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慰问会舍县洪灾中心的同胞

银杏 July 30, 2025 16:49

在那场史无前例的洪灾过后,会舍村(原祥阳县仁迈乡)依然闪耀着团结的光芒。房屋和财产被冲毁,人们的生活被彻底摧毁,但战胜这一切的,是相互支持的精神、当局的奉献精神以及村民们自身的分享精神。

17个人住在一个​​屋檐下

近期发生的史无前例的洪灾,导致仁梅乡(原祥阳县)276户房屋受灾,其中69户被彻底摧毁。仅在会舍村,就有14户人家无家可归。然而,在艰难时期,人们之间的团结更加彰显。

bna_10.jpg
洪水过后,会舍村14户人家失去了家园。图片来源:Ngan Hanh

黎氏河女士原籍平明乡(原安城县),后来搬到会舍开了一家小杂货店。洪水过后,她的房子和所有货物都被冲走了。然而,当她的女儿加入一些志愿者团体后,河女士愿意把杂货店送给更贫困的家庭。

bna_1(1).jpg
黎氏霞女士协助整理和分发救援物资。照片:银行

“虽然我家失去了一切,但我仍然很幸运,条件比其他一些家庭要好一些。我想把救援物资送给那些处境更困难的人。现在还有邻居让我留下来,这非常珍贵。”哈女士倾诉道。

失去家园后,黎氏夏一家暂时寄宿在梁文春先生的家中。梁文春先生是一位退休教师,他曾接待过7户人家,共有17名成员,让他们一起住宿和吃饭。

bna_8.jpg
7户失去家园的家庭暂时住在梁文春先生的家中。照片:Ngan Hanh

“洪水过后,我家的猪圈和田地都被冲走了。我儿子家也失去了家园。但我会尽我所能帮助人们。我山上的菜园里有一些储备的稻米,还有蔬菜和竹笋。大家会一起做饭,过一天算一天,然后逐渐重建家园。”宣先生平静而温暖地分享道。

img_0343.jpeg
一家人一起煮饭。图片:Ngan Hanh

如今的会舍,虽然现场依然混乱,但人间爱心已成为一种支撑。每一顿饭,每一个屋檐下,都是一团温暖,温暖着困苦中的人们。

剪辑:Ngan Hanh

困难时期的光辉榜样

瓦巴维中尉一家来自Pieng Cooc村(原梅山乡,现仁梅乡),在最近一场史无前例的洪水中,他们的房屋、鱼塘和牛群全部被毁。得知消息后,他两天后才赶回家探望家人,然后立即返回岗位,支援灾民。

bna_4.jpg
Va Ba Vi中尉帮助人们分发救援物资。图片:Ngan Hanh

“我的父母、妻子和孩子只来得及带上手机和几套衣服,其他东西都没了。但因为我的职责,我必须立即返回。人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我们。”他分享道。目前,他的家人暂时住在原来的小学,而他则继续夜以继日地工作,抢救灾物并分发给灾民。

仁梅乡警察副队长阮青南中尉表示:“目前,乡警察队伍分为3个组,我们这个组负责梅山乡老区(含9个村),共有6名同志。洪水发生后,我们轮流值班,支援房屋疏散,保障群众安全,然后参与发放救援物资。”

bna_5.jpg
仁梅乡警察接收并分发救援物资。图片:Ngan Hanh

洪水肆虐,官兵们依然坚守在​​人民群众身边。他们的眼睛因缺乏睡眠而红肿,军装也被汗水浸透,但阮青南同志说:“看到人民群众逐渐恢复精神,我们更有力量了。”

皮卡车承载着爱

除了政府部门,会舍还有许多普通民众也心甘情愿地伸出援手,比如黎文贵和黎氏香夫妇。洪水过后几天,由于交通中断,村民们无法从外面获得救援物资,黎文贵先生主动联系了一些救援物资送到了灾民手中。

z6854973977395_3604a7da3f0cd895dec3cf66a42d0736.jpg
黎文贵先生(左)协助接收救援物资。摄影:Ngan Hanh

会舍村村民黎氏哈女士动情地回忆道:“贵先生不仅出钱租船把救援物资从美里村运到村里,还亲自参与了从码头到村里的运输工作。多亏了他的皮卡车,村里的人都不再挨饿了。”

img_0319.jpeg
Le Van Quy 先生的皮卡车。照片:颜行

“我们家比别人家幸运,所以我们要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是奎先生在出发分发救援物资之前经常对妻子说的话。

他的妻子黎氏香分享道:“自从志愿者团队进村以来,他很多天都舍不得吃饭,去给村民们分发物资。我和我的丈夫愿意尽我们所能提供帮助,希望大家的生活早日稳定下来。”

bna_7.jpg
洪水过后,会舍村一片混乱。摄影:Ngan Hanh

这场洪水考验了他们的意志力和同情心,也让军民团结更加坚强。相信在会舍村的共同努力下,灾后村庄一定能重新焕发活力。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x
慰问会舍县洪灾中心的同胞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