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部分:
全面提升运营品质
新闻记者组 • 2024 年 7 月 18 日
2019-2024年任期内,乂安省各级祖国阵线委员会积极主动、富有创造性地开展活动,成为“值得信赖的地方”,共收到社会化资源56250多亿越南盾,创历史新高……
工作灵活且富有创造力
关于清龙——清章县碧好乡的“洪涝灾害中心”,常被称为“天未亮,水未下”的地方,我们听取了该乡妇女联合会主席、祖国阵线委员会委员陈氏姮女士介绍龙江村黎文娥先生的家庭情况:他的妻子阮氏友女士患有血液病,瘫痪在床,正在医院治疗,同时他的女儿遭遇车祸,脑外伤。
值此吴先生家人危难之际,2024年5月22日,杭女士通过青龙乡祖国阵线委员会的脸书主页发布信息,呼吁社会各界携手援助。仅一天时间,来自青龙乡、青龙县乃至全国各地的近900名爱心人士纷纷捐款或直接捐赠现金,共计捐款超过1.6亿越南盾,以帮助吴先生一家。

“在数百名捐款者中,有些人尽管生活困难,也捐了2万到3万越南盾。如果善于利用社交网络,在合适的时间,与合适的人合作,公开透明地捐款,就能凝聚全社会的团结力量,携手并进。” 妇女联合会和青龙公社阵线的女干部说道,她同时也是吴先生家人捐款账户的持有人。
可以说,近年来义安省各级人民阵线及其成员组织开展的诸多社会保障援助活动,例如医疗检查和治疗援助、学习援助、抗击自然灾害、流行病和火灾援助、农作物歉收援助等,都是杰出的成果。这些活动不仅体现了责任感,也体现了活力和方法的灵活性。因为如果仅限于村社,调动的资源将仅仅用于探访和鼓励。值得庆幸的是,人民阵线工作人员懂得如何通过社交网络应用程序在社区中传播信息,而成为获得援助的“桥梁”,是人民阵线组织和个人的荣誉。

为了有资源落实贫困和近贫群体的社会保障政策,乂安省祖国阵线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创新动员社会资源的方式,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调动资源开展活动,特别是社会保障工作。除了宣传和动员组织和个人为扶贫基金捐款,每年举办“春节帮扶贫困户”活动外,乂安省祖国阵线委员会还创新凝聚力工作,例如:联系182个志愿者团体(超过7.8万名成员);每两年定期组织会议、答谢会、表彰慈善团体和慈善家等活动,在社区传播爱心和分享精神。
乂安省各级扶贫阵线也创新组织实施方式,从调查贫困户、近贫户及扶持需求(住房或生计模式、职业培训、创造就业机会……)数据库,紧密结合实际,在此基础上将文件信息数字化、图像化,提供给资助者,并动员从省到基层的整个政治系统参与。

乂安省祖国阵线委员会常务副主席黎文玉指出:“所有倡议和动员内容都必须有明确的计划、纲领和调查,需要多少资金,需要哪些内容,以便有号召和动员的依据。号召和动员的观点必须立足于最大限度地利用内部资源和充分利用外部资源。
各级扶贫阵线利用筹集到的资金,建立了一系列“银行”,例如“资金银行”、“奶牛银行”、“牲畜种子银行”、“农具银行”等,用于支持生计、发展贫困户和近贫户的生计,以及在节假日和春节期间开展社会保障工作……筹集到的资金使用公开、透明、清晰,尤其注重效率,为援助机构和个人赢得了更多信任。在Tuong Duong县Tam Quang乡Bai So村,黄文安先生一家在扶贫阵线的这种做法下,信心满满地发展壮大。

2022年初,安先生家获得2000万越南盾的资助,用于购买2头小牛。“牛银行”计划祥阳县祖国阵线干部。接下来,他在三光乡阵线干部的指导下,修建牛棚、种草,并每月和每季度进行密切监督和提醒。安先生最初只养了2头牛犊,等牛犊长到一定体重、卖得好价钱时,就把牛犊卖掉,再买回来继续养;至今,他已经卖掉了3头牛犊,盈利1800多万越南盾,现在还养着2头牛。有了资金和养殖知识,他和妻子更加自信,积极学习生产知识,引进玉米、花生、水稻等新品种,积极种植蔬菜,饲养家禽,改善生活。“我家现在已经脱贫了,正在努力在2024年摆脱贫困。”黄文安先生兴奋地分享道。
在三光乡,除了黄文安一家,还有24户贫困户和近贫户,在县阵线“奶牛银行”项目的支持下,获得了贷款,用于饲养商品奶牛。据三光乡祖国阵线委员会主席魏氏玉女士介绍,阵线的做法是:“每户获得2000万越南盾的无息贷款,三年后收回,再转给其他户借贷。在25户获得生计模式支持的家庭中,经过两年多的时间,已有8户脱贫,3户由贫困户转为近贫户。”

