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来到祥阳县三光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片片翠绿夺目的洋槐树林和槐树林。三莲村的魏文胜先生跟我们聊起这棵树时说:“槐树仍然是经济效益最高的树种,不用担心产量,砍下来带回家,还会有人来买。每块空地上,人们都会种槐树。比如,我家就有2000多棵槐树。”据三莲村村长魏文明先生介绍,全村有126户人家,528人,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槐树。全村槐树种植面积超过251公顷。多年来,槐树一直是村民的支柱产业,为村民带来稳定的收入……

认识到槐树的经济价值,多年来,三光乡党委、人民委员会一直致力于宣传和动员群众恢复本乡槐树林;同时,配合县内有关单位开展科技培训、种子和肥料支持,鼓励群众积极栽种。三光乡人民委员会主席卡氏显女士介绍说:槐树和相思树是本乡的两大主要树种。目前,全乡槐树面积近700公顷(最大的户种15-20公顷),相思树面积近1400公顷(最大的户种30公顷)。得益于此,人民生活不断改善,2023年前6个月人均收入达4500万越南盾/人/年(比年初增长30.8%,贫困率从13.2%下降到11.3%)。

为保护、发展、提升现有竹林和竹林价值,提高开发产品价值,形成集中原料区,祥阳县人民委员会自2021年起批准了2021-2025年该县竹林和竹林原料区发展项目。据此,该县重点指导有老竹林区的乡镇人民委员会组织养护、恢复、维修,制定村集体管理的竹林区的管理和利用规章制度。同时,结合按价值链发展竹林的可持续生计模式,以减轻Tam Quang和Tam Hop两个缓冲区乡镇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功能压力(该项目由全球环境基金资助,由县农民协会实施,由义安林业发展咨询中心提供指导和技术支持)。由此,群众意识逐渐提高,不少家庭把种植米作为发展家庭经济的主力树(首期已新栽米415.19公顷)。

在桂峰县,除了金合欢树,红树林和龙树也是重点发展的树种,面积超过17000公顷。同文是桂峰县天然龙树面积最大的地区,面积超过9500公顷,主要集中在芒兴、普多克、坤纳等村……据当地领导介绍,公社建议并指导人们按照正确的技术流程保护和养护龙树,以便龙树能够高产出品,卖个好价钱。许多家庭因此摆脱了贫困,走上了致富之路。像梁文璧先生一家一样,在普多克村,他们拥有10多公顷的龙树种植面积,年收入超过1亿越南盾,此外,国家还为每公顷每年60万越南盾的森林环境服务提供资金……

目前,桂峰县天然竹林面积超过1.71万公顷,主要分布在同文乡(超过9500公顷)和通寿乡(超过7300公顷)以及前峰乡、芒诺乡和光峰乡的部分地区。平均年产鲜竹4500至6000吨,目前售价为每公斤1200至1300越南盾。近期,桂峰县839.3公顷竹林获得FSC森林管理委员会认证,有助于该树种的手工艺品更容易打入欧盟和美国等大型市场。同时,它还能提高产品价值,增加当地居民收入,减少贫困。

桂峰县人民委员会副主席裴文贤先生表示:“椴树达到FSC标准后,庆心林业公司和德峰有限公司两家企业承诺直接收购原材料,供民众食用。与通过贸易商销售相比,售价也上涨了10%至15%。桂峰县还承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继续支持企业和民众,继续扩大同文乡和通秋乡获得FSC认证的椴树林面积,预计约2600人将直接受益于该项目。”

此外,桂风县还致力于保护、恢复、发展和扩大包括肉桂在内的药用植物种植面积。近期,桂风县人民委员会与富华自然保护区管理委员会和森林产品研究中心合作,对肉桂品种进行调查和保护,以便培育和扩大种植面积,为当地居民创造高收入,为绿化荒山做出贡献。目前,桂风县肉桂种植面积为553公顷,主要集中在南贾伊(Nam Giai)、通吐(Thong Thu)、行迪(Hanh Dich)、同文(Dong Van)等地区。

