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前往纳伊乡(距启山县中心36公里)中心的路上,我们遇到了一群群妇女,她们正忙着把一袋袋沉甸甸的生姜从田里搬运到7号国道上。芒艾乡蓬村的泰族妇女梁氏贤女士说:“我们家没有地种生姜,所以到了收获季节,我和丈夫就去纳伊乡的苗族人家挖姜、搬运生姜。我们每天能扛1袋,每人每天能扛2袋,但平均下来,我们夫妻俩每天的收入能达到100万越南盾以上。”
看到我们惊讶的表情,在Buoc Mu 1村拥有0.6公顷生姜种植园的园主Vu Y Rau女士说道:“Na Ngoi乡的人们不仅靠种植生姜获得收入,还为其他工人创造了就业机会。Na Ngoi乡的生姜收获季从二月一直持续到现在。由于当地劳动力主要外出务工,许多苗族家庭雇佣邻近地区的泰族和Kho Mu族人从田里“搬运”(搬运——PV)生姜,并将它们运送到收购地。之后,每袋生姜都会称重,种植园主会支付雇佣人员每公斤6000越南盾的挖运生姜报酬。

那艾乡人民委员会主席熊巴登先生表示:生姜是那艾乡目前的主要作物。2023年上半年,那艾乡的生姜种植面积已达250公顷。去年生姜价格较低(每公斤5000-6000越南盾),今年则较为乐观,价格略高,达到每公斤18000越南盾。除了生姜,那艾乡的许多其他农产品,例如木薯、芋头,以及乌鸡、黑猪、本地鹅等特色畜产品也受到人们的青睐和消费。熊巴登先生高兴地说道:“如今,那艾乡的人民懂得了主动创业、发展经济,不再坐等国家扶持。”
纳恩乡是边境地区,居住着泰族、蒙族、科穆族3个民族,分布在19个村落,其中蒙族占90%。此前,由于交通不便,道路不通,人们不懂得谋生,加上等待和依赖的心态,尽管这里耕地面积广阔(自然土地19310.16公顷,其中农业用地6651.20公顷,未利用非农业用地12490.12公顷……),气候和土壤适宜多种动植物生长,经济价值较高。然而,纳恩乡人民的生活仍然被贫困所包围。

为了人民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那艾乡党委、政府已与驻地部队协调,同步采取多项灵活适用措施,旨在逐步激发和发挥地方的潜力和优势。首先,要加强宣传工作,理清思路,克服等待和依赖的心态,密切联系基层,动员群众转变思想观念和劳动习惯,积极消除饥饿,减少贫困。地方政府还引导和指导重点发展种植象草、育肥水牛和奶牛、饲养乌鸡、黑猪、土鹅、种植桃子、生姜、山雪茶等经济模式。
得益于此,近年来,纳恩乡经济取得了突破,涌现出许多行之有效的模式。常年水稻种植面积320公顷,旱稻257公顷,玉米282公顷,土豆、木薯284公顷,各种蔬菜9公顷,象草412公顷,茶叶140公顷。除了发挥其作为奇山县最大生姜粮仓之一的实力外,纳恩乡许多农户还大胆扩大观赏桃树种植面积,在春节期间卖到下游,年收入达几千万到几亿越南盾。因此,目前纳恩乡观赏桃树种植面积约200公顷,小户有几百棵,大户多达几千棵。此外,在种子支持下,Na Ngoi 公社的人们正在开发面积为 20 公顷的李子种植模式。

据纳伊乡农业官员何依梅女士介绍,畜牧业发展也是一项为民众带来收入的优势。目前,全乡共有水牛1938头、奶牛1815头、生猪352头和家禽9316只。此外,村民还大力发展鱼塘,鱼塘面积达76123公顷,既满足日常食用需求,也出售给周边居民。当地已经出现了一些经济效益较高的种植和畜牧模式,例如村里的“宝亩1号”、“宝亩2号”、“普卡”等茶叶种植模式;唐潘村妇联的“黑猪黑鸡养殖模式”……

如果说过去纳伊乡人民靠自给自足生产,还只是梦想着“吃饱饭”的话,那么现在,由于懂得利用本地农产品的优势,人民的生活得到了显著改善。这一带出现了一些“敢想、敢做”的家庭,他们大胆投资,在自己的土地上致富,收入达数亿盾,比如Buoc Mu村村长Xong Ba Lau先生就开创了种植桃子、药材和饲养牲畜的典范。作为纳伊乡少数拥有普通大学学历的苗族人之一(毕业于顺化大学经济大学农学系),Xong Ba Lau先生决定回家乡创业。他先是买下一块地,种植了1000多棵观赏桃树,然后开辟了1.5公顷的生姜田;养了几十头水牛和奶牛。Xong Ba Lau 也是药材种植的龙头户之一,他的药材园里种植了1000多株三七、数百株普赛莱棱人参和超过1公顷的当归。目前,村里和公社里的许多人都学习了 Xong Ba Lau 的经营模式,获得了稳定的收入……


