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静苏联高潮

潘廷来同志——义丹县第一党组书记

邓玄庄 November 16, 2024 07:30

20世纪初,义丹族人民,特别是年轻一代,深刻吸收了当时的爱国主义运动思想,积极投身其中,捐献财物,成为爱国主义运动的重要力量和后方基地。义丹族杰出青年潘廷来同志就是其中的典范。

潘廷来同志1905年出生于义安省义丹县古林乡(现义庆乡)寿禄村。他生前曾用名宝、香宝等。(1)赖同志出身富裕家庭,20岁之前一直学习汉语和越南语。他的父亲是村长,但怀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投身于抗法斗争,因此他家经常聚集许多爱国学者。所以,赖同志从小就接触到潘佩珠和潘周桢等人的进步爱国思想和诗歌。1925年至1926年间,赖同志在寿禄和居林等地与许多志同道合的爱国青年聚集在一起,参加各种活动,并交换书籍和报纸。

1929年初,武元贤同志从泰国训练归来后……(2)奠州越南革命青年团成员前往义丹与当地爱国青年团体联系,并在寿禄成立了越南革命青年团,成员包括潘廷来、阮廷德、潘廷泰和范玉莲四位同志。成立后,潘廷来同志带领青年团成员积极开展宣传工作,向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年人普及爱国主义和革命思想。此外,青年团成员还贯彻义安省青年团的方针,动员起来,效仿泰国耕作营,参与建设耕作营。虽然位于 Xom Lau(Tho Loc)的耕作营存在的时间并不长,但它是宜禄、奠州、雄原等地的青年成员共同生活和工作的地方,他们在这里积累经济潜力,开设锻造厂,铸造武器,并为革命建立长期基地。

Chân dung đồng chí Phan Đình Lại
潘廷来同志画像。

越南共产党成立后,1930年3月,越南中部临时中央支部在义安省设立了越南共产党两个临时执行委员会,即荣省委和义安省委。在党中央和义安省委的领导下,各县人民奋起反抗,开启了1930-1931年革命的高潮。在革命的激荡氛围中,潘廷来同志和范玉莲同志受寿禄青年团委派,前往低地地区与党组织联络。1930年9月底,两位同志历经千辛万苦,终于与阮友平同志会合。(3)义安省委一名官员被指派负责奠州运动。潘廷来同志和范玉莲同志在商议政策后,从党那里领取了指示、传单和文件。两位同志随后在义丹散发传单和宣传品,以发展奠州运动。

1930年10月初,义安省和河静省部分地区已建立苏维埃政权。为阻止革命浪潮在全国和义静省进一步蔓延,法国殖民者发动白色恐怖,镇压人民革命运动,企图摧毁义静省的苏维埃运动。在此情况下,为躲避敌人的恐怖追捕,维护和发展党的基层力量,党中央和中央地区委指示义安省委将党的活动范围扩大到义安省西部。义安省委派遣武元贤同志和武托同志前往义丹县建立基层。武元贤同志和武托同志返回寿禄县,与寿禄县和居林县的优秀青年代表举行了会议。会议决定成立寿禄-古林联合党支部,迅速领导当地革命运动。潘廷来同志当选为书记,负责全党工作。可以说,寿禄-古林合并党支部是义安省山区最早成立的党支部之一,潘廷来同志也正式成为一名共产主义战士,义丹县第一任党支部书记。

成立之后,潘廷来同志领导的寿禄-古林合并党支部积极开展宣传、启蒙和群众动员工作。该党支部指派党员负责在永来、安和、智治等其他公社开展和建设运动。因此,义丹的党员人数在短时间内与日俱增。1931年1月,为加强党在新时期的领导作用,潘廷来同志和武德同志召集会议,将合并的党支部拆分为两个独立的党支部:古林党支部和寿禄党支部。凭借党员的信任,潘廷来同志当选为寿禄党支部书记。两个新党支部的成立肯定了潘廷来同志在地方革命运动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和不懈努力。这一事件标志着全县斗争史上的一个新发展阶段,并促进了安和、智志、森、世等多个党支部的成立,以及1931年2月义丹县临时县委的成立。

4. Di tích Hang Rú Ấm – Cây Đa Làng Trù là địa chỉ đỏ nhằm giáo dục truyền thống lịch sử cho thế hệ trẻ. Trong ảnh: các em học sinh tham qua ndi tích Hang Rú Ấm- Thái Trường
鲁安洞——义丹第一个党支部在此成立(1930年10月)。照片:泰长

义丹县临时县委成立后,义丹革命运动与平原地区的斗争接轨,发生了新的变化。为贯彻县委总方针,潘廷来同志与寿禄村党支部召开会议,成立了红农会,进一步加强了村民的团结。党支部和红农会开展了散发传单、组织集会、发表演讲等活动,动员群众参与反对高赋税和恐怖主义的斗争。正因如此,红农会的作用日益增强,寿禄村近八成村民热情加入红农会,积极投身斗争。面对群众的力量,寿禄村地方当局虽然没有完全瓦解,却也匍匐在地,不敢触碰人民。虽然存在时间很短,但党支部通过红农协会公开运作,带领人民建设新的、有意义的生活,例如:组织学习国语的班级,开展反对迷信的运动,减少节日和祭祀活动,向地主借米救济穷人……

