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季作物生产面临诸多困难,例如气候条件不利、产量不稳定等。但是,通过积极推行作物种植年表、调整品种结构、实行生产衔接等措施,许多地方也走出了好路子,发挥了不少“杠杆”政策的作用,鼓励农民坚持种田,提高了冬季作物的经济效益。

过去几年,清莲乡被视为清章县冬季作物生产的典范,尤其是南瓜的种植。南瓜曾一度在冬季作物生产中占据着独特的地位,是当地的主要作物,是脱贫致富的“主力军”。“有些年份南瓜丰收,价格也不错,每公顷收入可达数亿越南盾;扣除成本后,净利润可达4000万至5000万越南盾。因此,南瓜被视为具有突出经济价值的‘支柱’作物。”清莲乡莲开村南瓜种植户潘巴胜先生说道。
然而,2021年,青南瓜价格暴跌,根本卖不出去。到了收获的季节,南瓜烂在棚架上,却因为价格太低、没人买而懒得去采摘。很多农户采摘后,就排起了长队;有些农户把南瓜带回家,藏在仓库、院子里,想尽各种办法都卖不出去。最后,人们只好在社交媒体上呼吁“救市”。

去年冬南瓜,莲开村潘巴玉先生家种了1公顷多青南瓜,花费7000多万越南盾。然而,到了冬南瓜收获的时候,虽然长势不错,但价格却暴跌,售价一度“跌到谷底”,只有2000-3000越南盾/公斤。1公顷南瓜产出25吨,售价2500越南盾/公斤,但卖完之后只赚了6000多万越南盾,损失了数千万越南盾,这还不包括3个月的照料、浇水和授粉。因此,今年冬南瓜,潘巴玉先生把大部分南瓜地改种玉米了。
不仅Ngoc先生、Hau先生和Thang先生,今年该乡许多以前大面积种植南瓜(0.5公顷到1.5公顷)的农户也转种玉米或其他蔬菜。清莲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刘公协先生说:“南瓜是一种丰产作物,是当地冬季作物生产的主要作物。然而,由于完全依赖产量,价格不稳定,尤其是最近两季南瓜价格大幅下跌,给人们造成了损失。因此,今年冬季,南瓜种植面积大幅减少。”
除了消费市场困难之外,冬季作物生产的“瓶颈”在于极端天气和暴雨洪涝。今年10月初,受4号风暴环流影响,义安省出现大到暴雨,许多刚刚播种的冬季作物被洪水淹没。据统计,4号风暴环流引发的洪水导致6000多公顷冬季作物完全丧失,经济损失达数百亿越南盾。其中,琼吕、黄梅镇、清章、南丹等地受灾最为严重……随后,5号和6号风暴的来袭,导致土壤湿润,许多地方不得不反复浇水3至4次。

到目前为止,许多地方的土地还没有完全干涸,无法种植冬季作物。由于时间紧迫,人们不得不改种其他短期作物。此外,洪水过后,鼠患给人们的冬季作物生产带来了诸多困难。南安乡(南丹)农民阮文章先生说:“我第一次种了2棵卷心菜,花了几百万越南盾。卷心菜刚出土就被水淹烂了。水退了,土地干燥了,我又种了第二茬,并精心照料和施肥,但卷心菜刚开始卷曲时,老鼠就把它毁了,咬坏了根部,2棵卷心菜枯萎了,被压死了。现在,我只能种短期蔬菜,才能赶上当季。”

除了气候条件困难外,主观上,在指导、组织生产、对接消费以稳定市场、提高冬季作物价值方面仍存在许多限制和不足。琼琉县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阮春定承认,在该地区,尽管一些乡拥有相当有利的条件,但组织冬季作物生产,特别是2稻田种植的成果与耕地面积相比较低。一些模式规模小、分散,没有保证集约化管理,商品生产的衔接不强,难以复制。由于人们担心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产品产量不稳定,计划和面积目标没有贴近实际,生产方向不够明确和规律,因此冬季作物生产活动大幅减少。

