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民歌传播苏联精神
诗歌是一种民间文学,是一种以诗歌形式叙述的叙事形式。在义静苏维埃运动时期,诗歌揭露了统治集团的真面目和敌人的反动政策,号召群众奋起反抗,记录了革命的进程,为弘扬苏维埃精神和精神做出了贡献。至今,诗歌已成为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献。
乂安报社想简要记录一下宁越教副教授的研究文章《Xo viet Nghe Tinh qua ve》。宁越教副教授被认为是“艺术学者”,并被越南国家记录中心评为“对乂安民间文化进行研究著作最多的人”。
宁越教副教授的肖像和他几十年来潜心撰写的书籍。
图片:Nghe An Newspaper
……这首诗既具有战斗性、讽刺性和时代性,又兼具深刻的抒情性。诗中充分反映了我国人民的人生观和世界观。虽然语言不够精炼,人物的心理和性格刻画不够清晰,但就社会研究而言,它是正确的。
义安省的民歌极其丰富。可以说,民歌义静苏维埃在义静苏维埃运动爆发之前,义静就出现了一些号召和宣传革命的歌曲,例如:《印度支那共产党的号召》、《快快收回权利》、《奔走吧,快来吧》、《古汉字达》、《古汉字达》、《介绍苏联》、《跟父亲说话》、《我的士兵们》、《加油,红绿军装的士兵们》……
这些歌曲都是以民歌的形式写成的,内容往往分析社会形势,指出失去祖国和自由的屈辱,阐述党的政策,号召人民起来革命。
关于社会状况的诗句:
“南朝官员
拥有一个病房帝国
它凿出骨髓,雕刻出骨头。
也残酷
更残酷的是
吃饭的时候
被判处死刑时
当家庭农场
让官员们掠夺
人们因抢劫而受苦”
(摘自诗歌《让我们站起来》)
这首诗号召人民起来革命:
“共产党宣传
马克思列宁主义
加油青春加油,
加油,女士们!
工农兵一派,
我不得不同意。
我全心全意,
共同战斗,
最后的决战”。
(摘自诗歌《印度支那共产党的号召》)

上述具有革命宣传性质的诗歌,比叙事性质的诗歌更有价值,有些创作于1930-1931年间,有些则发表于此之后不久。 《丹行林摧毁了基元的家》、《讲述南丹的斗争故事》、《讲述清章的斗争故事》、《1930-1931年的安城》、《1930-1931年的演州》、《9·12兴原示威》、《1930-1931年的都岗》、《1930-1931年东山村的最后时光》、《国家的革命》、《焚烧房屋》、《法国人烧毁了富村和寿村》、《荣市监狱》等文章,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这场运动的内容和性质,斗争的发展,人民的革命启蒙,群众的作用,党的领导,帝国主义和封建南朝的阴谋和反应,敌人的野蛮恐怖……清晰、完整、生动。
这些诗歌的作者大多是农民,也有一些是革命战士。由于关于义静苏维埃运动的叙事诗的作者大多是农民,因此内容真实,人物真实,反映的方式也十分天真。天真并非自然主义,它帮助我们看清斗争的真实发展、斗争的氛围及其利弊。
这首诗描述了1930年至1931年两年间南丹的革命气氛:
“在祖国的每一个角落
村庄已传遍,街道已闻名
日夜散发传单
鼓声响,钟声催,木鱼摇几下
每个人都有一把长尺。
人心犹如惊涛骇浪,大雨倾盆。
三军引路,旗帜飘扬
拖出去,到丹区住处”
(摘自《讲述南丹斗争的故事》一诗)
那是1930年8月30日示威活动在那次示威活动中,3000名南丹农民在县府示威,闯入监狱,释放政治犯,并迫使县长黎克祥签署请愿书,承诺:“南丹县长和官员,如果他们利用这种情况,他们不会骚扰人民。”
Thanh Chuong 的情况如下:
Xuan Lam、Cat Ngan、Dai Dong
Bichhao、Vo Liet 斗争委员会
镰刀锤子红旗高高飘扬
河边传来的鼓声和木鱼声
释放囚犯,烧毁地区办公室
人去如东海涌来
乡村道路上到处都是喧闹声
不畏荆棘,高喊口号
谁在乎我们明天是生是死?