在对贫困户和近贫户进行评估和复查的过程中,三光乡阵线通过包括社交网络在内的多种形式,向群众宣传并传达了明确的信息:所有扶持措施均有具体内容。如果任何家庭不努力、不自觉地站起来,“自己动手,自己吃”,所有后续扶持来源将被切断,不予纳入贫困户和近贫户名单。三光乡祖国阵线委员会主席表示,这种公开的做法是“用土地和劳动力条件帮助人们摆脱贫困和近贫,而不是靠自己努力脱贫,而是依靠国家和社会的帮助”。从这项活动的成果来看,这个山区边境乡每年减少30-35户贫困户和20-25户近贫户。
在琼琉县,通过县阵线发起的“勇敢的穷人”项目,贫困人口已从扶贫对象转变为扶贫主体;也就是说,贫困人口必须真正参与其中,积极主动,满怀热情地努力脱贫,而不是成为各级、部门和社会用免费政策照顾的对象,从而产生被动、等待和依赖的心态。在县一级,举办了“可持续扶贫解决方案”会议,贫困户提交了脱贫计划和方案,并在祖国阵线的陪伴和支持下登记并承诺脱贫。根据贫困户的生产计划申请、支持需求和脱贫承诺,县阵线与公社共同提供支持,例如:引入职业培训,并结合资金支持开设生产设施;支持畜牧养殖或贸易投资的无息贷款;支持养殖动物……

在创造性地转变扶贫方式,将贫困人口作为地方扶贫工作的主体的同时,省祖国阵线委员会制定了通过“奶牛银行”扶持贫困人口生计的计划,以购买种畜的费用扶持贫困和近贫户,平均每户1500万越南盾,同时县、乡两级也提供相应支持,居民自身也提供相应支持,投资兴建牛棚,努力养殖,确保牲畜健康发展。三年后,获得扶持的贫困和近贫户有义务返还50%的扶持款,为其他家庭提供扶持资金。
就是要把对贫困人口的扶持方式由“无偿”改为“有条件”,逐步改变贫困人口等着、靠着、想成为贫困人口才能享受国家政策的思维定式。

肯定团结和凝聚力量的核心作用
社会动员所取得的成果,来自于社区、组织和个人对各级阵线干部和组织在阵线社区生活相关实践活动中的信任。
从2019-2024年任期伊始,乂安省祖国阵线委员会就认识到,各级阵线每个个人和组织必须正确认识在数字技术平台上全新转变方法、思维和工作方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与阵线的职能和任务相结合,行动口号为“勇敢、熟练、共识、创新”。




义安省祖国阵线委员会还认定,如果不能建设一支足够强大的队伍,胜任任务,始终紧跟时代发展潮流;如果不能彻底克服浮夸、形式主义和行政化“弊病”,就很容易失去团结凝聚全社会力量的核心作用。也就是说,祖国阵线必须在政治体系中确立自己的地位,每个祖国阵线干部也必须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打造对社会有用的“产品”,打造一支全面建设、素质与身份同步、与数字时代同步的祖国阵线干部的形象。
提出一系列措施,转变16808名各级祖国阵线委员会委员和3804名驻村阵线工作委员会领导的思维方式和工作作风,例如,选择稻米黄色(越南祖国阵线标志主色调之一)作为省阵线系统的统一颜色,这也是乂安省祖国阵线在所有文件和网络平台上的形象识别颜色。迄今为止,乂安省也是唯一一个以此身份树立阵线干部形象的单位。

特别是,义安阵线在全国首次成功组织“倾听基层阵线的声音”论坛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主席杜文战同志于2023年10月以线下和线上方式与全省各级祖国阵线干部举行会晤,近14000名代表参加。
这是对阵线工作人员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次实践活动,是越南祖国阵线系统领导层会见、接触和听取基层阵线工作人员的想法、愿望、意见和建议的机会,交流和宣传党和国家对阵线工作的看法,预测全民族大团结阵线凝聚工作形势;同时,继续鼓舞、激励、激发创新思维,在人民心中树立忠诚敬业的阵线干部形象,为增强全民族大团结阵线力量作出贡献。



此次座谈会也为基层阵线工作人员提供了一个平台,让他们畅所欲言,畅所欲言,交流阵线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障碍和担忧,交流经验和实践技能,提高阵线工作人员对新时期阵线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要性的认识。从而,继续巩固和加强全民族大团结的力量,增强人民对党和国家的信任,为阵线——各阶层人民的“共同家园”——的不断发展壮大做出贡献。
越南祖国阵线中央委员会主席杜文战高度评价此次论坛的重要意义,明确提出要建设一支“贴近人民、忠于职守、受人民爱戴、尽职尽责、受人民爱戴、纪律严明、受人民尊敬、充满活力、受人民信赖”的各级祖国阵线干部队伍。
深入领会这一精神,迈入2024-2029年新任期,省委常委、乂安省祖国阵线委员会主席武氏明生同志表示:乂安省祖国阵线委员会确定数字化转型继续作为创新内容、方法、全面提高阵线活动质量、走有效务实道路的“突破性”解决方案;在宣传动员、收集和接收、听取和回应各阶层人民的意见和建议方面明确形成“双向”信息渠道;重点建设与政府建设的社区数字技术小组相结合的“自治、团结、繁荣、幸福”住宅区;发挥全民族大团结力量;开展爱国竞赛运动;履行好代表和维护人民合法合法权益的任务;发扬民主,进行社会监督和批评,防止腐败、浪费和消极情绪,参与党的建设,建设廉洁、强大的政府,为到2030年将乂安省建设成为全国比较发达的省份、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具有越南和乂安特色的文化做出贡献。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