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静苏维埃运动

陈文宫同志从义静苏维埃运动走向光荣革命

Le Thi Hanh Phuc - 苏联义静博物馆 DNUM_CDZBAZCACE 22:34

陈文宫同志自幼积极参加革命活动,亲历了义静苏维埃运动的巅峰时期,为后来的革命运动做出了许多贡献。特别的是,他的全家都参加了反法殖民主义的革命。

陈文功同志于1909年5月5日出生于乂安省乂禄县金元乡(现乂和乡)金溪忠村。父亲陈文能,单身汉。全家参加了反法革命。长兄陈文堂加入新越党后被捕,被判处2年有期徒刑和2年软禁。弟弟陈文光(越南人民军上将)和陈文班也于1938年至1945年被关押在邦美蜀监狱。

陈文恭幼年就读于金溪村小学。1918年8月,他考入法越学校(位于荣市的高宣德小学)四年级。1922年,在高宣德小学任教的哥哥陈文昭因故转学至安城的法越学校任教,陈文恭便随哥哥到安城读一年级。1923年6月,陈文恭考入小学(相当于今天的小学毕业)。1925年5月,陈文恭考入荣市国民学校(Collège Vinh)。

Đồng chí Trần Văn Cung.
陈文恭同志。

在此期间,爱国知识分子组成的“福越协会”在昆明山(滨水)成立。该协会在义安省和河静省发展壮大。前政治犯黎焕是福越协会的创始人之一,负责中北地区事务。他的亲戚黎福是荣市的学校校长,因此他可以方便地前往黎福家,与一些具有进步思想的小学教师见面。陈文功的哥哥陈文升很快也加入了该协会。

1925年至1926年间,福越协会成员运用潘佩珠等老一代爱国学者的爱国主义著作,向人民宣传和教育爱国主义,为人民接受新思潮创造了条件。陈文宫就读于荣国中学,不久便成为福越协会成员。

当时,在中国广州,阮爱国同志在“三心舍”组织核心成员的基础上,成立了“越南革命青年协会”(简称“青年协会”)。该青年协会宗旨明确,规章制度严密,运作方式与党组织类似。阮爱国同志在共产国际面前承担了越南党组织建设的责任。他派人回国选拔爱国青年,到广州接受培训,培养他们日后成为革命者。

1926年6月,黎维艳受越南福越协会派往广州,参与青年组织工作。在参加阮爱国同志主持的三个月政治训练班并加入“越南革命青年协会”组织后,黎维艳接到回国将义静爱国青年带往广州的任务。

1926年11月,越共福越会继续派遣陈文宫、黎维艳和黎渚(又名阮文锦,河静人)前往暹罗,先到邓树华的沙洲营,再从那里前往广州。抵达广州后,陈文宫和阮良邦同志参加了阮爱国开办的为期四个月的训练班。

Đồng chí Nguyễn Ái Quốc đào tạo cán bộ cho cách mạng ở Quảng Châu (11/1924). Tranh minh họa
阮爱国同志在广州培养革命干部(1924年11月)。插图

陈文恭在阮爱国同志的直接指导下,深知青年协会是一个进步组织,于是加入了青年协会;同时,他被派回家乡为青年协会做宣传工作。在家乡,他经常奔走于各地,为爱国群众进行宣传和启蒙。当地官员和村长时刻关注着他。据安静范辽总督于1927年9月29日致法国驻荣市领事的报告:“陈文恭经常前往安山县、美安村、水映村、芳积村……这些村隶属于文静县和宜禄县。”(陈文恭的法文档案,现藏于宜静苏维埃博物馆)

为了在青年组织和兴南会(此时福越会已更名)之间达成共识,陈文恭和一些来自福越会的同志在广州加入青年会并回国后,在会门海滩组织了一次会议。会上,青年会的同志们希望兴南会加入青年会,并接受青年会的原则;但当时兴南会的负责人陈梦白(又名陈廷清)不同意。陈廷清希望保留“兴南”这个名称,因为这是他自己的贡献,而且该会的纲领较为温和。该计划未能成功,但兴南会从此成为青年会培养进步青年力量的平台。

越南革命青年协会荣市党支部成立,其内容包括:
Vuong Thuc Oanh——秘书;
阮西萨;
陈文宫(又名 Quoc Anh);
潘玉光;
阮金强;
阮玉雪。

