了一栋房子,不捕鱼的时候可以住在里面。这栋房子名为房子,其实只是三面粗糙的墙,上面盖着破旧的铁皮屋顶。房子正面空空如也。

bna_t3.jpg
旧船被加固,在岸边搭建了临时住所。图片:Tien Hung

维特先生说,几年前一场暴风雨把家里的船弄坏了。没地方住,维特先生只好请求公社政府在公社管理的土地上建造这栋房子。维特先生把旧船加固,拖到岸边,安放在房子旁边。这样,每当水涨起来,房子被淹的时候,全家人都可以爬上船去避难。“去年,水涨到了屋顶,多亏了这条船,我们不用跑进村子里去避难了。”维特先生说。维特先生说,现在捕鱼越来越难了,因为河里的鱼虾越来越少。有时,夫妻俩辛苦劳作一整天,却捕不到鱼,只好向邻居借钱。大多数渔民没有积蓄,只能过着勉强糊口的生活。 “由于贫困,这里很少有孩子有机会好好读书。父母那一代都是文盲,现在大多数孩子只读完小学,只学会了读写就辍学了。像希普先生这样的家庭,很少有孩子能读到11年级。” 维特先生补充道。

bna_t4.jpg
光先生的帐篷。摄影:Tien Hung

梦想安定下来

在渔村里,除了Viet先生,还有一户人家被允许在河岸边建房避难。那就是65岁的Nguyen Van Quang先生家。Quang先生的房子其实只是他四处收集回来的旧瓦楞铁皮,然后带回来修补的。房子只有10多米宽。2这座房屋高约2米,但最多可容纳7名家庭成员。洪水季节,Quang先生的房子会被淹没在拉姆河(Lam River)下。

Quang先生说,几年前,他的妻子腿受伤,无法行走,住在船上非常不方便,也很危险。因此,他们一家向政府申请建造这间临时小屋。Quang先生和妻子只有一个女儿,女儿长大后嫁给了一个江里人,然后搬到了他的船上生活。在水产资源日益匮乏的时代,生活不仅艰难,船上的生活也充满危险。许多孩子不幸遭遇意外。

bna_t5.jpg
渔村坐落在安宣铁路桥脚下。图片:Tien Hung

“就在去年汛期,我们一家人正在吃晚饭,我最小的儿子,当时只有4岁,掉进了河里。我潜了三次水才把他救出来,他当时已经浑身发紫了。幸运的是,我把他救了出来。”阮文越说道。这里的居民说,他们世世代代的梦想就是能分到一块地,在岸边安家落户。近年来,随着渔业的困境,这个梦想变得更加迫切。

“这里几乎与世隔绝,只有渔民家家户户互相交流。他们的孩子长大后,大多嫁给渔民。因此,他们世世代代都饱受苦难。最痛苦的是婚礼和葬礼,那时渔民家户户寥寥无几。” 越语带伤感地说道。这个渔村世世代代只知道打鱼。但近年来,生活艰难,许多家庭都想转行。可惜的是,没有人有资本做生意。

“村里的年轻人也想出国打工,但他们没有资金。因为他们没有任何有价值的资产或土地可以抵押,所以无法从银行贷款。他们也没有任何外部关系,因为只有渔民们聚在一起。他们不知道该向谁借钱,”Viet补充道。

就在渔民们梦想着拥有一块土地安居之时,同样在几百米外的春林乡,有一处安置区已经建成,但却“空置”,人们不愿居住,造成浪费。这就是9村林河滑坡区居民的安置区。2011年,省人民委员会批准了一项投资项目,扩大兴林乡(现为兴原县春林乡)自然灾害和滑坡区居民安置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规模。该项目共有100个住宅小区(每个小区面积为315平方米)。2)位于拉姆河堤坝内,为堤坝外被淹没和滑坡地区的100户居民安排新的住房;其中大部分是第9村庄的居民,投资成本超过242亿越南盾,来自中央预算和县、公社预算,用于灾区紧急疏散。

bna_t6.jpg
安置区移交给当地后,已被废弃两年多。图片:Tien Hung

该项目由义安省农村发展部投资,实施工期为24个月。项目启动后,乡人民委员会通知了堤防外4个村的居民。随后,100户居民登记前往安置区,希望躲避洪水。尽管项目紧急,但人们还是等了一年又一年,直到2021年底,安置区才竣工并移交给地方政府。然而,自那以后,安置区一直处于荒废状态,无人居住。在一些地区,人们甚至利用这片土地种植蔬菜。据已登记获得土地的居民反映,由于等待时间过长,大多数人都自掏腰包加高房屋以应对洪水。因此,没有多少人需要前往安置区。投资者代表、义安省农村发展部部长黎文良先生表示,由于资金投入有限,该安置项目不得不延期。“我们已经要求当地与民众举行会议,了解他们的意愿。如果民众不再需要安置,主管部门会提供解决方案。例如,可能会拍卖安置区。”黎先生说道。

春林乡人民委员会主席阮文潘先生表示,这个渔村有13户约100人,生活条件非常艰苦,渴望获得土地,让他们能够搬到岸上居住。“政府也非常希望把他们搬到岸上,以便在雨水和洪水来临时更方便。如果能把他们安置在废弃滑坡区的安置区,那就太好了。但公社无法决定这个问题,必须征求省里的政策。” 阮文潘先生说道。他还补充说,尽管这是一个紧急项目,但投资者直到2020年才开始填土平整地面。由于这个安置区建设时间过长,人们等不及了,所以大多数登记搬迁的居民都重建了房屋,并抬高了地面,以适应洪水。目前,只有大约10户家庭需要这个安置区,最多有100块土地。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拉姆河渔村对平静生活的渴望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