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童阅读文化大使携《莲花村的故事》
2024年乂安省读书文化大使大赛一等奖获得者邓嘉涵是三位中最小的一位,她凭借为朱仲玄作家撰写的《莲花村的故事》一书作序而荣获该奖项。
邓嘉涵(2015年出生)是荣市雄勇二小学的一名4A级学生。嘉涵从小就被母亲带入漫画世界,渐渐地,她对阅读的热爱也与日俱增。她养成了每天读书的习惯,虽然学业繁忙,但她仍然坚持每天至少花30分钟阅读。
.jpg)
一开始,我给自己定了每月至少读一本书的目标。书现在看的书数量也慢慢多了起来,厚书的话两周就看完了,普通书的话一周就看完了。嘉涵就这样养成了读书的习惯。
.jpg)
参加阅读文化大使比赛的邓嘉汉介绍了朱忠玄研究员的《森村故事》一书,这是书架上的一本好书,胡伯伯。这本书收集了这位受人爱戴的领导人一生的点滴故事,从他童年与父母在家乡义安生活的岁月,到古都顺化和在顺化国立学校学习的岁月,直到 1911 年他在芽龙港登船。
.jpg)
这些故事由当时的亲历者充满感情地讲述,帮助读者对胡伯伯有一个更客观、更清晰的认识。
邓嘉汉通过视频片段讲述故事,追溯了阮生宫的童年。阮生宫出生在南丹县金莲乡黄竹村一间简陋的茅草屋里,那是阮生宫的故乡。黄竹村虽然贫穷,却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学习传统。
.jpg)
这里是阮生宫出生时,在父母和亲人怀抱中啼哭的小男孩。吊床、母亲黄氏岽织的织布机,她摇着摇篮,唱着催眠曲哄阮生宫入睡,乂安丰富的民俗文化,至今仍完好无损。
告别挚爱的黄筹村,经过一个多月的跋涉,胡伯伯一家终于抵达了皇城顺化。顺化市梅树寮街112号——阮生色先生一家从1895年到1901年居住的地方。
.jpg)
这是一栋顺化传统建筑风格的房屋;小小的厨房里,至今仍保留着一台织布机,是黄氏嫘夫人从义安带来的,她用织布来供丈夫和孩子们上学。这栋房子也见证了小孔在城堡里度过的宁静童年,以及他在阳诺村度过的那段特殊的时光。
少年阮生宫亲眼目睹了封建政府的限制和压制、殖民统治和劳动人民的悲惨生活。
.jpg)
“为了完成比赛视频,我去了胡伯伯的家乡,拍摄了茅草屋以及与他的家庭和童年相关的文物。我特别在顺化市待了三天,拍摄了胡伯伯的茅草屋和他曾经工作过的顺化国立学校。这些旅行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让我积累了更多经验。”邓嘉汉透露道。
凭借饱含深情的声音和用心的投入,邓嘉涵的作品获得了评委的高度评价,并荣获本次比赛小学组一等奖。读书文化大使2024年,我被授予“义安省优秀读书文化大使”称号。同时,这篇作品也帮助我获得了“全国优秀读书文化大使”称号。
作为阅读文化大使,我做了很多实事,在学校和社区推广阅读运动。其中一项举措是向组长提议启动“手捧书”项目。学校每月组织一次捐赠适合学生年龄段的好书。每三个月,学校会将书籍打包寄往山区或沿海地区的学校——那里有很多贫困和弱势学生。每一本书对山区或农村的贫困学生来说都是一份无价的礼物。
邓嘉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