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奇山县那诺乡普卡1村有80户人家,500人,100%为蒙族,主要姓氏为武,居住历史悠久。据普卡1村支部书记武巴同介绍,“普卡”的意思是高山之巅,云雾缭绕……
普卡1村人民世世代代勤劳团结,为消除饥饿、减少贫困、建设新生活而努力奋斗。然而,近年来,一些轻信、不讲道理的人被引诱、煽动参与非法宗教活动,引起族人不满,扰乱了村庄的安全局势。自2021年8月以来,纳伊乡党委、政府、各部门、各支部、各组织以及普卡1村党支部、村委会坚持不懈地宣传动员武巴M.和熊永M.两户人家放弃异教,回归传统宗教。然而,2022年3月,这两户人家却显露出回归异教的迹象。面对这一现实,村党支部、村委会、村干部和地方政府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并轮流进行直接宣传和分析,引导这些家庭放弃异教,回归蒙族生活方式,做正确的事情。同时,通过召开村民大会等方式加大宣传力度,使村民充分理解异教,避免被影响或诱导参与。

特别是,为了确保人民安全、地区和平,奇山县委群众动员委员会已与纳艾边防站和纳艾乡党委配合,在富卡1村大力推行“平安民生”模式。此外,县军事指挥部也建议在富卡1村整合推行“帮助村民奔小康、自力更生”模式。
奇山县委民运委员会主任刘巴楚先生介绍说:这是2021年底在富卡1村部署的“智能民运”模式,包含多项内容。重点是打击非法传教,稳定村镇安全,帮助群众转变生产、畜牧养殖意识,消除饥饿,减少贫困。奇山县委民运委员会除了扎实掌握地区和居民情况,做好个别民运工作外,还加强与县、乡、公社各部门、支部以及驻纳伊乡部队的配合,做好民族工作,巩固大团结阵线。

模范指导委员会着手开展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富卡1村人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补充村规民约和族规。特别是弘扬村里的优良风俗和传统,革除落后习俗;动员家庭成员遵守法律和村规民约,不参与社会邪恶,不听信不良宣传,不信仰其他宗教,只遵循蒙族的信仰、习俗和悠久的传统。严禁向民众介绍其他风俗和宗教,影响民族的优良风俗和传统,造成村庄的不团结、混乱和不安全。村规民约内容具体、简明、易记、易懂,并张贴在每户人家的门上,以便每个人都能记住,不违反。

模范指导委员会还组织群众清扫村庄、制作垃圾箱、修缮和清理村间道路、通往生产区和畜牧区的道路、提供技术指导、动员农户生产冬春作物,确保粮食安全。例如,种植天佑8号和J02水稻品种和6919玉米;指导人们预防疾病;为育肥水牛和奶牛进行防寒保暖;配合第四军区经济国防第四大队群众动员队,为拥有李园、桃园等果园的协会成员组织指导,指导他们如何在收获季节后进行养护和修剪树枝;指导人们如何在普卡河沿岸种植和保护桐树和菩提树。
富卡1村党支部书记武巴同说:“在村委、政府、各部门、支部、组织、各方面力量的帮助下,群众心情愉快,生产经营顺利,满意度高。”

纳伊乡党委书记武巴利介绍说:近年来,由于生活困难,乡里很多居民外出务工,尤其是到南部省份务工。返乡后,有些人被引诱、怂恿加入异教,有时甚至通过网络介绍。除了普卡1村的两户人家外,卡多伊村还有两户人家信奉异教,分别是通尼奇和通巴十。上述这些人都宣称,他们不需要乡政府和村委会的管理,不需要村民的任何帮助,他们愿意放弃自己的家庭、兄弟和亲戚。

一些人还在脸书、YouTube等社交网站上拍摄、拍照、传播虚假信息,诽谤党委、政府和蒙族人民的风俗习惯。然而,由于各县(区)级以上党委、政府、部门、分支机构以及各级政治社会组织的及时介入和有效指挥,以及有针对性的宣传、动员和教育,该地区局势已逐渐稳定。
此外,为了帮助人民过上更加富裕的生活,那艾乡党委、政府配合驻地武装力量(那艾边防站、乂安边防部队);经济-国防第四大队(第四军区)……)同步采取多种措施帮助人民发挥本乡的潜力和优势。首先,做好宣传工作,澄清思想认识,克服等待和依赖心理,加强对基层的了解,动员人民转变思想和做法,积极消除饥饿,减少贫困。其次,支持发展种植象草、育肥水牛、奶牛、饲养乌鸡、黑猪、土鹅、种植桃子、生姜、山雪茶等经济模式。

