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通过采取许多具体而有力的措施,一些地区的交通安全通道清理工作取得了明显而显著的变化。

以前,每当途经清章县清章镇时,很容易看到一些居民为了做生意而侵占人行道和道路,违反交通安全规定,在规定区域外搭建遮阳棚和广告牌的情况十分普遍。但现在,小镇的面貌焕然一新,道路更加宽敞明亮。
从毗邻Dung市场(清东乡)的5a街区到2a街区,商铺林立,商品琳琅满目,但已不再像以前那样混乱不堪。这里的一位商户阮氏兰女士分享道:“在了解并清楚地认识到要确保交通安全通道后,我家和其他住户都认真地清理了店铺,拆除了屋顶,移动了招牌等等。看到别人都遵守规定,我们怎么能不遵守呢?”

同样,近日途经46C国道江市集区的民众惊讶地发现,道路和人行道上摆摊售卖的现象已得到改善。此前,每逢集市日,人们在道路和人行道上摆摊,造成交通拥堵,并可能引发交通事故。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除了民众意识的提高外,部分原因是整个集市区位于清莲乡和清田乡的行政交界处,管理难度较大。然而,在县政府的强力领导和两乡的积极配合下,上述情况现已得到解决。
据清章县人民委员会经济基础设施司司长阮世强先生介绍,得益于各项措施的同步部署和强有力的执行,根据省人民议会2016年12月16日第56号决议开展的清查道路交通安全走廊和城市人行道违规行为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具体而言,通过15次集中整治行动,已清理了127平方米的房屋、1794平方米的售货亭、6315平方米的遮阳棚、2369块广告牌以及1259平方米的违章建筑和台阶……
在黄梅镇,2020年以前,琼天坊和琼荣乡一带(从芒城酒店对面到工商银行入口-拉曼桥路段)商业、摊位等侵占交通安全通道的情况十分严重,直接影响交通,造成交通安全隐患。如今,不仅商店、招牌和广告牌全部搬回了室内,人行道也拓宽了,更加通透。绿树的种植也更加合理,真正为这座通往义安省的门户小镇打造了全新的面貌。往返荣市和河内的司机阮德进先生评论道:“穿过琼天坊和琼荣乡的1A国道现在非常开阔,司机的视线不再像以前那样被招牌、广告牌、遮阳伞和商店挤得水泄不通了。”

此外,引起公众强烈不满的侵占点,例如黄梅工业园大门前、琼立市场前等地的侵占点也已基本得到解决。镇人民委员会城市管理部门副主任阮伯世先生表示:根据省人民议会第56号决议,该镇已清理约50公里,动员300户居民自愿拆除,拆除了1134个广告牌、502个帐篷、遮阳篷、围栏、围墙、台阶……并解放了7个市场集散点;拆除了19栋整体房屋、39个整体售货亭(沿1A国道)……此外,该镇还组织强制清理了黄梅工业园大门前侵占商业走廊的11户居民,并与交通运输监察局、清化铁路公司协调,关闭了5个连接铁路的非法十字路口,缩小了琼天坊内自行开辟的穿越铁路的小路。

