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安肿瘤医院:15 年历程——第一部分:从逆境中成长
义安省肿瘤医院的建立是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满足了该省对癌症治疗的迫切需求。尽管面临无数困难,医院的先建者们从未退缩。他们勇敢奋斗,全身心投入到癌症患者的救治中,为21世纪初义安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迪普·方• 2025年1月14日
义安肿瘤医院的成立是向前迈出的重要一步,满足了医疗检查和治疗的迫切需求。和 该省的癌症治疗家尽管面临无数困难,最先建造这家医院的人们并没有退缩。投入的他毕生致力于治疗癌症患者;为21世纪初义安省医疗保健行业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回顾21世纪初,阮光忠副教授指出,癌症在越南民众,尤其是义安省民众心中,仍然是一种颇为“神秘”的疾病。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大多数人对癌症知之甚少,只知道一些简单的信息,例如“癌症是不治之症”或“癌症往往发现时已为时过晚”。因此,一提到癌症,许多人往往会感到担忧、恐惧,甚至将其视为“死刑判决”,因为他们不知道该如何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
根据卫生部的统计数据,2000年越南共有68,810例癌症病例,2010年增至126,307例。2009年,义安省各类癌症病例共计5,592例。义安省是一个贫困省份,人口众多,拥有全国最大的自然面积。从荣市到省内最远的县,如奇山县,距离近300公里;到桂峰县,距离超过250公里……当人们前往医疗机构进行检查并被诊断出癌症时,他们必须转诊至K医院或白梅医院的核医学肿瘤中心接受治疗。
当时,由于发现较晚,癌症患者大多寿命很短(6个月至1年),疾病已经转移,治疗极其困难;此外,长途跋涉和昂贵的治疗费用导致许多贫困患者放弃治疗,不幸离开了人世。

面对这种情况,2010 年 8 月 27 日,经政府同意,义安省人民委员会主席发布第 3826/QD-UBND 号决定,成立义安肿瘤医院,配备 5 名工作人员,其中副教授阮光忠博士被任命为医院院长,陶辉环博士(现任义安肺科医院院长)担任副院长,另有 3 名行政人员。
“在医院翻新和修缮期间,每天都有病人家属前来询问医院的开放时间,以便接亲人回家就医。这些看似遥不可及的期盼,反而让我们更加坚定了决心。虽然当时只有五个人,但我们决心抓住每一个机会,日夜兼程地监督承包商,从花园到病房,事无巨细地进行修缮,力求尽快完工。与此同时,医院还向全省各地发出招聘启事,呼吁医务人员前来支援。经过近一年的时间,医院又招募了38名医生和技术人员。”——阮光忠副教授回忆道。

2011年8月8日,该医院正式投入运营,设有50张床位、50名员工,分为5个部门和1个团队;其硬件设施仅为两排屋顶为波纹铁皮的四层楼房。

当天申请回国的医生中,有一位是义安肿瘤医院副院长范永雄医生。他此前担任颇有名望且前途光明的义安综合医院影像诊断科副主任,但他主动申请到义安肿瘤医院工作——当时肿瘤科是一个刚刚成立、面临诸多挑战且前途未卜的新兴专科。
洪医生坦言:“治疗癌症,首先要做的就是诊断;癌症的早期发现对治疗效果至关重要,诊断越早,治疗效果越好。同时,这种致命的疾病如果长期治疗,甚至会让富人陷入贫困,身体上的痛苦和精神上的创伤也会一直困扰着患者。因此,我希望能够运用我的知识和经验,与同事们一起准确、及时地诊断癌症,为患者带来最佳的治疗机会,为义安省肿瘤学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洪医生说,刚到医院工作时,一切都得从零开始。他不得不把自己的打印机和超声波仪带到医院来上班。尽管设备匮乏,病人却很多,床位不足,许多人只能躺在走廊里;有时甚至只能躺在院子里。
“走廊里没地方的时候,病人就得把病床搬到凤凰木下(现在是病历存放处)。每次阳光照射下来,病床都得转个方向,才能躲到阴凉处。或者突然下雨的时候,医护人员、病人和家属就得赶紧把病床抬出去避雨。那些时刻既滑稽又艰难,但也充满了爱。在那一刻,人与人之间的爱、战友之情以及对职业的热爱都得到了清晰的诠释,我们称之为‘医院花园’。”洪医生继续说道。

