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百香果曾是乂安省山区人民寄予厚望的生计作物,有望改变当地人民的生活。2016-2017年,我去桂风县山区时,只听到苗族人民谈论种植百香果。人们称之为百香果脱贫致富的黄金时期。据人们估算,百香果“黄金时期”种植1公顷百香果,包括种子、支架、肥料等投资成本约为1.2亿越南盾,生长周期约为4-5年。除第一年外,之后几年产量可达40-50吨/公顷,年收入可达2-4亿越南盾/公顷。

因此,百香果已成为桂丰县的特色产品之一,经济效益比种植水稻、木薯、金合欢等高出许多倍。
然而,这种植物目前正“夭折”。在被认为是百香果“之都”的边境公社Tri Le,百香果种植面积已从数百公顷缩减至仅剩约5公顷。Tri Le公社负责人表示:“近年来,人们竞相毁掉百香果树,或者任其枯萎无人照料,因为百香果树上出现了许多病虫害,使其经济效益低下,收购价格也随之下降。”

桂风县农业与农村发展局局长潘忠勇表示:“为了帮助当地群众种植生西番莲,桂风县委常委会颁布了关于在2013年至2020年期间发展西番莲树的第08-NQ/HU号决议。2017年至2018年,该县西番莲树种植面积达到峰值400公顷。到2020年,西番莲树干大面积发生真菌病害,导致树体生长不良,产量低下……因此,人们破坏了许多地方。目前,全县仅剩不到100公顷西番莲树,散布在各苗族村寨。

谈到种植面积的快速下降,Dung先生表示:“这是一种‘难养’的树,多年种植在同一种土壤上会感染真菌。” 另一方面,新冠疫情爆发后,出口市场遭遇困境,百香果价格也大幅下跌。与此同时,人们没有获得百香果树种植的支持政策,而经营方Nafoods百香果股份公司也不再种植商业百香果,而只生产幼苗,因此人们逐渐放弃了种植。

在昆强县和归合县,橘子树曾是人们的致富之源。据归合县农业与农村发展厅介绍,在黄金时代,该县橘子种植面积发展迅速,从2011年的400公顷,发展到2018年和2019年的近2800公顷,占全省橘子种植面积的50%,成为该县的主要作物,平均每公顷产果25-30吨,年产量达7万吨左右。许多家庭靠种植橘子赚取数十亿越南盾的收入。然而,许多曾经著名的橘子园如今却黯然失色。许多家庭原来有3-4公顷的橘子,现在由于病虫害,只剩下不到1公顷的土地,根本无法挽救。归合县当局表示,橙色区域目前仅占前几年面积的 1/3 左右……

在昆强县,2018年和2019年,全县有近500公顷的柑橘树,许多家庭依靠柑橘树的收入过上了富裕的生活,但近年来,该县的柑橘树面积也减少到只有275公顷。昆强县安溪乡人民委员会主席陈清平说:近几年,柑橘树感染了黄叶、根腐病、落果等病害,树体发育不良,无法恢复,因此人们几乎把柑橘树砍光了。即使种植了2-3年的柑橘园也感染了病害,不得不砍掉,改种茶树、甘蔗等其他树木。目前,安溪乡的柑橘树面积只达到135.2公顷,计划种植面积为200-220公顷。

在2023年1月召开的全省柑橘树改良、恢复和发展方案提出研讨会上,科技进步应用中心负责人表示:截至2022年10月,全省(10个种植柑橘的区镇)柑橘树面积约2700多公顷,柑橘树退化总面积1624.7公顷,其中严重退化面积345.3公顷。目前全省柑橘树退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病害,另外,还有一小部分原因是原有种植的品种质量无法保证,部分品种退化;柑橘种植户对种植和养护技术知识掌握不够;柑橘生长环境发生变化……

最近,在Tuong Duong县,尽管县政府已指示红肉火龙果按照VietGAP标准进行生产,并将其打造为省级三星级OCOP产品,但据Tam Quang乡人民委员会主席Kha Thi Hien女士称,该乡仍然缺乏可持续性。此前,该乡拥有约7.1公顷的高收入火龙果种植地,但现在由于无法治愈的病虫害,4.5公顷的火龙果不得不被毁。目前,县政府已提供资金,并正在支持当地居民重新种植受损区域。


除了病害、气候、天气、良种选育、科技应用等因素外,产品链缺失、产量不足、价格不稳定也是生计模式缺乏可持续性的原因。近期,泰和农业合作社13户农户因收购企业停止收购而被迫倾倒数百吨成熟木瓜的事件引发公众关注。

