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义禄县义切乡丁村,年末将至,村干部和村民们正忙着准备年终总结和新年活动的规划。丁村村长范氏丁女士说:“村里的所有活动和活动都需要资金来维持和推动。因此,村干部必须积极主动、热情投入、认真负责,并做到收支透明,才能有效地号召和动员远方的孩子们以及“爱心人士”们支持和赞助这项活动。”

丁女士还透露,她和村支部书记武文战都年逾花甲,身体状况不佳,有时会遇到困难,但仍然努力履行职责。“一方面是因为他们对村子充满热情,另一方面是因为现在年轻一代几乎都远离家人,离开家乡去很远的地方工作,村里干部的资源已经枯竭。作为村委会成员,无论白天还是黑夜,无论‘事件’大小,我们都会从一开始就全力以赴,想办法解决。”丁女士表示。

丁村与班村合并前,村委会成员只有140户左右,村委会的工作也比现在轻松。合并后,丁村有近1200人,332户,面积和人口翻了一番,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村干部工作负荷过重,尤其是在发生自然灾害防治等紧急事件,影响群众生产生活的时候。大事小事,都需要村里“囚徒”们的表率。

丁村党委书记武文战举例说:近日,村委会分头前往各个居民组,不分昼夜,“走巷子,挨家挨户敲门”,动员群众捐款安装太阳能路灯,照亮村内道路。本着“党员先行”的精神,村里干部首先捐款,然后是党员家属……群众一致同意,平均每户捐款30万越南盾,安装8盏路灯,预计可安装25盏路灯,照亮村内100%的道路,既保障了交通安全,又美化了村容村貌。

宜切乡党委常务副书记陈忠山先生谈到村里的“领导力量”作用时表示,包括丁乡的武文战先生、归心乡的阮伯静先生在内的许多村干部,包括那些“坐过牢”二三十年的书记、村长……都是真正多才多艺、充满热情、负责任的人。没有他们,政策和战略就无法及时落实到民心。然而,目前,大多数村干部都是老年人,其中一些人甚至多次提出退休。然而,很难找到符合威望、热情和专业知识标准的接班人。因此,公社经常鼓励他们继续团结一心,共同奋斗。

金城公社党委副书记(安城县)潘达茂在介绍村组干部队伍活动时表示:“合并后的金城公社仍有5个村,人口4008户,面积很大,有些村距离公社中心近7公里,例如同班村。该村有芽垛联户小组,即以前的芽垛村,他们“无电、无路、无学校、无户口”,过着“四不”的散居生活,没有本地党员。因此,公社党委任命原公社老战士协会主席阮春荣先生为芽垛党支部书记,并吸收5名党员加入。 2019年,芽庄村并入东班村(芽庄村成为该村的跨家族组),荣先生被选为东班村村长,现已调任村支部书记。

合并后,同板村共有9个联户小组(每组30户)。至于芽都联户小组,由于位于山的“另一边”,与村委会隔开,需要向群众宣传的,村委会必须单独召开会议。其他活动,例如中秋节、村大团结节等,则需要召开两次。该村也面临人员短缺的问题,所以每到任期结束,村支书和村长就“互换”了位置。同板村支书阮春荣谈到自己的工作时透露,他的孩子们经常看到他夜里辛苦劳作,他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赡养费“不够买汽油、办红白喜事”,于是他便去找公社干部请假。但因为还没有找到接班人,考虑到自己作为一名党员的责任,他继续肩负起人民和党的工作。

在低地“扛着监狱和全村人”的工作尚且如此,但对于偏远山区的村庄来说,更是难上加难。在访问启山高地县会图乡孟帕邦村时,我看到村长何同楼手捧一本书,正沿着山坡往上走。一问之下,我得知村里有一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十多年前移民到老挝,村长便立即上门了解情况。
自1998年接手“囚徒工作”以来,刘何堂先生坦言,“村里的工作比家务还忙”。他提到的村里工作,就是要参加区、公社的会议,掌握上级的政策部署,并进行宣传,动员群众理解和遵守。此外,村民的风俗习惯,无论喜怒哀乐,村干部都要第一时间到场,分享和支持。比如,最近村里就发生了一起村民因喝酒打架的事件。刘何堂先生和村里的调解小组,要组织调解,分析原因,分析情绪,使双方和睦相处,开开心心,不至于互相告状,影响村里的团结。

“帕邦村有60户人家,近300人。户户分散,村民经常去田里干活,所以需要联系或解决事情,村干部必须亲自前往,非常不容易。有时我们得去田里、去森林里,走一整天才能见到他们,但我们有责任尽力做到最好,只要村民们满意,积极生产,不随意迁移,不早婚,不做坏事,我们就心满意足了。”刘何堂先生说。


除了书记、村长和阵线工委负责人组成的团队外,各支部和工会的干部也是在基层开展运动的“核心”,为政策和运动的落地生根做出了贡献。在南坎边境公社(奇山县)的农德村,人们对1991年出生的拉氏汗女士怀有深厚的感情,她担任村里的妇女协会主席,非常积极、热情,并致力于共同工作。

我遇到汗女士时,她正挨家挨户地鼓励村里的妇女加入织锦小组。汗女士说:“人们长期以来一直保持着传统的织锦工艺,几乎家家户户都有织布机,但主要还是为了自给自足。现在,妇女联盟希望帮助妇女发展经济,把织锦产品变成商品,所以她们邀请大家加入织锦小组。织出来的产品在南坎边境市场出售,或者为老挝人民募集资金,让她们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最勤劳的家庭每月能挣500万到600万越南盾,通常情况下是300万到400万越南盾。” 拉氏汗女士透露:“妇女联盟的工作也很繁忙。从公社到村庄,从发展经济模式、维护文化特色,到参与维护边境安全、预防疫情……”,妇女联盟都参与其中。

南坎乡妇联主席武依奈女士在评价农德村妇联主席的作用时表示:“汗女士不仅积极参与工会活动,还操持家务,精通经济学。她的丈夫在外打工,她独自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虽然没有副主席,但她仍然积极做好妇女工作,是村里织布组的组长。她还开了一家杂货店,从事农业生产以增加收入。由于工作地点偏远,2022年村里将没有青年团书记,妇联主席拉氏汗女士将兼任青年团书记,她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为基层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

抵达奇山县会图乡法色村后,我们经过多次电话联系,终于约见了村妇联负责人武伊玛女士。她匆匆忙忙地从自家田地里赶回家,说平时村里有活儿干的时候,支部和组织的干部都待在家里,其他人则留在田里干活。因为“每月只有几十万盾的零花钱,加上山区道路偏僻,我们不得不干活、生产、饲养牲畜来赚取额外收入,这才能‘滋养’我们参加活动的热情”。尽管生活艰苦,像她这样的支部干部仍然对当地工作充满热情,她还兼任法色村刺绣队的队长。据武伊玛介绍,经过3年多的经营,帕色妇女刺绣小组已逐渐稳定下来,每月为妇女们带来每人150万至200万越南盾的收入。

谈到村委会干部的辛勤付出和默默奉献,会图乡人民委员会主席穆巴焦先生强调,他们是地方党委和政府的“延伸臂膀”。尤其是在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在村委会的主要是老人和儿童的情况下,每当有什么运动或活动,以农会和妇会为代表的村委会干部总是发挥着关键作用。虽然他们仍然肩负着生计和家庭重担的压力,目前的补助也只是鼓励,但许多人仍然坚持不懈,坚守在村委会的共同工作岗位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