1927年夏,陈文恭受荣市青年党支部派遣前往广州工作。此时,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背叛了孙中山“亲俄、容共、扶助工农”和“配合共产主义运动”的政策,在上海发动政变。中共根据地遭到恐怖袭击。1927年4月13日,李济深(蒋介石的亲信,时任广东省长)在广州发动政变。陈文恭被李济深逮捕。广州青年总指挥部出版了一份抗议报纸,并指示全国各省青年委员会散发传单,抗议广东省政府逮捕陈文恭。广东省政府在将陈文恭关押三个月后,不得不将其释放。

1927年12月11日,广州起义爆发,陈文恭与青年协会成员参加了起义。1928年夏,他回国结婚。1928年8月,他和妻子到河内经商。他们假装经商,实际上搬到河内工作。陈文恭在北岐加入了青年协会。

青年组织租下了河内咸龙5D号房作为秘密总部,并指派陈文功和陈氏莲夫妇负责管理。初到越南时,陈文功夫妇除了组织提供的必需品外,一无所有。阮风色同志(时任河内省青年委员会书记)从家里搬来了一些桌椅和锅碗瓢盆,以便青年组织的同志们有地方做饭。除了陈文功夫妇之外,在青年组织工作的还有:吴家棣、阮德景、阮风色、杜玉友、郑廷居……同志们多次会面,并经常集中讨论“在越南,有必要建立一个由了解工人阶级利益、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进步人士组成的共产党,来领导革命”这一议题。

1928年9月28日,北方革命青年组织在顺化街与阮丹多、阮风色、吴嘉图、阮德景、陈文宫及北方5省代表召开会议,共20人。第一天晚上,在讨论议程时,有特务潜伏。第二天,会议转移到北宁省慈山市吴嘉图的家中,借口祝贺他通过中专考试。会议通过5个省委员会代表的报告,确定从1926年底起,河内的青年运动已经扩展到各省。但在矿山、工厂、种植园等地,青年党支部仍然太少。南定省只有纤维厂两个党支部,海防、门甘和水泥厂有3个党支部;广宁煤矿尚未建立党支部,党支部职工人数还太少……

大会选举产生了青年团执行委员会,陈文宫同志被选为书记。大会倡导“无产阶级化”,旨在加强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培养干部队伍。同志们被派往海防建立阮德景基地、南定建立梅氏武庄基地等地……在此期间,全国掀起了要求建立真正工人阶级政党的斗争运动。

1929年3月,第一个共产党支部在河内咸龙5D号成立,陈文宫同志被任命为书记。支部成员包括:阮德景、吴嘉棣、阮风色、杜玉友、郑廷九、杨鹤定、金圣(又名阮俊)。支部的核心任务是建立共产党,发展地方党组织,并动员青年协会的积极分子拥护共产党的建党方针。

Số nhà 5D phố Hàm Long, Hà Nội, nơi thành lập chi bộ Đảng Cộng sản đầu tiên ở Việt Nam, năm 1929
1929年,河内咸隆街5D号房屋,越南第一个共产党支部就在这里成立。图片来源:明玉/赛勇报

在共产党支部的领导下,北岐青年代表大会于1929年3月28日在山西县莫伦种植园召开,通过了成立共产党的纲领。陈文宫同志任青年代表大会书记,受大会委托,负责率领吴嘉棣、杨学定、阮俊等代表团赴香港参加青年代表大会。

1928年广州起义失败后,青年中央委员会迁至香港。陈文恭赴港前,先到荣市争取越南中央代表团的同情,但中央代表团已启程前往香港。1929年5月,在香港召开的青年代表大会上,北越代表团团长陈文恭分析了成立共产党领导革命运动的主客观条件。但机会主义者林德秋代表大会主席决定不在这里讨论共产党组织问题。北越青年代表团宣布脱离大会并离去。虽然大会未能如愿,但在香港,陈文恭与黎洪山同志讨论了成立共产党的问题。黎洪山同志也同意成立共产党,但当时由于条件尚未具备而未予采纳。

陈文功、吴家毓、阮俊(除杨学定留在香港外)乘日本轮船从九龙(香港的一个小镇)返回越南。由于没钱买船票,三人抵达海防后,只好留下一人作为人质,陈文功同志下船去找阮德景帮忙。阮德景同志说服了荣女士(一位助产士,革命基层成员)帮忙。荣女士变卖了所有首饰,换来100枚印度支那银币,全部交给阮德景,帮助大家还清船票债务。

