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压岁钱

送压岁钱(又称“利喜”)已成为越南人民的传统,蕴含着文化之美。新钞被装进红包里,寓意着给老人和孩子带来好运和平安。我至今仍记得过年时,爆竹声响起后,在炭炉旁,爷爷把孙辈们叫过来,笑着给他们每人一个红包,摸摸他们的头,许下每个有意义的愿望。之后,我的父母和叔叔们也恭敬地把压岁钱还给爷爷奶奶,祝他们幸福安康……每逢春节,有客人来访,大人们都会拿出红包分给孩子们。我为大人们送压岁钱的新年第一个红包而兴奋不已,红包里的钱被妈妈放进了储蓄罐。有时用来买书,有时用来买新衣服,有时用来救济那些生活困难的人……

长大后,春节假期一个接一个,轮到我给孩子们发压岁钱了。还是老观念,压岁钱的多少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孩子们的感情和爱。所以,压岁钱的价值只是中等水平。然而,一件“小事”让我陷入了“半哭半笑”的境地。去年我回老家过春节,大年初一,邻居家的孩子不少,一共有15个。我走进房间,放进一个红包,每个红包里都是崭新的2万越南盾钞票,“阿姨,给孩子们发压岁钱吧”。孩子们接过红包,欢呼雀跃:“好开心,谢谢阿姨。”然而,刚撕开信封,掏出2万越南盾的钞票,其中一个人就把信封扔在地上,把钱塞到身边的大人手里,脸上满是失望。大人们赶紧带着孩子回家,门外还能听到他们窃窃私语:“城里人就2万越南盾的压岁钱,太不值了。” 我愣住了。整个春节,我哪儿也不敢去,就怕压岁钱的“灾”。压多了没钱,压少了又会听到脏话……

那个春节,我照例在除夕仪式结束后给家里的孩子们发了压岁钱。每个孩子发了20万越南盾,父母和祖父母每人发了50万越南盾。然后轮到我嫂子了,她不用压岁钱,就立刻拿出一叠印有原始号码的50万越南盾钞票,给每个孩子两张,大人们发了四张。孩子们高兴地叫着,唱着“比大叔多5倍”。我苦笑了一下,丈夫却露出了不悦的表情。

如今,压岁钱已不再只是新年伊始送的习俗,而是被赋予了各种各样的用途。它是人们报答恩情的机会;是向上司送礼的场合;是人们炫耀品位、炫耀财富、证明自己“有钱”的场合。而无形之中,压岁钱原本是送给孩子的礼物,却成了大人的“债务”……

一个美好的习俗,一个立春的文化特色,却被大人们扭曲的观念所扭曲,导致孩子们不知道压岁钱的意义,只在乎收到的压岁钱的面额,每次拆开红包时,要么高兴,要么失望。因此,我一直努力教育我的孩子压岁钱的意义,要珍惜大人给的红包,不要随意拆开,不要在人多的地方拆包,不要攀比,不要在意谁给的多,谁给的少……因此,虽然她已经6岁上一年级了,但每次收到红包她都兴奋不已,而且只接受大人装在红包里的压岁钱。那些红包被精心地放在一个漂亮的纸盒里,在春节假期的最后一天,她会拿出来数一数收到了多少红包,而不是春节期间收到了多少压岁钱。很多人说我的孩子“幼稚”,但我不这么认为。我只希望我的孩子能够保持那份纯真和天真,只希望:送压岁钱——一个美好的习俗——不会变成一个坏习俗……


文章:Tue Anh
插图: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