农业与农村发展局副局长武氏绒表示,迄今为止,我省经过多次土地整理,土地规模仍然分散、偏小,造成难以建设大规模商品生产区和生产环节。除其他诸多原因外,这也是导致安全生产和企业参与的链条式生产环节应用薄弱、不足的原因之一。
同时,整地机械化作用仍然有限,而冬作物生产劳动力因转岗、老龄化等原因日益短缺,影响了冬作物生产面积的扩大和新科技成果在生产中的应用。部分模式存在机械化程度不高、效率不高,对农民吸引力不足等问题,扩大面积受到限制,尤其是二稻种植玉米、蔬菜等模式。

为了避免在消费市场中处于被动地位,近年来,除了与省、县、地方建立产销对接机制外,许多农民还主动寻找“客户”,按订单生产,以确保产量稳定、生产效益。南丹县南英乡的菜农阮金南先生说:“首先,我们必须遵循清洁生产、有机生产的方向,为市场供应清洁蔬菜。同时,我们必须主动寻找客户,寻找消费地,按照食品店的订单进行生产。这样,我们才能在产品产量方面发挥部分主动性。”目前,除了5000万平方米的土地外,2与荣市一家企业签约的有机蔬菜,近2公顷的安全蔬菜,他主动联系需要吃干净蔬菜的个人和家庭进行供应。
如今最有利的情况是,随着社交网络的发展,除了传统的市场和商贩的消费市场之外,许多农民积极运用科技来扩大农产品的市场份额。特别是蔬菜、块茎和水果等冬季产品,通过Zalo、Facebook、集市、在线群组等进行推广和消费。

甸海乡(Dien Chau)的黎甸先生说:“今年冬季作物,我家种了 1500 平方米2我在Facebook和国内种植和消费瓜类的群组上与消费者建立联系。我接到了数吨订单,供应春节市场。此外,我还直接前往省内各地的清洁食品店,洽谈代销事宜。同时,由于我和远在异地工作的孩子们关系密切,我请他们帮忙销售瓜类,这也是一个有效的消费渠道。几年来,我生产的瓜类都被消费殆尽了。
为了生产高效可靠的冬季作物,近年来,清章县高度重视促进生产衔接。县人民委员会副主席黎廷清表示:“除了选择抗寒、抗涝、高产等品种作为主要结构,在高地、抗涝能力较弱的地方进行种植,并制定合适的种植年表外,还高度重视促进生产衔接。为此,清章县在规划生产时,力求以商品化、集中化、区域化为导向,确保产量足够大,从而实现产品消费;鼓励合作社在组织生产需要大量投资的产品之前签订消费合同,以保障人民的权益。迄今为止,在南瓜、土豆、大蒜等作物的生产中,已经建立了许多有效的衔接模式。”
此外,一些地方已将品种、灌溉技术、网箱、温室、安全VietGAP和有机生产等方面的进步应用到实践中,形成了高价值作物的专业化生产区,产生了较高的经济效益。这些地区包括:琼鎮、演州、义禄的安全蔬菜区;南丹、演州的马铃薯区;清章、昆强的药用植物区;海滩地区各地方的生物质玉米区……特别是,天气、自然灾害、灌溉和作物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工作日益准确,并定期更新,帮助地方和人民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生产,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因此,农业部门要根据每个土地区域制定相应的生产计划。例如,在两稻田,只在灌溉积极、排水良好的地区播种;在宜禄、演州、琼琉等沿海肥沃土地上,应鼓励有集约化蔬菜种植资格和经验的农民扩大符合VietGAP和有机标准的叶菜、块茎和安全水果的种植面积;特别是在容易发生洪水的沿河冲积土地上,要等洪水结束后再播种短期品种……同时,要制定积极的排水计划,防止雨季和暴风雨季节局部地区特别是两稻田的花生、蔬菜和一些玉米和蔬菜区被淹,并解决两稻田蔬菜和玉米的灌溉用水需求,特别是在玉米开花吐丝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