在清理交通安全走廊的工作中,尤其是在曾经被认为是交通安全走廊侵占“热点”的地区,如清章县、黄梅镇等地,除了按照一般指示执行外,每个地方也有自己高效的清理方法。
清章县地处山区,拥有多元化且规模庞大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包括6条国道(总长171.5公里)、1条省道(长10公里)、16条县道(总长233.3公里)、196条乡道(总长482.8公里)以及超过1740公里的村、镇、乡间道路。由于地域辽阔、人力资源匮乏,道路清理工作面临诸多困难。然而,在各级政府、各部门和政治体制的大力参与下,道路交通安全走廊违规行为的管理和处理工作已取得显著成效。
谈及具体方法,区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黎廷成先生表示:“我们始终认为宣传工作必须走在前面。例如,在落实第56号决议的过程中,区政府组织向各乡镇人民委员会发放横幅、广告牌、传单和宣传册,以便他们向群众进行宣传。我们还指示文化信息传播中心编辑制作报告、文章和光盘,宣传清障工作;并在高峰期前后组织了15次流动宣传活动。及时向全体干部和群众开展宣传工作,是融入土地捐赠运动、拓宽农村交通路线的重要前提,有助于全区新农村地区建设的交通标准得以完善。”
与此同时,检查监督工作也开展得非常到位、及时有效。区人民委员会成立了2个清查检查队和2个统计违规审查检查队,组织了4轮检查,对40个乡镇进行了80余次检查。同时,在清查高峰期前后,区人民委员会指示指导委员会成员和检查队成员直接到指定地点进行检查、指导和督促,落实清查工作。例如,为恢复46C国道江市场秩序,防止再次侵占,区人民委员会除了安排干部定期驻守外,还责成乡镇安排人员驻守一个月。
此外,通过此次检查,还发现了许多不足之处,并向各乡镇提出了建议,要求其及时处理,从而有助于提升乡镇指导委员会主任的作用、责任和领导能力。许多乡镇在检查后表现良好,例如清开乡、清峰乡、武烈乡、清溪乡……
在开展宣传、检查和监督的同时,对违规行为进行了坚决处理。清章郡公安局共查处720起违规案件,包括车辆在交通要道上停放、集市;侵占道路和人行道进行商业活动;以及非法堆放建筑材料等,为国家财政贡献了2.79亿越南盾。
在拥有503.98公里长道路的黄梅镇,交通安全通道清理工作与城市美化密切相关。据城市管理部门副主任阮伯世先生介绍,在清理工作中,该镇会优先选择“热点”和难点区域,从根本上解决民众和公众舆论的痛点,然后再逐步推广到其他区域。然而,阮伯世先生也指出,清理工作本身就很难,保持清理效果更是难上加难。因此,在清理和标记工作完成后,该镇都会召开交接会议,将管理工作移交给各街道、乡镇负责。同时,这也是街道、乡镇长评定工作绩效的标准之一。
与此同时,黄迈镇还设立了一个名为“我爱黄迈”的Facebook页面,供市民反映他们“所见所闻”的问题。这也成为当局的一个“施压渠道”,因为一旦发布,当局就不得不介入并解决问题。正因如此,许多问题,包括清理交通安全通道和城市美化工作中出现的问题,都得到了及时处理。

南丹镇虽然仍存在诸多问题,但群众动员工作开展得相当出色。例如,为了拓宽南丹汽车站附近、毗邻46号国道区域的交通走廊,该区域长期以来一直有8户人家租用土地种植观赏植物,清理工作已开展得相当彻底。
据南丹镇人民委员会负责城市交通建设的土地管理-建设、农业和环境部门公务员裴廷水先生介绍,这些住户自2015年以来一直借用土地,并在此搭建营地、修缮场地以维持稳定的商业活动。因此,当政府出台拆迁政策时,一些住户表示反对,更不用说还有人从中作梗……然而,城镇拆迁工作组根据以往的人脉关系,指派人员挨家挨户进行劝说,有些住户甚至来回走了几十趟。与此同时,乡政府呼吁各界人士提供资金支持,帮助住户搬迁,部分用于再生产和经营,最终住户们同意了。
到目前为止,这片区域不仅通风良好,人行道也铺设了砖块,安装了照明设施,并种植了更多树木,为小镇增添了一抹亮色。8户人家之一的阮文润先生说:“起初我们非常难过,因为这里是顾客们熟悉的店铺,更不用说店面、营地等方面的投资成本了……但在了解了情况,并看到为了共同利益而进行的清理政策后,最终8户人家都同意搬迁。目前,他们家搬到了离原址1公里远的地方,顾客们也知道该来这里购物了。”
同步且强有力的解决方案,结合“巧妙的群众动员”,在清理各地交通安全通道的工作中,提高了人们对保护基础设施和交通安全通道的法律法规的认识和遵守程度,同时确保了道路和人行道的畅通,有助于减少交通事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