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义禄县义切乡丁村,年末将至,村干部和村民们正忙着准备年终总结和新年活动的规划。丁村村长范氏丁女士表示:“村里的所有活动和活动都需要资金来维持和推动。因此,村干部必须充满活力、热情高涨、尽职尽责,并且收支透明,才能有效地号召和动员远方的孩子们以及“爱心人士”来支持和赞助这项活动。”

丁女士还透露,她和村支部书记武文战都年逾花甲,身体状况不佳,有时也面临一些困难,但仍然努力履行职责。“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村子充满热情,另一方面是因为现在年轻一代几乎都离开家人,到很远的地方打工,村里干部的资源已经枯竭。作为村委会成员,无论白天黑夜,无论‘事件’大小,我们都会在第一时间赶到现场,想办法解决。”丁女士表示。

丁村与班村合并前,村委会工作量也比现在小。合并后,丁村有近1200人,332户,面积和人口翻了一番,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村干部工作负荷过重,尤其是在发生自然灾害防治等突发事件、季节变化等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情况下。大事小事,都需要村干部们做好“囚徒”的模范带头人。

丁村党支部书记武文战举例说:近日,村委会分头前往各个居民组,不分昼夜,“走巷子,挨家挨户敲门”,动员群众捐款安装太阳能路灯,照亮村内道路。本着“党员先行”的精神,村干部、村里干部首先捐款,然后是党员家属……群众一致同意,平均每户捐款30万越南盾,安装8盏路灯,预计可安装25盏路灯,照亮村内道路100%,既保障了交通安全,又美化了村容村貌。

宜切乡党委常务副书记陈忠山先生谈到村里的“领导力量”作用时表示,包括丁乡的武文战先生、归心乡的阮伯静先生在内的许多村干部,包括那些“坐过牢”二三十年的村支书和村长,都是真正多才多艺、充满热情、负责任的人。没有他们,政策和战略就无法及时落实到民心。然而,目前,乡里和村里的干部大多是老年人,其中一些人甚至多次提出退休。但要找到一位在声望、热情和专业知识方面都符合标准的干部来接替他们,却非常困难。因此,公社经常鼓励他们继续团结一致,共同奋斗。

金城公社党委副书记(安城县)潘达茂在介绍村组干部队伍活动时表示:金城公社合并后仍有5个村,人口4008户,面积较大,有些村距离公社中心近7公里,例如同班村。该村有芽垛联户小组,即以前的芽垛村,他们“无电、无路、无学校、无户口”,过着“无电、无路、无学校、无户口”的散居生活,没有本地党员。因此,公社党委任命原公社老战士协会主席阮春荣先生为芽垛党支部书记,并吸收5名党员加入。 2019年,芽莘村并入东班村(芽莘村成为该村的跨家族组),杨荣先生当选为东班村村长,现调任村支部书记。

合并后,同板村共有9个联户小组(每组30户)。至于芽都联户小组,由于地处山的“另一边”,与村委会相隔甚远,需要向群众宣传的,村委会必须单独召开会议。其他活动,例如中秋节、村大团结节等,则需要召开两次。该村也难以找到合适的接班人,所以每到任期结束时,村支书和村长就“互换”了。同板村支书阮春荣谈到自己的工作时透露,他的孩子们经常看到他夜里辛苦劳作,身体一天比一天差,赡养费“不够买汽油、办红白事”,于是他便去找公社干部请假。但因为还没有找到接班人,考虑到自己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他继续肩负起人民和党的工作。

在低地,“扛着监狱和全村人”的工作是最艰苦的,但对于偏远的山区村庄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在访问奇山高地县会图乡孟帕邦村时,我看到村长何同楼手捧一本书,正忙着往山坡上走。一问之下,我得知村里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十多年前移民到老挝,村长便立即上门了解情况。
自1998年起担任“囚犯”的刘何堂先生说,“村里的工作比家务还忙”。他提到的村里工作,就是要参加区、公社的会议,掌握上级的政策方针,并部署到群众中去,宣传动员群众理解和遵守。此外,村民的风俗习惯,无论喜怒哀乐,村干部都要第一个到场分享和支持。比如最近村里发生了两户村民因喝酒打架的事件,刘何堂先生和村里的调解小组就组织了一次调解,分析原因和情绪,让双方和睦相处,开开心心,不至于互相告状,影响村里的团结。

“帕邦村有60户人家,近300人。户户分散,大家经常去田里干活,所以需要联系或解决事情,村干部必须亲自前往,非常不容易。有时我们得去田里、去森林里,走一整天才能见到他们,但我们有责任尽力而为,只要村民们满意,积极生产,不随意迁移,不早婚,不触犯社会弊病,我们就心满意足了。”刘何堂先生说。


除了书记、村长和阵线工委负责人组成的团队外,各支部和工会的干部也是在基层开展运动的“核心”,为政策和运动的落地生根做出了贡献。在南坎边境公社(奇山县)的农德村,人们对1991年出生的拉氏汗女士怀有深厚的感情,她是村里妇女协会的负责人,非常积极、热情,并致力于共同工作。

我遇到汗女士时,她正挨家挨户地鼓励村里的妇女加入织锦小组。汗女士说:“人们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传统的织锦工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织布机,但主要还是为了自给自足。现在,妇女联盟希望帮助妇女发展经济,把织锦产品变成商品,所以她们邀请大家加入织锦小组。织出来的产品在南坎边境市场出售,或者代老挝人民购买,她们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最勤劳的家庭每月能挣500万到600万越南盾,通常情况下每月能挣300万到400万越南盾。” 拉氏汗女士透露:“妇女联盟的工作也很繁忙。从公社到村庄,从发展经济模式、维护文化特色,到参与维护边境安全、预防疫情……”,妇女联盟都参与其中。

南坎乡妇联主席武依奈女士评价农德村妇联主席的作用时表示:“汗女士不仅积极参与工会活动,还操持家务,精通经济学。她的丈夫在外打工,她独自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虽然没有副主席,但她仍然积极做好妇女工作,担任村里织布组的组长。她还开了一家杂货店,下田务农,增加收入。2022年,由于村里缺少青年联合会书记,妇联主席拉氏汗女士也担任了这一职务,她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为基层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抵达奇山县会图乡帕色村后,我们经过多次电话联系,终于约见了妇女协会负责人武伊玛女士。武伊玛女士匆匆忙忙地从自家田地里赶回家,她说,平时只有村里有活干的时候,支部和组织的干部才在家,其余时间都在田里劳作。“因为每月只有几十万盾的零花钱,加上山高路远,路途艰辛,我们不得不干活、生产、饲养牲畜来赚取额外收入,以‘滋养’我们对运动的热情”。尽管生活艰苦,像她一样的支部干部仍然对当地工作充满热情,她还担任着帕色村刺绣队的队长。据武伊玛介绍,经过3年多的经营,帕色妇女刺绣小组已逐渐稳定下来,每月为妇女们带来每人150万至200万越南盾的收入。

谈及村支部和工会干部的辛勤付出和默默奉献,会图乡人民委员会主席穆巴焦先生强调,他们是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延伸臂膀”。尤其是在年轻劳动力外出务工、留在村里的主要是老人和孩子的情况下,每当有什么运动或活动,支部和工会,尤其是农会和妇联,总是发挥着核心作用。虽然他们仍然肩负着生计和家庭重担的压力,目前的补助也只是勉励,但许多人仍然坚持不懈,坚守在村里的共同劳动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