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昆强县周溪公社丹莱村之一的周山村,我们刚到村口,就听到了社文化馆门前许多人正在挖地基修筑堤坝的热闹笑声。周溪公社党委书记陈世泰指着一位正满怀热情地与群众一起干活的年轻女子介绍道:那就是1996年出生的罗氏文同志——周山村党委书记,周溪唯一一位担任村长的女党员!

罗氏文介绍说:周溪村有222户人家,850多名丹莱族人,分为两个组,其中组位于溪农,距主组约30公里。每次开会,党委和村委会都要转移到两个地方,雨季或天气不好的时候,去内组的道路非常困难,因为要经过4条小溪。有些年份,内组儿童的中秋节、六一节等节日安排会因为水位高而推迟,道路无法通行。在生活方面,周山人还面临很多困难,男人们外出务工,女人们在家养家糊口,谁雇谁,谁就干什么。由于生产用地少,全村只有50%的人有田,有田的房子平均只有200-300平方米左右。
与其他丹莱族女孩不同,罗氏文在青少年时期结婚生子后仍然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并担任村里妇女协会主席。2019年,她荣幸地入党(与曾任周山村代表的丈夫同时入党)。

罗氏云当选村“组长”,对周山丹莱族人来说,是件“大事”。村支部共有24名党员(3名党员免于参加活动),只有2名女党员,分别是云和罗氏月。不过,还有2名公社干部,分别是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农民协会主席和边防警员,他们都来参加活动。大家都支持、引导这位年轻的女支部书记克服最初的困惑。据村长罗清平说:“重要的是,云同志本人很能干,在各项活动中都身先士卒,因此深受干部、党员和群众的信任。比如,今天文化馆堤坝开挖地基,每户都动员1人参加,但支部书记一家却带着夫妻俩一起去了……”
罗氏文书记还与党委、周山村管理委员会合作,开展了许多务实的“为民”活动,例如呼吁为困难家庭提供资金、工作日、资金和大米等援助。其中包括房屋被烧毁的罗文红先生家和因山体滑坡而搬迁的郎文道先生家,他们的生活得以稳定。值得一提的是,在多年无法接纳女党员之后,周山村党委于2022年准备了一份文件,接纳了村农民协会主席罗氏梅女士。“如果我们言行一致,人民就会信任我们、爱戴我们……”,党委书记罗氏文分享了更多内容。


在吕建乡吕通村,来自奇山县大咖乡的蒙族姑娘武依多嫁到吕通村,成为公社唯一的蒙族女党员,后来又成为偏远的祥阳县第一位蒙族女村党支部书记的故事,被许多人怀着信任和敬佩之情讲述着。
作为吕通村的儿媳,Y Do自2003年起在婆家得到参与妇女工作的机会。2005年,她经吕通村原党支部书记武崇武先生的培养和引导入党。当时,Y Do 25岁。当时,尽管丈夫和家人都支持她入党,但Y Do仍然犹豫不决。“起初,我不太愿意参加党的活动,因为党支部里全是男人,而苗族妇女一直被排除在家庭讨论之外,更不用说社交了。但随着我了解了很多,交流了很多,我明白了女性和男性是平等的,也可以为村庄建设出谋划策,所以我变得更加大胆,更加自信。”

