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先生,义安省是一个幅员辽阔的省份,拥有11个山区县,这些地区的学生人数众多。为了满足教学需求,近年来许多来自平原地区的教师自愿到山区任教。您能否评价一下教师在义安省山区教育中的作用?
泰文清教授博士:发展少数民族山区教育对于提高教育质量、实现全省教育培训的根本性和综合性创新突破、满足提高人民知识水平、发展人力资源质量、促进少数民族山区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义安省是越南自然面积最大的省份(16,490平方公里),拥有三个截然不同的生态区域:山区、中原和沿海平原。其中,山区占全省面积的83%,地形多样复杂,丘陵、河流、溪流纵横交错。山区共有217个乡镇,其中55个乡镇属于第一类区域(发展初期),76个乡镇属于第三类区域(发展困难地区)。山区少数民族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活条件仍然面临诸多挑战。
由于这些特点,与其它地区相比,义安省山区教育面临诸多困难,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的教学质量。然而,近年来,在政府、各级党委和人民群众的重视和支持下,该省少数民族和山区教育培训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入学率、普及率、学校和教室设施均已达到全省平均水平。教育质量逐步提高,与全省其他地区一道,义安省少数民族和山区教育已基本完成教育发展规划,与全省党委和各民族人民一道,为基本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作出了贡献。

教师们在这一成功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因为我们深知,教师队伍决定着教育质量。我们尤其要感谢那些从低地来到山区为教育事业贡献力量的教师们。成千上万的教师怀着对学生的热爱和对职业的执着,来到山区,决心留下来,安家立业,扎根于这片土地。我们应该心怀感激,更加关注这支队伍。
PV:先生,近年来,许多山区都出现了这样的情况:很多教师出于各种原因要求到低海拔地区任教,其中一个原因是为了稳定生活。作为教育部门的负责人,您对此有何看法?
泰文清教授博士:教师从一个地区调到另一个地区,由该地区人民委员会主席负责。
在申请调动的教师中,我们尤其同情那些因病、家庭困难、父母年迈、单亲或其他特殊情况而被迫返岗的教师。我认为,当教师们决定申请调动工作时,他们也一定非常难过,因为他们不得不舍弃对孩子和自己长久以来深厚感情的土地。

近年来,义安省出现了一些教师要求返回低地任教的现象。我们理解这些特殊情况,最终决定权在于各区政府。然而,有些教师对山区贡献不大,他们的返乡请求也应予以考虑。例如,有些教师在山区工作几年后提出返乡请求,但遭到拒绝,至少他们已经为山区服务了五年以上。教师招聘由各区负责,区人民委员会主席制定相关规定。因此,教师一旦同意返乡任教,就必须遵守所在区的规定。
记者:很显然,教师迁往低地地区给学校和当地带来了困难。那么,您认为当地和教育部门需要采取哪些措施来留住这些教师?
泰文清教授博士:义安省各级各年级教师缺口超过7000人,不仅仅是山区。然而,山区教师的招聘难度更大,尤其是在某些特定学科。未来,在达到教师配额后,教育部门将与内政部协商,优先为各地招聘足够的教师,其中山区教师的配备将是重中之重。
针对长期在山区工作的教师,教育培训厅正在制定2022-2025年、面向2030年的义安省少数民族和山区教育发展项目,并向省人民委员会提交研究建议,以建立少数民族和山区教育发展项目的政策机制。尤其关注从外地来到山区任教的教师队伍以及专科教师,不仅在物质方面,也在精神方面给予支持,鼓励他们留在山区,为山区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目前,国会已批准《2021—2030年少数民族和山区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因此,我们希望教育培训部能够以此规划为基础,向政府提出适合各省、市、地区的政策建议,以促进教育培训发展,提高人力资源素质,改善山区教师的生活。
我认为,高地教师必须安定下来才能拥有稳定的职业。首先,高地的薪酬体系以及国家对高地教师的关怀,尤其是对那些在艰苦地区工作的教师,都至关重要。
此外,政府还必须提供开放的机制,让各地自行制定具体机制,每个地方都应有适合自身情况的机制。同时,中央政府可以研究向各省提供财政支持,并制定具体机制,以支持民众的精神生活、改善生活条件和保障公共住房。地方也需要制定土地扶持政策,类似于我们扶持对国家做出杰出贡献的家庭的土地政策。基于此,将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使他们能够在山区安心工作。

PV:在新学年开始之际,您对在艰苦山区工作的教师有什么寄语吗?
泰文清教授博士:既然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来到了山区,就一定真心热爱这份职业。我们知道,山区教师工作非常辛苦,多年来,他们为了教育事业、为了年轻一代的未来、为了山区少数民族儿童的福祉,奉献了无数心血,做出了巨大的牺牲。正因如此,我希望各位教师能够更加热爱学生,更加安心地坚守岗位。如果你们已经尽心尽力,那就更加尽心尽力,更加奉献。业界始终关注、感激、支持山区教师,并与他们并肩作战,共克时艰。
PV:谢谢Thai Van Thanh 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