1929年6月1日,北越代表团回国后,向代表团成员发表宣言,解释退出大会的理由,并呼吁:“必须立即组织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进行革命”(《党的前身组织》,中央委员会出版,河内,1978年)。

1929年6月17日,印度支那共产党在河内市康天街312号成立。该组织的创始人包括:吴嘉棣、阮风色、阮德景、郑廷九、陈文恭……党的纲领和宣言发表。党的机关报《锤子与镰刀》诞生。

Tờ báo “Búa Liềm”, cơ quan ngôn luận Trung ương của Đảng.
《锤子和镰刀》报纸是党的中央喉舌。

临时中央执行委员会成立后,派陈文恭同志、阮风色同志前往中部建立党的根据地。郑廷九同志负责北方的宣传工作;陈思政和吴嘉棣同志负责南方的党的根据地建立工作;杜玉友同志负责通讯工作;阮俊(金敦)同志负责农民动员工作。

陈文功同志和阮风色同志前往义安会见武梅(又名国和)同志,成立了中央印度支那共产党,阮风色同志任书记。当时,该党的机构设在王村,靠近陈文功岳父陈克安先生的家。

陈文宫同志的岳父陈克安一家始终为他的女儿和女婿参加革命活动创造良好的条件(陈克安有一个儿子陈克浩,1920年至1926年在荣市高宣德小学就读。后来,他参加庆和省的活动,被庆和省南方法院判处9年劳役;在狱中,他参加宣传工作,因此刑期增加3年,并被转押到邦美蜀省)。

中部地区党委的办公地点设在荣村,靠近陈克安先生的家,交通十分便利。由于荣村地广人稀,树木茂密,且位于荣市郊区,所以很少有人注意到它。一段时间后,中部地区党委办公室搬迁至古斗街德日下水道(现荣市越德儿童文化馆左侧区域)。

中部地区党委在义静省荣市、清章县、安山县、南丹县等地建立了基层党组织……青年协会优秀成员,符合共产党员条件的,被转入印度支那共产党。印度支那共产党的政策和口号得到了全国人民的广泛接受和热烈响应。

印度支那共产党在乂安省组织散发传单,号召群众庆祝反帝国主义战争抗议日(1929年8月1日)。散发传单后,陈文功同志被捕,与吴添、王硕莺同志一同被判处死刑,阮爱国、潘台、黎维艳、陈富缺席处决(根据乂安省南方法院1929年10月14日的判决)。陈文功同志被捕后,中央委员会派阮德景同志和阮茂同志协助中央省委工作。

乂安省南方法院重审后,将陈文恭同志的刑罚从死刑减为无期徒刑,流放到关岛,但首先要流放到老堡。1929年12月4日,在荣市火车站,陈文恭、阮士萨、阮玉雪、阮利、王树英等30名政治犯……当时正值冬季,凌晨4点左右,30名囚犯只穿着单薄的蓝色衣服,手脚戴着镣铐,在士兵的押送下,从荣市火车站登上开往广治省的火车。同志们刚一上火车,车厢门就砰地关上了。士兵们不允许家属送行,带着礼物和糕点。到达广治省火车站,有一辆汽车将他们送往老堡。沿着9号公路前往老堡的83公里路途,荒凉而险峻。车子载着战友们沿着悬崖前进。越往香化县的山地走,空气就越冷。山脚下,只有几户万侨族的房屋。

1896年,法国殖民者在广治省西部选定了一处险要之地,修建了一座监狱,用来关押来自中部地区、反对法国政府的爱国人士。这座监狱名叫老堡监狱,当时的法国殖民者实行着非常严酷的监狱政策。这里与老挝接壤,狱警们极其残暴。

越南中央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后,恐怖活动和逮捕事件频发。法国殖民者重建了老堡监狱,四周墙壁上覆盖着大木板。当时,监狱分为A、B两排,从义安省押送的政治犯被分别关押在A、B两座监狱。狱警对新来的政治犯进行残酷殴打,随后剃光头发、戴上脚镣、戴上枷锁。狱警强迫囚犯进行强制劳动,如果有人生病或行动迟缓,就会遭到殴打。回到监狱后,囚犯不许说话,双脚必须戴上镣铐。睡觉前,狱警强迫囚犯举着“不许说话”的牌子。

面对这种情况,陈文功同志和阮士萨同志与其他政治犯商议绝食抗议。陈文功同志起草了七项诉求:

《Unchained》
让我们读书看报
返回本省监狱
把邮件寄回家
穿家人送的衣服
改善饮食,不要喂腐烂的鱼
不需要轻功就能做重功。

同志们具体分工如下:阮士萨同志负责领导B工,陈文宫同志负责领导A工。

同志们互相传递香蕉皮,并说:“别吸卡了,别干活了,绝食抗议,斗争让他们屈服。”

1929年12月19日中午,该吃饭了,A监狱和B监狱的政治犯们却没有出来吃饭。下午1点,该干活了,A监狱和B监狱的政治犯们却没有出来,监狱长下去看望他们,政治犯们却要求见法国警察局长丛波。警察局长前来劝说、威胁他们,但无济于事;下午3点,丛波命令士兵们逮捕了陈文功、阮玉雪、阮敬三名同志,关进单独囚室。陈文功同志高声呐喊:“我们囚犯决心斗争到底,要求七项要求得到落实”。

当天下午,A、B监狱的囚犯继续绝食,要求释放被单独监禁的囚犯。他们不得不释放阮玉雪和阮敬同志,但没有释放陈文恭同志,因为他们认为陈文恭同志是头目。阮功布继续到B监狱贿赂囚犯。在阮时萨同志的带领下,囚犯们高呼口号,要求落实七项要求。阮功布命令士兵逮捕了杨廷水同志(乂安省琼闾县人)、潘义德同志(潘佩珠的次子)、阮利同志(荣市人),并命令士兵逮捕了阮时萨同志。阮士萨同志号召囚犯坚决绝食,要求落实上述诉求,并用垫子击打孔博。后者用手枪射杀阮士萨,于1929年12月19日晚7点死亡。

囚犯们持续绝食抗议至第六天,越南中央驻地不得不派人前往老堡视察。绝食抗议暂时停止,但政治犯们继续罢课,直至1930年5月1日,迫使法国殖民者满足了上述要求。这是老堡政治犯们取得的初步胜利。

关于此事,中部宗座代表团在1929年第四季度的政治报告中明确指出:“一些危险人物刚刚被判刑,并于12月4日被押送至老堡……陈文恭和王树英被荣市法院判处死刑,在圭亚那改判为终身监禁,并被押送至老堡,等待被移送至该殖民地的日子。这两名政治犯在监狱中的存在扰乱了监狱的安宁。他们应该被视为叛乱分子,尤其是陈文恭,以及他们抵达后几天在老堡发生的事件。”(1929年第四季度的政治报告,现藏于XVNT博物馆)

在劳保监狱,陈文恭同志被敌人视为危险分子。尽管被关押在严密的监狱,同志们仍然定期组织党的活动和学习。他们主张加强对敌斗争,组织了隐姓埋名的囚犯协会,并设立了党小组。小组成员包括陈文恭、黎诗顺、阮山茶、阮寿和阮琼。小组内设有士兵动员委员会、乡村动员委员会、理论训练委员会、小组管理委员会和印刷委员会……虽然人数不多,但各个委员会都高度负责地开展工作。

义静苏维埃运动爆发后,法国殖民者对老堡监狱进行了扩建和巩固,修建了C、D等监狱,并增建了E地道(位于主监狱地下)。政治犯们参加了纪念阮士萨逝世一周年的喊口号和绝食斗争,并于1932年6月参加了争取从地道中获释的斗争,如:武梅同志绝食近一个月,陈文恭、阮笃、陈香、阮莲等同志被单独监禁数月。通过这些斗争,同志们变得更加成熟。来自各省的囚犯越来越多地来到老堡监狱,政治犯的数量得到补充。根据新形势的要求,监狱成立了中央执行委员会,负责领导和组织监狱的活动。老堡监狱是名副其实的革命学校。

同志们开设了国语班,学习马列主义。陈文宫教授擅长讲授世界革命,其教学风格与《革命道路》一书相符。他讲课精彩,引人入胜,仿佛手把手地教。尤其是讲到俄国十月革命时,囚犯们兴致勃勃地讨论着1905年俄国革命、1917年十月革命、俄国革命与越南革命的关系、第三共产国际……

陈文恭的讲课内容全部由黎诗顺同志抄录,装订成一本10厘米 x 7厘米的册子,供大家学习研究。把纸带进监狱可不是件容易的事。纸和笔藏在一个双底纸筒里,只有负责人知道纸装在哪个纸筒里。抄录学习资料的任务由黎诗顺、陈友德、张文灵和古赛四人承担。

