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静苏维埃运动

黎文焕同志(1876-1929):骑士精神的光辉典范

丁志 DNUM_BAZBBZCACE 22:10

黎文焕于平年(1876年)出生于河静省罗山县(现德寿县)忠黎村。父亲黎文通,大学士,曾任义安省祥阳县县长;母亲潘氏岱,原医生潘廷凤的姐姐。

胡安两岁时成为孤儿,由母亲在娘家越安河乡(现同安乡)同泰村抚养长大。

1885年,潘廷凤响应芹王诏令,在家乡举起了起义的旗帜。同太村遭到法国人的进攻,戴夫人不得不带着儿子逃往香山县、清章县、南丹县(义安省)……黎文焕的学业被迫中断,但凭借着他的聪明才智,18岁时便远赴他乡学堂学习,依然保持着良好的学习态度。在此期间,黎文焕结识了南丹县的潘佩珠和义禄县的邓太旦等前辈。他们二人从师生结为同教运动的战友,他们的爱国思想对黎文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Chân dung đồng chí Lê Văn Huân (1876-1929).
黎文欢同志(1876-1929)的肖像。

1906年平五,潘佩珠出国日本时,黎文焕在义学参加香科考试,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从此被称为嘉焕先生。

1907年,杨嘉焕前往顺化参加会考,但落榜了。当时的人认为,他并非有意为之,因为他和潘佩珠一样,参加会考是为了获得名望,以便从事更轻松的工作,而非为了立足。

“最低级的谋生之道是靠文学”但 !

去年同考乡试的一位朋友,对黎文焕多少有些了解,便赠给他一副对联:

“世人相让,先我生,先我遇,先我悟;
“田香四溢,人人皆知,知其才,知其学,不知其志”。
(他比我先出生,比我先进入社会,比我先成道;
在学校里,他结交了朋友,知道了他的才华,知道了他的学习能力,但不知道他的志向。

举科之后,黎文焕在顺化待了一段时间,结识了中部一些著名的爱国人士,例如陈贵帽和黄叔康。一年后,陈贵帽在1908年广南维新运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最终被法国殖民者处决。黄叔康和黎文焕后来多次见面。

黎文焕的爱国思想,一部分源于他的朋友,一部分源于他的老师——宜禄县同州村同溪阮淑秋先生。阮淑秋先生是义静省一位以才华和人格闻名的僧人。黎文焕逝世时(1917年),他的得意门生、在国外工作的潘佩珠为其撰写了墓志铭:“书之师易寻,人之师难寻”(Kinh su di dac, nhan su nan tam)。

从顺化归来后,黎文焕积极参与维新会。他开始在家乡推广潘佩珠的歌曲《阿爹阿》和《海难归来》……,鼓舞士气,鼓舞民众爱国热情。后来,他与“民舍”派(民间活跃派)的邓元参和吴德基在荣市开设了“朝阳商铺”,既销售和推广国货,也筹集资金,并作为维新会的联络点。黎文焕还在德寿市的特罗市场开设了蒙行商铺,专营丝绸贸易,目的也相同。

1908年,“征税”运动在南义县爆发,并迅速蔓延至义静省。在河静省,这场运动发展迅速,声势浩大,令法国当局闻风丧胆,予以严厉镇压。两位杰出的儒生——阮恒志(芹禄县)和郑克立(宜春县)——均被捕遇害。借此机会,法国人下令逮捕了一系列爱国人士和维新会的核心成员,包括吴德基、邓文伯、邓阮参和黎文焕,并将他们流放到昆岛。

岛上爱国文人视这片“人间地狱”为“自然学校”,黎文焕则将其视为“英雄林”。他在《致母亲》一诗中写道:

“…东南有一个岛,
“离英雄很近……”
黄实康译:
“…东南有一座岛,
英雄森林……”

在这里,他与一些热心同志商议准备组织一个革命政党,名叫“福越党”。

……流亡九年后,1917年8月,黎文焕获释,并被软禁在家乡。他从事药剂师工作,教授教书,秘密地通过诗歌传播爱国主义思想,并秘密地与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建立联系。

此时,在忠黎,一些参与或支持维新运动的儒生显露出沮丧之色。一天,“两位来自昆仑的叔叔和四位退休的叔叔”聚在一起喝酒,作了一首诗表达他们的沮丧之情,诗末有句:

“…孩子们,国家对你们来说不算什么,
我们只是以酒来写诗。

黎文欢立即回复:

“……四海兄弟,你们是谁?
“我们肩并肩负着同一个担子,我们共用一个酒葫芦。”