负责管理这一地区的单位是那艾边防站。那艾边防站政委、中校阮文和说:“这里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民族众多,距离中心12至16公里的地方还有富国3村、会吞村、探汉村等村庄,通讯仍然不便,口头宣传工作仍是主要工作。”该站经常选派具有群众动员能力、了解当地风俗习惯、能说当地语言的同志开展宣传工作,有时甚至在夜间深入各个生产营地,进行宣传工作,特别是防范和打击基督教、法轮功等邪教渗透,提高人民群众防范和打击边境地区“和平演变”阴谋诡计的认识和警惕性;不听信、不相信坏人的教唆、利诱,不随意迁移。此外,该站还开展帮扶群众发展家庭经济、稳定生活的典型案例,如会吞村的种稻、净菜典型,蒲卡村的种稻典型,高北村的养鱼典型……

乂安边防部队副政委陈登科上校表示:“借鉴边境地区典型案例的成功经验,乂安边防部队继续加强法律宣传普及和“巧妙动员”相结合的工作,复制经济发展模式,消除饥饿,减少贫困,动员优秀生产户,向贫困户传授生产经验、品种和技术,为消除饥饿,减少贫困,维护地区安全秩序做出贡献。目前,乂安省边防部队正在保留57个典型案例,帮助民众发展经济,增加收入,稳定生活。2023年,乂安省边防部队配合地方开展宣传动员工作,在桂风县三乐乡动员1户7人,在奇山县大果乡动员1人放弃非法基督教信仰,并按照苗族风俗重新建立祭坛。


除了非法传教活动、违反边境规定、偷越国境、移民遣返、非法开采林产品等犯罪活动外,山区和边境地区的犯罪,尤其是毒品犯罪依然错综复杂。因此,为了确保“民安、地安、境安”,近年来,地方党委、政府和各力量(公安、军警、边防等)协调一致,出台了多项重要举措,为维护边境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山区的安全秩序做出了贡献。

特别是要协调好对进入边境地区的外国人和外省人员的管理和监督工作,不允许他们利用探亲、经商、旅行等机会危害国家安全;防止和打击违反边境规定和非法移民的行为。为此,积极发现、宣传劝告并动员7户25名少数民族人员放弃移民老挝的意图。此外,各力量(警察、军队、边防部队)还协调一致、同步部署专业措施,防止外界负面影响进入边境地区,特别是在苗族人民中反动分子的宣传拉拢活动。目前,已有8人接受宣传劝告并承诺放弃迷信活动。

为实现“三安”(人民安宁、地区安宁、犯罪形势安宁)目标,省公安局重点清理了27个陆地边境乡镇的毒品问题,并将范围扩大到195个内陆乡镇,建立了4个县级无毒区……省公安局在保障社会安全,特别是高犯罪风险群体安全方面采取了创新措施;化解了民间矛盾,从而减少了犯罪的根源和条件。特别是,他们有效协调并实施了动员和支持为贫困人口和住房困难人群建造和修缮房屋的计划。截至2023年底,仅省公安局就支持建造了3553栋房屋;组织将10所医疗机构移交给了边境乡镇的医务室。

省边防部队方面,继续有效实施“边防部队参与义安省边境地区公社、街道、村、村组基层政治体系建设与巩固(2022-2026年阶段)”项目。目前,省边防部队正配合地方安排6名边防站干部参加边境县党委、2名同志参加县级人民议会、23名同志参加公社级人民议会;充实27名干部担任边境公社党委副书记;引进81名边防部队党员临时转入村组、困难地区和宗教地区党支部工作。边防部队党委还指示,在边境地区安排522名边防党员负责2387户家庭,重点打造示范村、示范公社和家庭经济示范点。2023年,边防部队指导巩固和完善149个党支部、104个其他政治和社会组织,并指导地方吸收81名新党员。

省军事指挥部还积极配合公安、边防力量加强对越老边境的巡逻管控;做好特殊困难地区、边远偏僻地区的群众动员工作……;开展民兵自卫队联合训练;开展乡级防御作战演习,帮助地方建设新农村,发展经济、文化、社会;修建码头、自治队、安全艇队;自治队保卫边界线和界碑。

目前,为有效落实2021-2030年少数民族和山区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目标计划,正在开展“智慧群众动员”工作。全省各地方和职能部门继续加强宣传工作,及时、透明地提供党和国家各项政策路线的官方信息,特别是有关少数民族和山区的政策。同时,大力开展“全民保卫国家安全”运动,增强全民族大团结的力量,坚决打击敌对势力的阴谋破坏活动和各类犯罪活动,并秉持“村强则乡强,乡强则县强,县强则省强”的口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