陈文宫被囚禁在老堡监狱期间,其妻陈氏莲积极参与妇女组织活动。1931年底,陈氏莲被捕,被乂安省南方法院判处有期徒刑1年,软禁9个月。在被关押在法国殖民监狱期间,她因缺奶而无法喂养年幼的女儿。仇恨日益加深,1932年8月,陈氏莲出狱后继续从事革命活动。1933年4月,她与阮氏红(阮时萨同志之妻)前往老堡监狱,请求将阮时萨同志的遗骸运回家乡,但广治省法国驻军不予批准,尽管中部驻军已批准。

Ảnh bà Trần Thị Liên trong hồ sơ của cơ quan an ninh Pháp
法国安全机构档案中的陈氏莲女士照片

两人不得不返回。1935年10月8日,莲在富贵散发传单时被捕。南方法院判处她两年有期徒刑,两年软禁。1936年7月15日,她获释。与此同时,由于我国人民斗争运动的蓬勃发展和法国人民阵线在祖国的胜利,印度支那的法国殖民者被迫释放了一批政治犯,其中包括陈文恭同志。莲前往广治接回丈夫,两人随后迁往芽庄居住。

1938年4月,陈文宫夫妇返回荣市,住在岳父母陈克安(位于荣村的革命根据地)的家中。当时,连氏莲的哥哥刚从邦美蜀监狱获释。连氏莲参与创办了荣市的“妇女裁缝店”。这成为党的经济基地和活动场所。其他妇女也为裁缝店出资,例如阮氏润、潘氏好……她们积极参与妇女民主运动和妇女救亡运动。1945年八月革命后,陈氏莲积极参与家乡的妇女运动。1948年至1954年,她被选为乂安省妇女联合会主席。

出狱后,尽管被软禁,陈文宫同志仍努力与阮氏润同志、阮利同志、阮玉雪同志等取得联系,参加遵循党的领导指示的公共活动,如:开办进步书报商店、支持工人斗争、参加迎戈达运动等。

1939年9月26日,阮一晋(又名萧海,荣市委书记)同志被捕后在荣市医院接受手术后去世。陈文恭与武重榜、武重安、太文奎等同志在“新风自行车店”会面,商讨为萧海同志举行隆重追悼会,并将葬礼办成荣市集会和游行的方案。同志们准备了横幅和标语。300多人参加了萧海同志的葬礼。葬礼引起了轩然大波;陈文恭和陈氏莲的名字再次被记录在法国秘密警察的黑名单上。

1939年底,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法国殖民者残酷镇压印度支那的革命运动。许多革命干部被逮捕,一些则默默无闻,等待新的革命机遇。1945年初,阮春灵同志联系党中央,动员成立义静越南盟。1945年5月19日,成立越南盟的省际会议在梅渊同志家举行。阮春灵同志任指导委员会主任。陈文恭同志是越南盟的创建者之一。

1945年8月8日,跨省越盟在黄元同志(雄原县雄州公社)家中召开代表大会,制定总起义方案。陈文宫同志与阮韬同志一同受命领导荣市-滨水县起义。八月革命胜利后,陈文宫同志在越盟阵线集团内工作。

1946年1月,经党和义静越盟推荐,陈文功同志和阮绍同志参加竞选,并当选为荣市-滨水区国会代表。在越南民主共和国国会第一次会议(1946年3月)上,陈文功同志为确定国会常务委员会的任务和职权做出了重要贡献。在1946年11月举行的第二次会议上,陈文功同志当选为国会常务委员会正式委员。

Chân dung Trần Văn Cung
陈文功同志画像。

1955年3月,在国会第四次会议上,陈文功同志正式当选为国会常务委员会委员。1957年,由于工作需要,中央委员会调任多位国会常务委员会同志兼任其他职务。陈文功同志调任总理办公厅中央财经学院(后更名为经济计划大学)副院长兼党委书记。该学院院长由兼任劳动部长的阮文绍同志担任。陈文功同志担任国会代表直至1960年任期结束。

1967年,陈文宫同志退休,1977年因病逝世。陈文宫同志的一生,为后世留下了光辉的榜样。

据btxvnt.org.vn报道
https://btxvnt.org.vn/chi-tiet-bai-viet/tran-van-cung-1909-1977
复制链接
https://btxvnt.org.vn/chi-tiet-bai-viet/tran-van-cung-1909-1977

特色义安报纸

最新的

陈文宫同志从义静苏维埃运动走向光荣革命
供电内容管理系统- 产品
Cao Trào Xô Viết Nghệ - Tĩnh