自1931年6月起,在义雄·维茨肯特工兼义丹县县长阮春干的直接指挥下,县驻军前往寿禄、居林、安和、智治等战斗活跃的村庄。敌人日夜搜捕,追捕干部、党员和革命群众。自8月起,随着敌人的扫荡,革命据点被摧毁,大部分临时县委委员、支部委委员和党员,尽管英勇斗争,最终还是落入了敌人的圈套。寿禄乃至整个义丹的革命运动开始衰落。在这种不利形势下,潘廷来同志和一些同志转入了秘密活动。

1934年初,在泰国“印度支那援助部”的协助下,武元贤同志再次前往义丹,与潘廷来同志取得联系。两位同志聚集了当时正在秘密活动、等待时机的党员,巩固了各支部。潘廷来同志担任寿禄支部书记。寿禄支部和居林支部巩固之后,该地区其他支部在1930-1931年革命高峰期后或刚刚出狱的干部和党员也陆续联系并建立了新的支部,例如安和支部、池志支部等等。

1934年中期,在众多恢复和巩固的党支部基础上,武元贤同志受省委派组织召开会议,以统一义丹省的党组织。会议在寿禄举行,义丹省各党支部代表一致同意成立新的党的执行委员会,以便在新的历史背景下迅速领导义丹省的革命运动。该区党的执行委员会由5名同志组成,潘廷来同志担任书记。

重组之后,潘廷来同志立即接到省委指示,指派区委委员负责基层工作,重点领导农村和种植园的斗争运动。正因如此,义丹县的党组织体制和群众斗争运动得以恢复,并开始出现新的发展。

1934年9月,义安省委指示在各地组织庆祝义静苏维埃日的活动,以激发群众的战斗精神。潘廷来同志接到省委的指示和传单后,指示区委印刷队全力运转。文件和传单被分发到各党支部,在孝市场、白市、种植园、村道、军营等人员密集场所发放。

在1936年至1939年的民主革命运动中,潘廷来同志继续领导党委,领导人民争取自由、民主、粮食、和平的斗争,并保持人民的力量。1936年10月,义丹县党委和县党委行动委员会组织在全县广泛散发传单。响应号召,各村乡人民不断组织集会,讨论诉求,收集签名,提交诉求,为印度支那代表大会做准备。在潘廷来同志和县党委的领导下,一场争取人民民主权利的合法、公开和半公开的斗争运动,从农民、工人到小商贩、小业主和宗教领袖,都积极而团结地展开。正因如此,义丹县的印度支那代表大会运动成为当时义安省党领导的民主运动的重要中心之一。

由于担心义丹革命的发展,义安省使节命令法国驻富贵站站长和代理人以及义丹县长派遣士兵在当地进行搜捕。1937年底,敌人突然搜捕了9名县委委员和公社重要干部。潘廷来同志被敌人逮捕,关押在荣监狱。尽管遭受各种酷刑折磨,他仍然保持着不屈的精神。1938年5月,由于无法从他口中得到任何信息,义安省南部法院于1938年5月3日作出第07号判决,判处他2个月监禁和2个月软禁。(4)

1938年8月,潘廷来同志获释。出狱后,他继续拓展人脉,重建革命基地。为了克服敌人封锁信息的情况,潘廷来同志在寿禄与朱惠同志、阮廷德同志和陈玉干同志秘密开会。同志们一致决定创办《联协报》,作为郡委的喉舌,广泛宣传党的新政策。然而,他的活动未能逃过义丹密布的秘密情报网。1939年底,他再次被捕。潘廷来同志被视为“危险人物”。(5)1940 年 6 月 16 日,法国殖民者及其傀儡政府判处他 3 年监禁,并将他流放到昆嵩省的达莱县。

Cây đa làng Trù - nơi cắm cờ đỏ sao vàng trong cuộc khởi nghĩa giành chính quyền năm 1945.
Tru 村榕树——1945 年夺取政权的起义期间,红黄星旗曾插在这里。

1945年6月,潘廷来同志出狱后,继续参加越盟义丹运动委员会的工作,领导全县的斗争运动。1945年8月18日上午11时,潘廷来同志和陈弼同志亲自指挥来自寿禄、居林、永来等乡的500多名民众游行至区政府,高呼口号、发表演讲、游行示威,展现了他们的力量。这次示威使地方官僚体系陷入混乱和幻灭,最终促成了1945年8月22日义丹人民起义夺取政权的胜利。

1946年3月,潘廷来同志因其对家乡革命运动的巨大贡献,在义丹县委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县委书记。后来,由于年事已高,他退休回乡休养。

潘廷来同志的一生都在为革命事业不懈地研究、牺牲和奋斗,为义丹县人民争取自由、和平、繁荣的生活。潘廷来同志——义丹县第一任党组书记——的革命精神,是后世青年战士学习的榜样。

英雄遭遇困境
由于义丹的残暴行径
要有为社会做出牺牲的决心
团结西南地区
去学校是为了更积极地参与战斗
决心消除暴行”(6)


笔记:
(1)(4)(5)法国秘密警察监狱记录,保存在十五世纪国家技术博物馆档案馆
(2)武元贤同志(又名武天基、武克道、查克)1890年出生于义安省奠州县后銮村。
(三)阮友平(又名平定)同志,义安省英山市智乐人。
(6)义丹县地方自治委员会,国家政治出版社,2012年,第68页

邓玄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