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舍洪灾中心同胞的意义
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洪灾过后,会舍村(原祥阳县仁迈乡)依然闪耀着团结的光芒。房屋和财产被冲毁,人们的生活被彻底摧毁,但战胜这一切的,是相互支持的精神、当局的奉献精神以及村民们自身的分享精神。
17个人同住一个屋檐下
近期发生的史无前例的洪灾,在仁梅乡(原祥阳县),276户房屋受灾,其中69户被彻底冲毁,仅会舍村就有14户人家被迫露宿街头。然而,在艰难时期,人民的团结精神更加彰显。

黎氏河女士原籍平明乡(原安城县),后来搬到会舍开了一家小杂货店。洪水过后,她的房子和所有货物都被冲走了。然而,当她的女儿加入了一些志愿者团体后,河女士愿意把杂货店送给更贫困的家庭。
.jpg)
“虽然我家失去了一切,但我仍然很幸运,条件比其他一些家庭要好一些。我想把救援物资送给那些处境更困难的人。现在我还能和邻居们住在一起,这非常难得。”哈女士倾诉道。
失去家园后,黎氏夏一家暂时寄宿在梁文春先生的家中。梁文春先生是一位退休教师,他曾接待过7户人家,共有17名成员,他们在这里住在一起,一起吃饭。

“洪水过后,我家的猪圈和田地都被冲走了。我儿子家也失去了家园。但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人们。我存了一些米,山上的菜园里也种了蔬菜和竹笋。我们一起做饭,一天天熬过去,然后慢慢重建吧。”宣先生平静而温暖地分享道。

如今的会舍,虽然场面依旧混乱,但人间爱心已成为一种支撑。每一顿饭,每一间屋檐,都是一团温暖,温暖着困苦中的人们。
困难时期的光辉榜样
皮恩古村(Pieng Cooc,原梅山乡,现仁梅乡)的中尉瓦巴维(Va Ba Vi)一家在最近一场史无前例的洪水中失去了所有的房屋、鱼塘和牛群。得知消息后,他直到两天后才赶回家探望家人,然后立即返回岗位,支援灾民。

“我的父母、妻子和孩子只来得及带上手机和几套衣服,其他东西都没了。但因为我的职责所在,我必须立即返回。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我们。”他分享道。目前,他的家人暂时住在原小学,而他则继续夜以继日地辛勤工作,为灾民提供救援物资。
仁梅乡警察副队长阮青南高级中尉表示:“目前,乡警队伍分为3个组,我们这个组负责梅山乡旧辖区(含9个村),共有6名同志。洪水发生后,我们轮流值班,协助疏散房屋,保障群众安全,并参与发放救援物资。”

洪水肆虐,官兵们依然坚守在人民群众身边。他们的眼睛因缺乏睡眠而红肿,军装也被汗水浸透,但阮青南同志说:“看到人民群众逐渐恢复精神,我们更有力量了。”
皮卡车承载着爱
除了政府部门,在会舍,还有许多普通民众也心甘情愿地伸出援手,比如黎文贵和黎氏香夫妇。洪水过后几天,由于交通不便,村民们无法从外地获得救援物资,黎文贵先生主动联系了一批救援物资送到了灾民手中。

会舍村村民黎氏哈女士动情地回忆道:“贵先生不仅出钱租船把救援物资从美里村运到村里,还亲自参与了从码头到村里的运输工作。多亏了他的皮卡车,村里的人都不再挨饿了。”

“我们家比其他家庭幸运,所以我们必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是奎先生在出发分发救援物资之前经常对妻子说的话。
他的妻子黎氏香分享道:“自从志愿者团队进村以来,他已经很多天不吃饭了,专门去给村民分发食物。我和我的丈夫愿意尽我们所能提供帮助,希望大家的生活都能尽快稳定下来。”

这场洪水考验了他们的意志力和同情心,也让军民团结更加坚强。相信在会舍村的共同努力下,灾后村庄一定能重新焕发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