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积累(一)“退耕还林”生产新思维

胡文琼先生(琼吕县琼潭乡6组)坐在自家门前的石凳上,点燃一根烟斗,悠闲地看着无人机给自家2.5亩稻米喷洒农药。“你看,我们在田里干得多好?田地一眼望不到边,面积有1250平方米。”2“种出香喷喷的糯米,机器全程作业,人只负责监督,种地不用脚踩泥,手也不脏。开心,真的开心。”阮先生激动地说。

此前,Quynh先生的2.5亩稻田被分成许多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有1-2个地块,最大的地块只有300-400平方米。2,有的地块面积只有约150-200平方米2所以在生产上非常不方便。 “田地有2.5亩,却被‘分成五七块’,一块在公社头,一块在公社尾,相隔7-8公里,光是去田里打水就够累的了。更何况田地分散,每块田地里要种5-7种种子,耕地收割都很困难。田地离家很远,人手有限,产量也大幅下降……”——琼先生继续说道,“2002年第一次土地整理后,田地面积扩大了,但仍然分散,还是很多块田。到了2012年,第二次土地整理,然后是县、公社的调整,到现在,我家2.5亩的田地只剩下一块地,一块田地,就在家门口。这真是一场土地‘革命’,2.5亩田地现在变成了……地块就在家门口,各方面都很方便。整地、收割、养护都由机器完成,快速、整洁、高效。生产力提高,成本降低,您可以安心地继续耕作。

Cánh đồng ngay trước cửa nhà của ông Hồ Văn Quỳnh (xóm 6, xã Quỳnh Tam, Quỳnh Lưu).
胡文琼先生家门前的田野(琼吕县琼心乡第 6 村)。

琼先生所在的6号村有180户人家,近800人,其中农业人口占80%。以前,村民的田地分散在6块地上,有的户口只有2-3亩地,却拥有5-7块地,每块地相距数公里。经过多次土地转用,如今6号村村民的田地基本集中在1-2块地上,其中80%的户口拥有1块地,20%的户口拥有2块地。琼心乡六村村长张德富说:“目前,该村已基本完成土地整理,形成了大片田地。整理后的田地连成一片,相邻相连,生产十分便利。田埂修建得又高又宽,有混凝土的,也有硬化的,卡车可以直接开到田地脚下;灌溉渠与田块平行,灌溉十分方便。特别是,整地、播种、喷药、收割等生产环节90%以上都已实现机械化,节省了劳动力和生产成本。”

Đường nội đồng ở xóm 6, xã Quỳnh Tam (Quỳnh Lưu) được bê tông hóa sau chuyển đổi. Ảnh: T.P
琼心乡(Quynh Luu)第6村改建后的内部道路铺设了混凝土。图片:TP

在土地整理、资源积累和耕作技能积累的基础上,到2023年春稻种植季,琼心农业合作社已在6村80户农户10公顷沙质梯田上建立了示范田,并试点实施了从整地、播种、移栽、无人机喷药到收割的全程机械化生产。这种耕作方式帮助农民减少劳动力、节省成本,并在同一块田地上提高作物产量。从而逐步迈向“零足迹”田地建设。

琼心乡6村村民张氏兰女士说,她家有2亩地,90%的生产环节都租用了机器,不用“亲自动手”,比雇佣工人节省了成本。以前,每亩稻田的成本是150万越南盾,而稻米产量只有3公担/亩。2023年春稻种植,由于同步应用机械和技术进行田间耕作,农民每亩节省了16万至20万越南盾。种植既健康又高效,产量也很高(单产达到3.7-4公担/亩),人们普遍感到兴奋。

琼心乡(Quynh Luu)第6村村长讲述土地整理后带来的好处。视频:TP

近年来的土地积累“革命”也是促使6组农民观念转变的重要因素之一,他们逐渐从“生产思维”转向“经济思维”,重新组织生产,充分挖掘土地潜力,形成商品种植专业区,并根据企业订单对接生产,实现高效益。例如:9公顷香糯稻田、5公顷南瓜籽田、2公顷甜玉米田……通过与企业对接,所有产品都有保障。高生产力、高产量、高效益,使人们安心生产,爱上田地,如今在琼心乡6组,再也没有“寸土寸金”的情况了。

Ảnh: Sách Nguyễn
照片:Nguyen Book

此前,光忠沙洲地区(南丹县忠福强乡光泰村)的土地分布在群众生产用地和乡政府5%的土地之间。因此,大部分土地被分割成小块,分给农户,抽签承包。贫瘠的沙地,雨水未消,天旱未晴,虽然种植了玉米、芝麻、花生等多种作物,但产量低,效益差。好时节才种植,其余的则处于休耕状态。许多农民灰心丧气,不得不将田地归还乡政府。

经过两次土地转用,忠福强乡5%的土地面积被集中到一大片区域。2019年,公社将其租赁给一家企业,用于清洁农业种植。15公顷的荒沙地被改造成专门种植土豆、木薯、甜瓜、辣椒等作物的土地,每公顷收入达数亿越南盾。光泰村的农民在他们之前承包的土地上成为工人,领取工资,享受社会福利。