1924年至1925年前后,他到荣市联系了包括国立学校教师在内的一批爱国青年知识分子,随后又到河内与当时就读于师范学院的孙光披会面,商讨建立新的革命组织。

1925年7月14日,法国国庆节之际,黎文焕、孙光碧、陈廷清、吴德艳等人齐聚魁山(滨水),决定成立“福越协会”,其名称沿用了在昆岛商议的旧名。黎文焕是协会的核心人物。同年年底,协会派出年轻会员黎维艳出国联络越南爱国人士,拓展协会的活动范围。

在越南,尤其是在义静省,福越协会发展迅速,活动活跃。其成员积极在民众中传播“团结”和“爱国”思想。协会建立了隐蔽的群众组织,扩大了运动规模,并组织了贸易、手工艺和耕作营……以增加资金来源并充当联络点。协会散发传单,抗议法国判处潘佩珠有罪,得到了多方支持……法国殖民者趁机对该协会领导人展开了无情的搜捕。在黎文焕的建议下,为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福越协会更名为兴南协会,并派陈富前往中国与革命青年协会总部会面,商讨协调活动事宜……

当时,法国政府奉行煽动政策,成立了越南中央众议院。一些声望颇高的爱国人士利用这一政策,纷纷参选,希望公开合法地进行斗争。黄叔康当选众议院主席,黎文焕也当选为代表。但很快,由于黄叔康在1929年9月的一次会议上与驻越南部长弗赖斯意见不合,他宣布辞去众议院主席职务,黎文焕等人也退出了众议院。

为了促进爱国力量的统一,兴南协会先后更名为越南革命党、越南革命同志协会,并商讨与阮爱国领导的越南革命青年协会合并事宜。但由于两会部分领导人意见不合,合并未能如愿。

1928年7月14日,越南革命同志在顺化召开会议,决定改组为新越革命党,党部由荣市迁至顺化。

从福越协会成立至今,黎文焕始终是一位坚定的活动家。特别是,尽管年事已高,他仍然始终支持新事物和年轻一代,这对于当代儒家学者来说实属不易。

同乡丁桂说:“当年轻人问起对改名为新越的意见时,黎文焕说:‘我们是老一辈,只是热情高涨,但对革命运动的政策和方法了解不多。你们是新学者,了解世界形势,要好好思考、好好研究,什么思想好,什么政策能保证成功,那就一起努力,我都同意。我能帮你们的只有两件事:一是钱,我会带动大家捐款;二是如果你们对谁有意见,我会替你们说。我为人真诚,有信誉,大家听我的话,仅此而已。’黎文焕热情坦诚的话语深受年轻人欢迎。”(据阮廷军回忆录)

与革命青年协会一起,新越党在各地广泛组织起来。尤其是在义安省和河静省,低地县都成立了“主要组织”(县党委)。后来,大多数新越党员成为第一批建立共产党支部的核心人物。

黎文焕在此期间担任义静省联谊会会长。他虽然年事已高,但始终密切关注运动发展,积极参加活动,并负责协会的宣传和财务工作。

他把《资本主义》和《义利三位英雄》等书籍从中文翻译成越南语,用浅显易懂的语言讲解,并从中选取贴近现实的适当段落,编入团员培训内容。

1929年9月,一名越南国民党党员暗杀了专门招募种植园工人的法国人巴丹(Ba Danh),法国政府随即对越南革命组织展开镇压。新越党的大部分根据地也暴露无遗,核心干部也被捕。黎文焕深知形势难逃敌手,便安排将协会的所有工作和资金移交给黎腾(Le Tiem),黎腾是德寿县裴舍人,也是新越义静省际委员会委员。

果然,1929年9月13日,德寿县长派士兵到他家,把他请到府里关押,第二天早上又把他带到荣市。秘密警车和河静卫兵早已等候,给他戴上手铐,把他带到一个关押重犯的密室。他被押出家门后,告诉所有人,这次他可能回不了家乡了,也不会再回昆仑了。他肯定有预谋。殖民地时期的监狱制度对政治犯非常严厉。他绝食抗议。河静副特使前往监狱搜查,谴责严酷的监狱政策,认为这与一个自诩自由文明、像法国一样的国家的精神不符。副特使回答说:“一旦进了监狱,每个人都一样。”他持续绝食,直至七天后(1929年9月20日)逝世,享年53岁。法国人将他的遗体送往医院解剖检验,然后送回村里,迫使其亲属前来认领,将其安葬在忠黎乡。目前,他的墓地已被挖掘,并迁至德寿县公墓。

黎文焕是一位光辉的骑士精神典范。他的去世震惊了全国舆论。

远近友人纷纷送来唁信和对联,悼念他。在顺化被软禁的潘佩珠留下了这样一副悼词:

“你不一样了,我能怎么办?风雨有声,天空醉了;
当你成为人时,你也将永生。宇宙无边无际,月亮永远圆圆的。

翻译:

“你容易,我难,风雨霏霏,天空依旧晴朗;
他是成熟的男人,她不腐,天地浩瀚,月色常圆。

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