那艾乡人民委员会主席雄巴登表示,激发边境乡潜力、创造社会经济发展新气象的过程任重道远。除了干部、党员和群众的努力之外,还必须提到各级党委、机关、部门和分支机构的关注和支持,首先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便捷的道路和交通,以便更方便地消费农民生产的农产品和商品。此外,还有国防经济第四团、青年志愿军第十队、那艾边防站等驻地部队的帮助。他们不仅帮助那艾乡干部群众转变旧有的思维方式和做法,而且还提供植物、种子、物资等支持,指导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科学技术,逐步帮助党委、机关消除饥饿、减少贫困。
对于自2002年起就驻扎在纳伊乡的国防经济集团(第四军区)来说,集团官兵不仅坚持“三个坚持,齐心协力”,帮助当地群众逐步摆脱“毁、烧、修、剪”的耕作方式,积极转变种植业和畜牧业结构,最大限度地挖掘现有潜力,发展生姜、山雪茶、芋头、木薯等种植模式……而且还直接充当中介,收购当地群众种植的农产品,帮助群众解决投入和产出问题。

纳伊边防站选派经验丰富、熟悉当地风俗习惯、农牧业的干部到各个村庄,宣传普及国家政策法律,并直接帮助农户建立经济模式,帮助贫困户消除饥饿。布木一村的Xong Nhia Vu先生家就是绿衣部队支援的绿色蔬菜种植示范户之一。从最初的茫然到现在,Xong Nhia Vu先生和家人已经掌握了从土地改良、苗床规划到播种、养护等季节性农业生产流程。他200多平方米的菜园不仅能为家人提供足够的绿色蔬菜,还能卖到市场上服务村民,为村民带来稳定的收入。除了种植蔬菜,Xong Nhia Vu先生还得到了部队的支持,修建了粮仓,将散养改为笼养。 “自从边防人员指导我改变养殖方式后,我们家就不再担心牲畜走失或被盗,而且照顾和预防牲畜疾病也比以前容易得多。”Xong Nhia Vu 先生分享道。

纳伊乡群众以前只会种旱稻,在战士们的“手把手”指导下,如今纳伊乡水稻种植率已高于旱稻,一年可种两季。群众懂得利用土地种植蔬菜,集约化饲养水牛、奶牛,促进经济发展,消除饥饿,减少贫困,建设新农村,积极参与维护国家边境安全和主权,为建设强边区贡献力量。
在消除饥饿、扶贫工作中,当地党员干部在“巧动员”方面始终以身作则,带头发展经济,带领村民学习。例如,雄巴亭乡人民委员会主席就是一个典型的精通经济的年轻人,他养水牛、养奶牛,种姜创收数亿越盾。除了发展家庭经济,在担任公社青年联合会书记期间,雄巴亭还在19个村青年联合会推动建设集体生姜种植模式,为当地创造经营资金来源。2019年,雄巴亭荣获中央青年联合会颁发的“梁廷门杰出青年农民奖”。目前,雄巴亭乡人民委员会主席一家仍是纳伊乡经济发展运动的先锋户之一,具有种植生姜、饲养水牛和奶牛、栽种3200棵桃树和从事服务业的典范。

据各村知名人士介绍,与以前相比,纳伊乡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很大变化,一些家庭的收入达数亿盾;村容村貌也更加美丽,新式吊脚楼增多,村内交通也更加畅通。尽管仍面临诸多困难,但由于贫困户比例仍然较高(占59%),近贫户比例为11%,纳伊乡党委、政府已经并正在研究许多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消除饥饿、减少贫困的开放方向。
据此,该社将重点扩大适合各地区土壤的经济效益高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增加田间净菜种植面积;扩大富卡1村、富卡2村、那仓村的竹芋种植面积;扩大富国1村、富国2村的芋种种植面积;扩大富亩1村、富亩2村、香溪村的生姜种植面积;扩大富国1、2、3村、会晒村的木薯种植面积。同时,扩大富凯莱棱人参、何首乌、党参、七叶参、三七等药用植物的种植面积,扩大富亩、富亩1村、富亩2村的药用植物种植面积……努力建设地方作物专业化生产区。

目前,该地区有许多家庭大胆种植大规模的药材,如:Gia Tong Thu、Xong Giong Mao、Xong Ba Lau......特别是,如果过去Na Ngoi公社的人们没有想过发展旅游业,那么现在,在县委、县人民委员会、各级部门和分支机构的关注和指导下,Na Ngoi公社政府已经注意发展生态旅游、社区旅游,在Phuxailaileng山顶建造旅游小屋......
“虽然困难重重,但只要党委、政府和人民下定决心,凝聚共识,就一定能找到出路,找到方向……”纳艾乡人民委员会主席、雄巴亭乡人民委员会主席告诉我们。他相信,随着经济发展、消除饥饿和减贫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的创新,纳艾土地的潜力将被唤醒,普赛莱冷山脚下的村庄将焕发出新的色彩——希望、繁荣与和平的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