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静苏维埃运动

陈氏莲同志(1910-1991)

黎氏幸福 DNUM_BCZBBZCACE 14:19

陈氏莲 1910 年出生于越南邯郸市兴原县安长乡安义村(后改为义安省德义市-荣市)一个不太贫困的家庭。

她的父亲是陈克安先生,小学毕业后当测量员,参与修建通往老挝的7号和9号国道。她的母亲是荣市的一个小商贩。家境殷实,养育了5个孩子(2女3男),让他们好好读书。作为长女,父母仍然让她完成小学学业(阮长寿小学——一所女子学校)。父母不在家时,她对工作非常负责。1927年,兴南组织蓬勃发展。她和高春德、阮祥寿、国学荣等学校的学生积极参加要求赦免潘佩珠和悼念潘周桢的运动。

莲女士经常帮母亲在荣市市场看管货物,并在那里结识了阮氏明开女士和阮氏润女士。由于她们年龄相仿,又经常帮母亲在市场上看管货物,三人很快便熟络起来。渐渐地,明开女士开导了莲女士,并让她加入了新越党。她和阮氏润女士一起参加了明开女士组织的妇女小组。

Chân dung đồng chí Trần Thị Liên (1910- 1991)
陈氏莲同志(1910-1991)的肖像。

在此期间,她在 Tan Viet 组织工作,结识了陈文恭(陈文贞老师的弟弟,陈文贞老师于1922年在高宣德学校任教)。当时,陈文恭刚从广州(中国)参加阮爱国同志举办的培训班回来。回到荣市后,陈文恭与其他同志成立了越南革命青年协会(VNTNCMĐCH)第一支部。两人举行了订婚仪式。

1928年夏天,陈文恭回到越南。两人举行了婚礼。明开和阮出席了婚礼,礼物只是一束扎着红色蝴蝶结的鲜花,明开亲笔题词道:““真正的革命”很有意义,因为当时陈文宫先生属于青年组织,那两个女人属于新越组织,此时两个组织之间出现了统一的问题。1928年8月,连女士和丈夫到河内经商,但其实陈文宫同志是被青年组织派到河内工作的。1928年底,越共中央组织租下了河内咸龙街5D号房子作为秘密指挥部,并指派连女士和丈夫看管这所房子。5D号房子是一栋平房砖瓦房,一边与同一排的5C、5B、5A号房子相邻,建筑风格相同;一边毗邻一条小巷,有一条小路通向后面的黎文友街。一旦发生骚乱,房子里的人就可以从后面溜出去,翻墙穿过这条小巷逃走。

Ngôi nhà 5D, phố Hàm Long (Hà Nội), nơi thành lập Chi bộ Cộng sản đầu tiên ở Việt Nam, tháng 3/1929. Ảnh: Tư liệu
1929年3月,河内咸龙街5D号楼,越南第一个共产党支部在此成立。照片:文件

夫妇俩带着两袋衣服来到河内。组织上给他们买了一些生活用品。阮风色同志不得不从家里搬来一些桌椅,以便组建一个正常的家庭,并添置了一些锅碗瓢盆。莲女士(当时姓安)负责做饭,并守护着来这里工作的干部,比如吴嘉棣、阮风色、郑廷九、杜玉友……。莲女士是一位温柔善良的中部姑娘,跟随丈夫来到河内工作,操持家务,无人怀疑。在这里,莲女士结识了活跃于广宁和海防矿区工人运动的女革命干部梅氏武庄女士。她非常敬佩张女士——一个没有家庭的年轻女孩,却非常积极地参加革命活动,曾经独自扛着枪从海防来到义静参加革命。

在河内,由于工作原因,丈夫经常出差到山西、海防、南定等地……她独自一人操持家务,迎接从外地回来的同志。1928年9月,北方青年联盟成立,陈文恭同志被任命为书记。该联盟倡导“无产阶级化”,致力于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培养干部。同志们被派往海防、南定等地建立根据地,例如阮德景、梅氏武庄……

1929年3月,第一个共产党支部在咸龙5D区成立,她的丈夫被任命为支部书记。陈氏莲女士清楚地记得,3月中旬傍晚,吴家棣先生、郑廷九先生、阮德景先生、阮风色先生……来到“她家”开会,会后,大家兴致勃勃地离开。

1929年5月,陈文宫被任命为北方教保(吴家棣、阮俊、杨学定)代表团团长,出席在香港举行的青年代表大会。

印度支那共产党成立后(1929年6月17日),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派遣陈文恭同志和阮风色同志前往越南中部建立党的根据地。莲女士收拾行囊,跟随丈夫来到荣市。此时,她被吴嘉棣同志接纳加入了北越印度支那共产党。

阮风色同志和陈文恭同志回到义安,与武梅同志会面,成立了中央印度支那共产党,阮风色同志出任书记。当时,中央印度支那共产党的根据地位于荣市旺村,莲和丈夫“照看”着这栋房子。莲搬到这里,得益于离父母家近的优势,因此在各方面都得到了很多帮助。这一带的村庄人烟稀少,树木茂密,而且位于荣市郊区,因此很少有人关注她。不久之后,地区党委办公室迁至古豆街第一下水道(现荣市越德儿童文化馆左侧)。陈文恭同志被捕后,地区党委办公室也不得不迁至他家。黎端素位于第十街。

