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理:迅速部署在100个边境公社建立100所寄宿学校的活动
7月27日晚,政府总理范明政在政府总部主持召开会议,讨论落实中央政治局关于投资建设边境乡学校政策的结论和苏林总书记的指示。

出席会议的还有越共中央委员:教育培训部部长阮金山,政府办公厅部长、陈文山,民族宗教部部长陶玉勇,建设部部长陈鸿明,农业环境部代理部长陈德胜,国防部副部长范淮南上将,各部委、行业和中央机关领导。
7月18日,中央政治局发布第81号关于为边境公社建设学校政策的结论通知,提出具体任务,要求政府党委领导并指导各部委、行业、职能机关和边境省份人民委员会落实落实。

据此,政治局同意在全国248个边境乡投资建设中小学寄宿学校。近期,试点投资项目将在2025年(最迟在下一学年)完成100所学校的新建或改建。这些学校将成为进一步大规模实施的样板,在未来2-3年内完成建设248所学校的投资目标。投资的学校必须确保技术标准、规模、校舍和教室面积;拥有充足的学习、文化、精神和体育设施;生活条件良好;绝对安全。
越共中央政治局结论认为,这是发展经济社会、落实民族政策的一项关键性、重要任务,旨在提高人民的知识水平和人力资源素质,打造民族和地方干部队伍,提高边疆地区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为巩固国防安全作出贡献。
据教育培训部报告,行政边界安排后,全国共有22个省市与陆地接壤,共有248个陆地接壤乡。

据当地统计,248个乡镇共有普通学校956所,在校学生规模为625255人,初步统计需要寄宿、半寄宿的学生总数为332019人,但只有22所民族寄宿制普通学校和160所民族半寄宿制普通学校在校学生近5.9万人。
目前,寄宿、半寄宿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和工作,享受国家政策(平均每名寄宿生每年约2300万越南盾,每名半寄宿生每年约1600万越南盾)。

因此,仍有约27.3万名学生(占学生总数的43.7%)需要在寄宿或半寄宿学校学习但未能如愿,目前在普通学校就读。
教育培训部提议在248个乡镇投资新建和翻修寄宿学校,建立能够全面同步满足学生和教师在寄宿学校和半寄宿学校学习和生活需求的设施体系。实施期限为2025年至2027年。建设资金主要来源为中央预算,其余来自地方预算和其他合法资源。
同时,完善相关规定,确保陆地边境公社学生享受适合地形、地理距离等实际困难的寄宿、半寄宿政策;制定相应的师资安排方案;确保维持学校运转的经费和适合新情况的师资政策。

范明政总理在总结发言中强调,这是一项重大而重要的决定,必须迅速、顺利地实施。
总理要求以快速果敢的精神,在100个陆地边境乡镇实施建设100所学校的计划,最迟于2026年8月30日完成。完成此阶段后,将进行初步评估,总结经验教训,逐步推进,不求完美,不急于求成,最终完成整个计划。
政府总理责成教育培训部认真听取会议意见,与各部委、行业和地方进行磋商,完成关于该内容的政府决议草案,于8月10日前提请公布,其中包括灵活招标形式、指定招标、工作分配等机制和政策的规定。
各省、市人民委员会要规划寻找合适面积(5-10公顷)的地点,确保便捷的交通、电力、水利、电信等基础设施,并号召民众捐献土地。
建设部设计的学校模式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适合地区、地方和施工现场的条件和文化,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条件,注重应对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的能力,并充分发挥其功能。
总理指出,必须动员整个政治体系的综合力量,包括军队、警察、祖国阵线和社会政治组织的参与。
总理表示,资金主要来源是国家,财政部负责平衡、安排和调动资金;同时,鼓励民众捐地建校,动员社会、企业和慈善家的合作与支持,本着“有则济、有功济功、有财济财、多则济、少则济”的精神。
总理指出,决心要高、力度要大、行动要坚决,每项任务都要完成、每项任务都要完成;工作要做到“六个明确”:明确人员、明确工作、明确时间、明确责任、明确成果、明确权限;落实过程中要督促、监督、检查,预防和打击腐败、消极、浪费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