据洪医生介绍,在决定调任义安肿瘤医院之前,阮光忠副教授担任义安综合医院普通外科副主任,陶辉环医生担任该科副主任。这两位是当时义安省最著名的外科医生,也是义安肿瘤医院的奠基人之一。
当时在医院做义工的医生和技术人员始终牢记,奉献就是无私付出。它不仅意味着牺牲时间和精力,更关乎奉献精神、对职业的热爱以及为社会不断奋斗的精神。

阮光忠副教授、义安肿瘤医院院长表示,医院成立初期条件十分艰苦,是由两栋建于1985年的义安友谊综合医院旧楼改建而成,当时这两栋楼已经破败不堪。由于缺少手术室,医院不得不将病房隔成手术室,并进行加固改造。甚至连医疗设备都是从其他医疗机构借用的。

手术台、手术刀和手术灯是从东欧医院借来的;手术布、器械和消毒锅是从预防医学中心借来的。由于消毒锅容量太小,需要消毒四次才能满足大型手术的需求,因此技术人员团队不得不很早就起床准备器械。检测设备也是由一些品牌赞助的,用于服务患者。整个医院只有一个手术室,每天大约要进行5到7台手术,而且经常要通宵进行。
一天夏天,气温高达39、40摄氏度,我和Hoan医生正在手术室里,突然停电了。为了继续手术,我不得不跑到离医院不远的Hoan医生家,借了一台3千瓦的备用发电机。这台发电机只够麻醉机、手术灯和一个小风扇用电。”——副教授阮光忠博士回忆道。

尽管条件简陋,手术团队却毫不气馁。他们比以往更加小心谨慎地进行每一台手术,仿佛医生的每一个动作都承载着一条宝贵的生命。在封闭手术室令人窒息、紧张的气氛中,他们脸上不时渗出汗珠,但凭借着坚定的意志,他们最终克服了重重困难。手术成功了,对于这些兢兢业业、技艺精湛的“白衣战士”来说,这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成果。
忠医生说:“火试金石,苦难试金石”,正是在最艰难困苦的时刻,人们才能展现出真正的力量。或许,在生死攸关之际,人们才能真正领悟健康的重要性。而对于医生来说,正是在这样的时刻,他们才能最清晰地感受到这份职业的崇高使命。这不仅是一份工作,更是对每一位患者的责任。
这些努力的回报是患者的绝对信任。当时医院只有50张床位,却仍然要接收和治疗数百名住院病人。那时癌症治疗的需求极其迫切,即便是在树下或车库里临时搭建的治疗室里,每逢下雨或洪水,病人就只能挤在床上。在他们焦虑的眼神中,依然充满了对医护团队的信任和希望。
面对基础设施和医疗设备方面的诸多挑战,在院长阮光忠的带领下,医院全体员工不断努力建设和发展。到2012年底,一座总建筑面积2274平方米的三层技术大楼已开始动工建设。

与此同时,医院组织招标,采购了必要的医疗设备和仪器,以满足治疗需求,并在技术和专业领域安装了现代化的专用设备。医用气体系统、无菌手术室、骨髓移植系统、病理实验室等重要设施均已配备齐全,为治疗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3年4月,技术楼竣工并投入使用,标志着义安肿瘤医院发展迈出了重要一步。此后,医院设立了检验科、病理科、检测科、感染控制科、影像诊断功能科、麻醉外科、骨髓移植科和外科等科室,满足了义安省及周边省份日益增长的癌症治疗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