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新思维和在困难土地上采取的不同行动,成为“杰出越南农民”
(Baonghean.vn)——回到清香(Thanh Chuong)——这片被称为“米祭”(Eo Treo)的土地,光是听名字就让人觉得艰难困苦。然而,凭借“创新思维”和“与众不同的做法”,范越德每年通过养猪业收入达数十亿越南盾,并于2023年成为越南优秀农民的典范。

范越德(1983年出生于清章县同文乡)出生于农民家庭,经历过“手脚沾满泥巴”的艰辛,努力学习。大学毕业后,他来到同奈省从事饲料和兽医生意。
同奈——被誉为越南养猪业“之都”——帮助Duc顺利开展业务并获得丰厚收入;与此同时,它也开阔了Duc的视野,让他对现代化、封闭式、生物安全的畜牧业有了新的认识。在那里工作也帮助Duc结识了亿万富翁、拥有数十亿美元农场的农民、西装革履、开着豪华轿车的农民,这一切都源于现代自动化畜牧技术……这些都激发了Duc通过畜牧业致富的想法。

Duc说:“同奈省地少人多,建大型养殖场不容易。初期投资成本很高。而我的家乡清章地广人稀,很多地方都远离居民区,所以确保疫病安全、营造良好的养殖环境非常有利。我决定回家乡,梦想着靠养猪致富!”
Duc来到距离家乡同文乡和县城数十公里的清香县租地建农场。手头只有一点资金,Duc又借了70亿越南盾,全部用来建造牲畜棚、接通水电。“那时候,不管别人怎么说,我都相信自己,相信自己的决心……”Duc说道。

凭借所获得的知识和经验,Duc 投资建造了封闭式谷仓,冬季配有供暖系统,夏季安装了通风风扇和散热器,以确保温度适合当地恶劣的天气条件。
为了节省劳动力,他投资了自动喂料和饮水系统;安装了摄像头,方便监控猪的健康状况……同时,他将猪舍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母猪区、后备母猪区和肉猪区。他拥有500头母猪,每年可为养猪场提供约5000头种猪。
“前期投入确实不菲,但我在养殖过程中会更加积极主动。比如,积极主动地养殖可以帮我节省前期成本,尤其是猪的健康总能得到保障,生长良好,疾病也比较少。”Duc说道。

Duc 规模化养殖牲畜,除了与饲料公司合作以批发价采购饲料外,还积极联系和寻找750吨生猪的销售渠道。同时,他还加大了肉松、火腿等猪肉制品的加工力度,每年向市场供应约50吨生猪。因此,尽管猪肉价格有时会随市场波动而波动,而且新冠疫情也带来了一些困难时期,但农场的生猪产量并未受到太大影响,消费量保持稳定。
范越德的农场也是清章县循环经济的先锋典范——一个过程的产出是另一个过程的投入。具体来说,为了充分利用畜牧业的副产品,他调整了农场结构,饲养了3000只鸡,拥有1.5公顷的鱼塘和50公顷的金合欢树。
他说:“目前,我家养猪场采用生物养殖,确保了食品安全标准。封闭式养殖意味着不会发生疫病,确保了环境卫生标准,降低了养殖成本,增加了利润。另外,我还聘请了一位专业的养殖工程师来养猪场工作,月薪2200万越南盾。”
以我的经验来看,畜牧养殖成败的决定性因素是疫病安全。做好疫病预防,从无病品种、清洁畜禽到远程防疫,都需要重点关注。其次是积极主动的产出;其次是充分利用畜牧养殖中的副产品,以短期支撑长期,形成可持续的轮作。

经过多年的发展,范越德的农场目前每年扣除各项费用后的利润约为30-50亿越南盾;创造了12名固定工人(月薪600-800万越南盾)和数十名季节性工人的就业机会。除了经济发展之外,范越德本人及其家人始终积极为当地新农村建设贡献人力和物力。他荣获乂安省人民委员会主席颁发的2016-2020年“先进农民典型”奖状;被越南农民联合会中央委员会评选为2023年越南百名杰出农民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