印度支那共产党在义安省散发传单,号召群众庆祝国际反对帝国主义战争日(1929年8月1日)后,她的丈夫被捕了。陈文恭同志的名字早已出现在法国秘密警察的特别监视名单上,这次他们有充分的证据逮捕他。

1929年10月14日,乂安省南方法院判处陈文恭同志死刑,其他同志包括吴添、王硕莺,缺席判处阮爱国、胡东茂、黎维艳和陈富死刑。法院随后重审,将陈文恭的刑期减为终身监禁,并暂时将其转押至盖安监狱。

南院审判新越党和青年党成员的当天,阮氏明开女士和阮氏润女士出席了审判。当法庭宣布对阮文利、阮诗莎和陈文恭三人判处死刑时,连女士晕倒了,其他妇女不得不对她进行急救。

回来的路上,Nhuan女士很担心,她告诉Minh Khai女士:“如果 Cung 被枪杀,Lien 就会失去她的革命精神。”。明开女士坚定地回答道:“不可能!如果真是这样,莲肯定会更热情。她对国家负有如此大的责任,怎么会灰心丧气呢?”这是正确的。

1929年12月4日凌晨4点,陈文恭、阮诗萨、阮玉雪、阮雷、王树莺等政治犯登上开往广治的火车。30名政治犯戴着镣铐,由士兵押送至荣市火车站。凌晨2点起,天空飘着蒙蒙细雨。莲女士和家人带着礼物、糕点、衣服等在火车站等候,但押送的士兵不让囚犯收礼物。幸好,莲女士的亲戚黎女士机智地化装成商人,跳上火车。一路上,她与士兵攀谈,最终将礼物送到了士兵手中。

连氏的丈夫被流放到老堡,她留在荣市参加妇女运动。1930年底,阮氏润和阮氏德在黎端淑同志(荣市委书记)的领导下成立了妇女解放协会。

1931年底,她被捕,乂安省南方法院判处她一年有期徒刑,九个月软禁(根据1932年1月18日第28号判决)。在荣市监狱服刑期间,她因缺奶而无法喂养女儿。

1932年8月,陈氏莲女士获释后,积极参与妇女解放协会的活动。该组织蓬勃发展,吸引了工厂和小企业的女工……她们在困难时期伸出援手,或为荣市监狱里那些正在战斗、衣服被敌人没收的政治犯捐赠衣物。

1933年4月,莲女士请求前往老堡探望丈夫,陪同她的是阮诗萨同志的夫人阮氏红女士。1929年12月19日,阮诗萨同志在老堡的绝食抗议中英勇牺牲。红女士向顺化中部宗座代表团请求将丈夫的遗体运回家乡。然而,当他们抵达广治时,法国领事馆拒绝了,他们的目的是留下阮诗萨同志的坟墓,以震慑老堡的政治犯。

莲女士探望丈夫后,积极投身革命运动。她以布商的身份,前往安山、富贵等地参加革命活动。1935年10月18日,她在富贵散发传单时被捕。1936年4月1日,乂安省南方法院判处她两年有期徒刑,两年软禁(根据第35号判决)。

1936年,殖民地人民和祖国人民的大赦运动蓬勃发展,法国人民阵线夺取政权,迫使印度支那的法国殖民者释放政治犯。1936年7月15日,莲女士获释。与此同时,陈文恭同志也从劳保监狱获释。莲女士前往广治接回丈夫,两人随后前往芽庄生活并参加革命活动。

1938年4月,夫妇俩回到荣市,住在荣村她父母家。当时,她的弟弟陈克浩刚从邦美蜀监狱获释。陈克浩同志在庆和省积极参与革命活动,被庆和省南部法院判处9年劳役(1931年10月8日第48号判决)。在邦美蜀监狱,陈克浩同志积极宣传革命,刑期被增加3年(多乐省法院1932年7月29日第25号判决)。

连氏女士回到荣市后,正值人民争取民主和民生运动高涨之际,积极参与妇女组织。连氏女士、阮氏润女士、潘氏好、丁氏芹、阮氏欢(阮越禄同志之妻)……以及其他40人共同出资,创办了荣市“女裁缝店”。裁缝店领导班子由7人组成,吴氏贤女士担任主席。裁缝店本质上是一个妇女服装合作社,其章程和经营宗旨是:“组织联合缝纫,保障社员的物质生活,并教导所有失业人员学习缝纫技能”。这家裁缝店实际上是党的联络基地,具备支持革命的经济条件。

1939年8月27日,当莲和大家一起参加同志的葬礼时,她的名字又一次上了法国秘密警察的黑名单。超级海-荣市区委书记。

1945年八月革命后,陈氏莲女士于1946年10月至1949年4月任乂安省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并于1949年4月至1954年10月任乂安省妇女联合会主席。

为了给丈夫陈文宫同志在国会常务委员会做好工作创造条件,连女士于1955年5月调入中央社会委员会。1964年,她成为中央最高法院官员。

陈氏莲同志于1991年4月7日逝世,享年81岁。

由于陈氏莲同志为保卫、建设祖国事业作出的诸多贡献,国家授予她三级独立勋章。

黎氏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