2020年,Y Do当选为Luu Thong村党支部书记。提拔女性担任村领导,体现了蒙族人民思维方式的创新。“蒙族妇女现在不仅要背玉米和木薯,还要把党的政策方针传达给像Y Do这样的村民,做得很好。” 村长Tho Ba Cho(曾任村支部书记)说道。
作为村里的“火车头”,Y Do 和党委、党支部、村委会始终想着如何让人民过上富裕的生活,团结一心开创新生活。除了种植象草、芭蕉叶,护林护林,种植旱稻、南瓜、芋头,饲养水牛、奶牛、山羊、猪和家禽(目前全村有近100头水牛、68头奶牛、65个鱼塘)外,Luu Thong 村党支部还发动群众修建通往生产区的道路,建造迎宾门,维护村庄环境,落实好定栏饲养规定。现在,Luu Thong 村人民的生活有了明显改善,该村也被誉为维护安全秩序的亮点。多年来,该村一直被列为“三无”村(无吸毒人员、无违法犯罪人员、无服刑人员),并被评为全县“无毒村”示范村和“蒙族村文化保护与发展”俱乐部创建村。
当被问及让群众“满意”、相信村党支部“指导”的秘诀时,武伊杜微笑着说:“只要我们‘真人、真事、真成效’,村民们就会相信。要做到这一点,干部、党员、家庭都要以身作则!”正因如此,她不仅在经济发展上带头:种菜、种水稻、养水牛,是村里第一个养羊户,同时还利用社交网络在脸书上销售农产品;伊杜一家也是村里典型的文化家庭,有两个孩子在读大学,孝顺听话。伊杜已成为边境地区妇女挺身而出、掌握人生主动权的典范,确立了她们在家庭和社区中的角色和地位,为建设繁荣幸福的村庄做出了贡献。


走进边境南贾伊(桂峰)乡的泰国民族村——普克村,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水泥路,从主干道延伸到支线。普克村党支部书记、南贾伊唯一一位女村长——1987年出生的颜氏芳女士说:“路刚刚修好,水泥是省军区支援的,村里动员群众捐出工日和3600万越南盾购买砂石,修建了5条主干道和2条支干道。本着‘人知、人做、人查’的精神,村委会安排2个居民小组修建了1条道路。目前,普克村的交通道路基本修缮完毕。”

担任两届村“领导”的颜氏芳女士也表示:妇女肩负着“扛牢”的重任,她自己也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完成村里的工作,特别是领导和动员群众发展经济、消除饥饿、减少贫困。目前,Puc村的村民除了种植30公顷肉桂和20公顷金合欢树外,还积极饲养水牛和奶牛。几乎每户人家都有5到6头水牛和奶牛,有些家庭甚至多达38头……
目前,Puc村已与苗村合并,人口增至120户,580人。作为村党支部副书记,颜氏芳女士还经常与党委、党支部配合,关注党的发展工作,特别是少数民族女党员的发展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群众动员方案。2020年,Puc村党支部吸收了2名女党员;2021年发展了2名党员,其中1名女党员;仅2022年,Puc村党支部就引进了5名优秀女党员学习为党员……南街乡党委书记三文清同志评价Puc村女“带头人”颜氏芳说:她是一位精力充沛、热情洋溢的村支部书记,擅长村务工作,善于料理家务,深受群众爱戴,深受党的信任!


清昌县清山乡太清仙村的女村长被誉为“善干村活,善干家务”的党员典范。2010年入党的罗氏朋女士,凭借干劲十足、热情奔放、模范带头作用,被群众连续三届选举为村长。“善干村活”——朋女士与党委、村委会一起,努力探索逐步帮助该村脱贫致富的途径。她坚定目标:首先,干部、党员和群众组织自身要以身作则。想、说、做齐头并进,截至目前,清仙村委会共有集体槐树800多棵,抗战老兵协会、村妇女协会共有集体槐树种植园,老年协会共有近100棵香蕉树……”。
罗氏本村长虽然忙于村里的工作和照顾孩子,但她开拓了经济发展模式,种植了洋槐和玉米,饲养了4-5头水牛和奶牛,饲养了4000只青蛙,种植了无污染的番石榴……她还抽出时间参加村妇联的活动,发掘“因素”,并与党委一起培养妇女争取入党。得益于此,2020年,青仙村党委吸收了1名女党员,她是村卫生员;2022年,又引进了2名参加党员慰问班的妇女,担任妇联委员和副主席……

我们见到的各位女村干部,虽然工作方式各有不同,但她们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以民为本”,深受群众信任和拥护。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在各级党委的重视下,许多少数民族女党员被赋予了在基层“带头”的重任。典型的如:桂风县有23名少数民族女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街村长;贵州县有26名少数民族女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村村组副书记;昆强县有33名少数民族女党员担任党支部书记,14名担任街村组长;祥阳县有27名少数民族妇女担任书记、街长、村长、村组长……她们的贡献令人瞩目,肯定了山区、少数民族地区妇女在家庭和社会中的作用和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