殖民者谁会在乎枪支和子弹?
要求独立,要求权利
要求废除税收,建立工农基础”
(Thanh Chuong的奋斗故事)
1930年9月1日,两万名清章农民在县府高声抗议,闯入监狱,释放政治犯,并焚烧了县公所。县长潘思攀及所有官员和士兵被迫逃亡。
我们在下面的段落中不仅注意到了斗争的精神,还注意到了斗争的口号和要求。
这是1930年9月12日在兴原举行的示威游行。继南丹、清章、安山、宜禄、芹禄、德寿、演州等地的示威游行之后……革命运动如决堤的堤坝般汹涌澎湃。敌人担心运动进一步蔓延、进一步高涨,于是试图镇压和恐吓。但他们越是使用恐怖手段,运动就越是狂热和激烈:
“唉呀,网破了!
红色浪潮已然兴起
摆脱它们
一行人劈开大地,跨越天空,前进。
火车尾部仍在车站。
队伍的头领正准备出发去掩护道路。
乡村道路上的白色传单
竹笋高高挂,旗帜高高飘扬
路上满是迷失的灵魂。
告诉我,我快要死了……”
(摘自《9·12 兴原抗议》诗)
这三句是上述众多表达抗议者热情和坚强精神的诗句之一,其语言流畅,形象生动,多少与那首英雄史诗相呼应。这是历史的具体而伟大的现实,是人类灵魂的具体而伟大的现实,是义安和河静的氛围,也是1930-1931年这两年越南的氛围。
“数月矣,镰刀锤旗高扬,锣鼓喧天,南朝昏乱,洋人昏乱”(《听官言》),“见衣冠破烂,呼声高涨,天地震颤,飞机炸弹四起。吾人视天为父,手足无措,死伤无数”(《四方天动》),展现了农业农村部统管农村的时代,展现了苏维埃政权崭新健康的活力。
例如在 Thanh Chuong:
“西方的封建制度已经消失”
村里的田野、田地和一切属于我们的,
Thanh La 到 Lieu Nha
Van Giai,春天突然过去了 Tri Tuong
传单、正式演讲
示威、读报、村民会议抗争
热闹的集会
明天热闹的自卫训练
这次大家都一样
属于我的东西,我享受,杀了不人道的
这一次既不神圣也不神圣。
无天无佛,人民的权利由人民行使”
(摘自《讲述清章村的斗争故事》一诗)

这里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诗歌的诸多主要特征之一是其世俗性和历史性。关于义静苏维埃的诗歌兼具这两种特征。它在当时就具有强大的力量,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力量更加强大。因为这些诗歌的创作者,也就是那些诗歌的作者,都曾直接参与过这场运动,为这场运动奋斗,或者亲眼目睹过这场运动。
诗歌是民间文学的一种。义静苏维埃运动的作家们运用这种贴近义静人民的文学体裁,在创作中努力汲取民间文化遗产,使其作品广为流传,工农群众易于理解和记忆。义静苏维埃时期仅存的两种诗歌类型——政治诗歌和叙事诗歌,足以证明诗歌在革命中的优势。
诗歌揭露统治集团的真面目,抨击敌人的反动政策,号召群众奋起斗争,记录革命的事件和发展,如今已成为历史文献。诗歌,这种用朴素的文字描述乡村日常生活的文体,在历史的长河中,已经升华为斗争的工具,参与到民族的广泛斗争中。
1930-1931年的诗句,起到了爱国主义教育、革命道路教育、为人民坚决斗争精神教育的作用。对于农民来说,在当时的抗战精神的熏陶下,诗句以其直观的反映,把农民的优点和缺点都展现了出来。
如今,在国家工业化、现代化和开放市场机制的进程中,这些关于义静苏维埃的诗歌以及有关爱国主义的诗歌仍然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农民应发扬的优良品质和应克服的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