根据纳福兹百香果股份公司与西孝农业合作社于2022年11月21日签署的木瓜苗供应及木瓜制品消费保障合同,合同明确规定公司将供应木瓜苗并保障所有木瓜制品的消费。然而,到2023年7月,当14公顷木瓜迎来首茬收获时,西孝农业合作社的代表多次联系公司进行采购,但2023年7月19日,公司以俄乌冲突对出口市场造成负面影响为由,宣布终止经济合同(关于木瓜苗供应及木瓜制品消费保障)。虽然后来在各级媒体和有关部门的介入下,事件得到了解决(西孝农业合作社获得了Nafoods百香果股份公司30亿越南盾的支持),但这仍然是农产品消费合同方面的一大教训。

上述发生在农产品种植和消费协会农民与企业之间的“事件”并不罕见。在贵州省和琼琉县收购菠萝,或在桂风县收购三乐县百香果,都发生过类似情况,企业不按合同最初约定的价格收购,而是任意降价,给农民造成损失。

桂峰县人民委员会主席杨黄武表示,由于多种因素,像百香果这样带来高收入的以往生计模式难以复制。其中包括技术因素以及生产和采购链的中断。因此,尽管该县在2021年同意让Nafoods百香果股份公司试点一种新的作物——木瓜原料区,以服务于出口加工和生产,该公司也与南农、智乐、芒诺等乡的人民委员会和民众协调种植了8.7公顷的土地。然而,当Nafoods公司在2022年提出将试点区扩大到22公顷以服务桂峰县木瓜原料区发展,并承诺“在品种选择、种植技术、护理、收获和产出消费方面给予民众陪伴和支持”时,政府却以尚未认可该种植的确定性为由拒绝了。

在奇山县,生姜、水牛和奶牛也被视为许多地区居民的生计来源。然而,由于价格波动、缺乏稳定的产出来源、运输路线困难以及许多工人远距离工作,发展也面临重重困难。例如,在纳伊乡,乡人民委员会主席雄巴登先生表示:“以前,该乡的水牛和奶牛总数多达4000头,现在只剩下2000头左右;生姜种植面积目前只有250公顷,而目标是300公顷。”

乂安省农村发展局副局长阮虎林表示:许多模式夭折或难以复制的原因是国家每年投入的资金仍然很少。对模式的投入规模仍然很分散(每个模式的资金仍然很少,最多5亿越南盾/个模式,每户最多只获得1500万越南盾/户的扶持),因此,与企业对接,创造可持续产品仍然面临许多困难。此外,贫困户、近贫户的科技水平、与产品消费相关的商品生产组织程度也不高。人们对扶贫的认识仍然有限,很多人仍然抱着等待和依赖国家扶持的心态,缺乏摆脱贫困的专业知识和经商经验。

一些地方,由于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重视和指导不足,建立农户小组、合作社等扶持生产发展模式仍面临诸多困难。另一方面,受益对象多为贫困户、近贫户和新脱贫户,参与示范项目实施难以确保配套资金。一些地方示范项目投资实施重点不明确,仍存在碎片化、分散化现象,没有按照发展规划导向,重点扶持重点作物和重点动物,难以复制推广。


据各地方介绍,尽管做出了努力,但落实包括《2021-2025年可持续减贫国家目标计划》在内的国家目标计划资金到位进度总体较低,大多数项目和子项目仍在实施过程中,具体实施金额尚未确定。奇山县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魏氏权表示:“该县落实减贫计划和国家目标计划的资金到位进度缓慢,资金分散在多个环节、多个领域,管理难度较大,使用效率不高。”

一些项目和子项目由于缺乏具体的支出标准和价格评估指导文件而未能实施。农业领域生计多样化、减贫模式开发和生产发展支持等项目及子项目活动的实施,需要自下而上地规划,以群众和基层需求为导向;程序规定涉及多个阶段和步骤。同时,这些项目的种子、牲畜和农用物资价格缺乏指导文件,导致实施过程困难重重。

目前,一些地方如Tuong Duong、Ky Son、Que Phong……正在积极与企业对接,在林冠下种植高价值药用植物,但Tuong Duong县委书记Nguyen Van Hai表示,为了扩大规模,需要根据每个地区的气候、土地和土壤条件,对有效性和适宜性进行专门评估。

此外,奇山县领导代表还表示,该县已将药用植物确定为经济发展和可持续减贫的优势。但通过对珍贵药用植物区的调查评估,并对照卫生部2022年9月22日第10/TT-BYT号通知中关于建设珍贵药用植物区的规定,该县为实施210公顷药用植物区需要大量资金,但为2021-2025年阶段拨付的投资资金60多亿越南盾不足以实施。

为克服困难,各地提出要从根本上、同步、统一解决,特别是在行政改革方面,加快国家目标项目资金的拨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