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

短篇小说:《八月钟声》

武金莲 August 14, 2025 20:00

昔日的保安战士,永远活在八月中旬阵阵钟声中,活在村口迎风飘扬的红旗中,活在那些经历了枪林弹雨的老人沉默的眼神中……

Minh họa chuông tháng 8
插图:Vu Thuy

我叫陈文平,今年七十六岁。每天清晨,我常常走到前廊,坐在倒下的榕树下,双手颤抖,捧着一杯茶,静静地聆听鸟儿的鸣叫和远处传来的教堂钟声。对老年人来说,记忆是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涌现的东西——就像风中飘荡的茶烟,就像唤醒逝去灵魂的钟声。

每年八月中旬,我的心中都充满着难以言喻的情感。这是历史性的月份,是红星闪耀的月份,是“独立!自由!”的呐喊在亿万人民心中回荡的月份。对我来说,这也是我父亲的月份——那位默默无闻却坚定不移的保安战士,为民族的伟大起义贡献了自己的血汗。

我的父亲陈文和,祖籍是山西地区戴河沿岸的一个村庄。在我的童年时期,我只知道他是一个安静、严肃的人,但他经常帮助穷人,热爱孩子,尤其经常静静地坐在藏在小阁楼里的祖国祭坛前——我和我的兄弟姐妹不允许去那里。

直到高中,我写《我敬佩的英雄》作文时,才问父亲:“爸!您参加过抗战吗?”他沉默良久,才微微点头。那是他这么多年来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跟我讲述那段火热岁月的点滴。

我的父亲21岁就投身革命,他是一个坚强、机智、雄心勃勃的年轻人。他说,那年夏天,一位名叫武春山的越盟干部被革命派到村里工作。短短几个月,武春山先生就聚集了大批爱国青年,开办了群众教育班,传播时事,讲述义静苏维埃的故事,从此在人们心中悄悄播下失去国土、失去家园、遭受奴役的痛苦的种子,促使越南人民团结起来,发动革命,拯救自己和国家。

我的父亲不仅加入了救国青年组织,还被派去当联络员,负责把文件、传单和武器从一个地区运送到另一个地区。有一次,他乔装成船夫,把信件藏在衬衫下摆和圆锥形帽子的顶端,冒着寒雨,从山西划了一整夜到河东。后来,有一次,他在堤坝哨所附近被法国巡逻兵拦住,为了躲避搜查,他装醉,步履蹒跚,摔倒在沙滩上。我的父亲讲起这些故事时语气非常平静,仿佛只是一些需要做的事情,没什么大不了的。我曾经问过他:“你不怕死吗?”他笑了笑,目光望向远方:“当然是了。可是那时候,我们老百姓的日子过得生不如死。看到有人被打,看到有人被抢,看到有人要跪在穿着红绿军装的士兵面前,心里很是难受,孩子。看到这些,我得想点办法,总不能坐以待毙……”

1944年,父亲被分配到保卫部门,当时被称为越盟“地区保卫队”。他开始学习如何侦查、监视敌人,保护干部,以粉碎告密者、间谍和走狗的阴谋。工作危险而艰巨,但父亲从不拒绝任何任务。他曾讲述过1945年5月的一个夜晚,他奉命保护在河东-山西交界的河村举行的北方地区党委的一次高度机密会议。半夜,伪装的法国特工闯入村子。父亲和两名战友冒着生命危险,将敌人引到田野里,以保护主力部队。特工们看到影子,便追了上去。黑暗中,父亲跳过沟渠,脚后跟被一块碎玻璃划破,但仍然设法爬进竹林,按照密码发出了警报。幸亏如此,会议才得以曝光,关键干部也得以安全脱身。事发后,我父亲被党吸收入党,并被调往侦察部门工作,专门负责侦查线人、追踪敌情、支援集会和起义。

1945年8月,河内及北部各省局势动荡,革命精神如野火般蔓延。像我父亲这样的人,一连数夜不眠。他们秘密绘制敌占区地图,制定保护我军司令部和人民的计划,并调配人力资源,为总起义做好准备。8月17日,我父亲奉命在山西区设立哨所——法国人及其走狗的行政总部就设在那里。他和其他四名保安士兵伪装成搬运工,潜入关键据点。18日晚,大雨倾盆。他们用哨子和信号弹发出信号。在越盟干部的指挥下,一行人向区司令部进发。 “打倒殖民主义!支持越盟!”的呼声响起后,来自各个村庄的人们,等待着时机涌上街头。他们有的手持刀,有的手持镰刀,有的手持杆子、棍棒……纷纷追随缀有黄星的红旗,场面震撼天地。越盟部队迅速将旗帜插在行政大楼的楼顶。山西县解放了,政权落入了革命者的手中。

当“越南独立万岁!”的呐喊响起时,我的父亲站在成千上万的人群中,泪水顺着他憔悴的脸颊流淌,他多年来一直隐居、苦行,在生死边缘挣扎。革命成功了。我的父亲继续在安全部门工作,默默地工作,默默地奉献着自己的一生,保卫着政府和人民。在和平年代,他生活简朴。他从不炫耀自己的功绩,也从不为自己索取任何东西。他曾拒绝向国家申报授予军功勋章。他说:“我的许多战友都牺牲了,我很幸运能够活着。”

长大后,我成了一名工程师,后来又成了一名大学讲师。父亲从未强迫我追随他的职业。但他的一言一行,始终严谨、严谨、一丝不苟、谨慎小心,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什么是“沉默的战士”。每次我给学生讲八月革命,我都会讲父亲的故事。学生们鸦雀无声。课后,许多人热泪盈眶地说:“先生,现在我明白了,我们拥有的自由,是如何用鲜血和泪水换来的。”

如今,父亲已去世多年,祭坛上只剩下一张他年轻时的照片,照片上他身穿褪色的卡其布衣服,头顶是一面红旗,上面有一颗黄星,是按照母亲对那段英雄岁月的记忆复原的。

今年八月,我又坐在榕树下,聆听着远处传来的钟声。突然,他的身影仿佛出现在我身旁,轻轻一笑。这历史性时刻的钟声,仿佛阴阳交汇,预示着父亲的归来。那一年的保安战士,将永远活在八月中旬每一声钟声里,活在村口迎风飘扬的红旗里,活在那些披荆斩棘、浴血奋战的老人默默的目光里……也活在我这个他年幼的儿子身上,永远感激父亲生前保家卫国的岁月。

武金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