Sau dồn đổi đất ở xã Trung Phúc Cường, các doanh nghiệp đã thuê đất để sản xuất.
忠福强乡土地整理后,企业租用土地进行生产。

随后,在北江40多公顷的沙洲地区,由于距离江河渡口较远,远离居民区,且被列为“劣质”土地,农民几乎弃地而去,没有进行生产。面对这种情况,为了不浪费土地资源,忠福强公社政府动员民众捐地,将土地租赁给企业种植甘蔗,并雇佣农民作为日工,工资为25万至30万越南盾/天。忠福强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阮文和表示:“除了40公顷北江沙洲地、15公顷光忠沙洲地之外,自2013年实施土地整理以来,该乡的丘达、宫梅、庄奈等高地也已大面积集约化,承包给家庭,用于建设畜牧业和种植业。目前,该地区共有15个农场,每公顷年收入达1亿越南盾;另有10公顷土地用于种植番石榴、椰子等果树,收入较高。”

从安山县到兴原县的林江冲积平原,由于土地的积累,形成了大片的田地,吸引了众多个体户和合作社前来租用土地进行生产。自此,冲积平原的潜力不断被激发和挖掘。雄厚的资金、科技投入、温室大棚、网箱以及优质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使贫瘠的沙地变成了绿意盎然、鲜花盛开的沃土。例如,安山县甘山乡冲积平原上的特色菜园;例如,杜良县和清章县数十公顷、年产值数十亿越南盾的南瓜田;例如,杜良县、南丹县和兴原县种植草莓、甜瓜、黑葡萄和牛奶葡萄的温室;例如,遍布兴原县的牛蒡参园……

Cây sâm ngưu bàng được đưa vào trồng và đem lại hiệu quả kinh tế cao trên đồng đất huyện Hưng Nguyên. Ảnh: Mai Hoa
兴原县的田地里种植牛蒡参,经济效益显著。图片来源:Mai Hoa

在义安省的许多地方,由于土地和耕作方式的转变,在同一地区,当边界被打破,形成相邻的地块、田块与田块相邻的田块时,农民可以轻松地种植同一种作物……形成专门的商品种植区,与以高价收购产品的企业合作,带来稳定的收入。人们的经济生活得到改善,不必离开家乡或农场,也不必担心失去生产资料,他们对致富的热情也随之高涨。

让我们听听来自越南演州县演风乡的“新农民”高进忠先生的故事:“以前种地不够糊口,一年到头在地上干活,也吃不饱穿不暖,所以他不得不背井离乡去谋生。多年背井离乡,南征北战,他依然感到陌生和失落。回到家乡,同样多的稻田集中在一块地、一块地,耕作方便,机器代替了人力,而且有商家对接,农产品不用担心卖不出去。辣椒季、土豆季、甜瓜季,稻田有五亩地,收获多少,商家就收购多少,一年四季都有稳定的收入。世世代代,农活在他心里根深蒂固,在家乡的土地上生活致富,是最安心、最惬意的。他也不用担心……失去土地等生产资料……”。

Những cánh đồng rau màu vụ Đông ở xã Diễn Phong (Diễn Châu).  Ảnh: T.P
Dien Phong 公社(Dien Chau)的冬季菜田。照片:TP

义安省的实践已充分证明,土地整理和地块交换工作已为落实农业生产发展联系模式创造条件,按照政府总理2013年10月25日签发的关于鼓励发展合作社、与农产品消费相结合的生产联系、建设大田的政策,在各地建设大田样板。从而提高农民和企业的收入,为成功建设新农村做出贡献。

据评估,义安省大田模式的生产力和产量与大规模种植相比基本提高了10-15%。单位面积收入有所增加(平均每年每公顷超过1亿越南盾),为增加人民收入做出了贡献。“大田”产品主要为AC5、NA2材料等优质稻米,这些稻米易于食用,市场价值较高。这些产品主要由企业收购,收购价格至少比普通稻米高出10%,因此农民收入增加,企业也有条件收购、加工和消费质量和原产地有保证的产品。例如,永和有限公司AC5大米收购价格为8000-9000越南盾/公斤,高于普通稻米价格(5000-5500越南盾/公斤)。 NA2、DT68稻米由农资公司收购,收购价比正常稻米价格高出10-15%;福清省N87糯米全部由中央种子公司高价收购;特别是2014年秋冬花生售价为35,000-40,000越南盾/公斤……因此,农民收入比正常生产高出10-15%。

Sau chuyển đổi, nhiều cánh đồng lớn ở huyện Hưng Nguyên chỉ cơ cấu 1 giống lúa chất lượng cao, năng suất vượt trội. Ảnh: T.P
改种后,兴原县许多大片稻田只种植一种产量极高的优质水稻品种。图片来源:TP

由此,农业生产“四家”联系机制(国家、农民、企业和科研)也得到有效衔接、形成和推进。省内多家企业和单位,如:义安农业物资股份公司、永和有限公司、义安种子中心、种子公司、农信公司等积极参与,落实贷款投资、种子、化肥预支,致力于为农民提供消费产品……为促进农业生产稳定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