在昆强县,除了面积超过1100公顷的金合欢树外,茶树也被列为重点可持续种植植物之一,种植面积超过400公顷,主要集中在安溪乡、奉溪乡和池溪乡。安溪乡忠清村农民协会主席阮德田先生带我们参观了翠绿的茶山,他说:“这个72户人家的小村庄,有48户种植茶叶,2022年的产量为750吨。” “茶叶是适合安溪土地和气候的植物之一,为人们带来了稳定的收入,不用担心产量问题。我家有1公顷多茶园,每年采摘5次,每次5-6吨,总收入近2亿越南盾。”阮德田先生分享道。

安溪乡人民委员会主席陈青平表示:“与许多面积衰退的橘子树相比,茶叶的稳定性更高。目前,安溪乡工业茶树总面积达293.7公顷。这被确定为当地经济作物,少数民族占70%以上。”

在奇山山区,尽管生姜价格波动,但生姜仍是许多地方的民生作物。目前,稳定的生姜种植面积为600至650公顷,年产量为4200至4500吨。除了销售鲜姜外,还生产姜粉、姜精油等产品,为当地居民带来了重要的收入来源。此外,山雪茶也是奇山县继续扩大种植面积的主要作物之一。

奇山县农业与农村发展厅厅长魏英先生表示:“该地区已启动投资项目,并设立了专门的茶园,旨在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山雪茶树的质量和经济效益,并朝着符合OCOP标准的商品化生产方向发展,包括加工和消费。目前,该县茶叶种植面积超过600公顷,其中已开发和正在开发的面积为350公顷,平均单产为每公顷4吨,年均产量为1400吨,预计还将新增30至50公顷的种植面积。


在畜牧业方面,许多地方注重培育纯种、耐寒、繁殖力强的优质家畜,例如蒙牛、乌鸡、鸭、黑猪、纳希水牛等。此外,还组建和发展由民众直接参与的经济发展团体,例如农业合作社、手工艺村、生产合作社等,以生产优质产品满足市场需求,帮助民众增加收入,持续减少贫困。其中,在南贾伊乡(桂峰县),当地土鸡品种由民众饲养已久,具有优良基因,抗病力强,适应性强,肉质鲜美,品质优良。

鉴于上述本地鸡种的经济价值,桂峰县农业服务中心于2022年在南贾艾乡平朗村部署建设“本地鸡养殖销售”模式,规模达1400只。每户参与,每户350只,国家投资并支持50%的品种、混合饲料、疫苗和消毒剂;居民承担剩余50%的费用,并享受项目所得的全部产品。看到这一有效且可行的模式,平朗村和南贾艾乡的许多农户纷纷前来参观、学习经验并效仿。从4个试点农户开始,目前该地区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4个成员农户的养鸡合作社。南贾艾乡普克村的颜文林先生拥有一个养鸡场,饲养了700至1000只鸡。他说:“今年我卖了4批鸡,每次大概能赚七八千万越南盾。从投入到产出,合作社包办了,我鸡不够卖。”

在奇山县芒龙公社,公社从15户参与的乌鸡养殖模式开始,引导成功开发当地乌鸡产品OCOP,升级为合作社,为人们开发和复制创造有利条件。
除了土鸡,饲养肥牛也是很多地方选择的方向,因为土牛往往能耐高原的恶劣天气,而且肉质香甜。

在启山县,该县坚持优先发展农场和家庭经济,利用好扶持畜牧业发展的政策,特别是大力发展本地蒙牛品种,目前奶牛存栏已增至4.18万头,水牛存栏已增至1.156万头(比2020年增长20%),为逐步改善人民生活做出了贡献。在贵州县,除了加强遗传资源保护、将贵州鸭养殖发展成为重点商品产品外,该县还重点发展本地山鸡、本地黄牛、本地黑母猪(圣瓦猪)等品种。

义安省一些地方的农业官员表示,优先开发珍贵动植物,特别是本地动植物,可以确保更大的可持续性,因为人们积累了根据土壤和气候因素种植、照料农作物和牲畜的经验,创造了许多耐候性强、生长良好的特殊产品,其市场价格比传统产品高出许多倍。许多地方还将民生模式的实施与开发自有品牌的OCOP产品结合起来,例如黄花茶(Que Phong);宝江、芒龙乌鸡、山雪茶、生姜精油和生姜粉(Ky Son);红肉火龙果、楔形番茄、溪牛甜茄子、干竹笋(Tuong Duon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